封面新闻记者 谢杰
“一提起日军轰炸,我们往往会想起重庆大轰炸,事实上,抗日战争期间,我们南充,也曾被日军作为空中轰炸的目标。”
对四川南充市档案馆的工作人员向琳来说,《日军轰炸南充》微党课,是为了让更多人在无声档案里,回望历史,珍惜当下。
8月15日至16日,封面新闻记者在南充市档案馆、南充市方志馆、南充市解放碑、南充市抗战广场等地实地采访,透过《张友贞日记》《南充地方法院敌人罪行调查表》等档案、“抗战到底”雕塑地标等映射,这座江畔城市的记忆里,镌刻着日寇对南充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
制种场会计张友贞的个人日记:
弹炸声、机枪声、房屋倒塌声、瓦石飞舞声同时爆发
“1940年前后,日军出动大批飞机,对四川各座城市进行狂轰滥炸。当时,南充既无重兵把守,更无防空设施。按照国际法的有关条例,交战国不得对非设防区城市及其和平居民进行轰炸,但是日寇却把南充这个不设空防、非交战区的内陆城市,作为滥施淫威的目标。”
在南充市档案馆,向琳讲《日军轰炸南充》微党课已经3年,用图文、影像等史料,把这段镌刻在城市记忆里的历史,讲述给青少年学生、党员干部及周边城市来的参观者。
南充市档案馆里,向琳正在给川北医学院学生讲《日军轰炸南充》微党课。(拍摄:谢杰)
向琳介绍,第一份档案,是一份个人日记,主人翁是四川丝业制种公司南充制种场会计股的工作人员——张友贞。
日记定格在1940年9月3日。
“本日天气清明,红日当空……至十钟时,果然发生警报,人心便十分惶惧,而城内外人士,均纷纷逃避......二批九架临市空,一声信炮后,哗喇一声,哄、哄、哄爆炸起来,霎时街房着火,三处烟生......而形音刚刚俱小之时,三批一十八架便迅抵果城市空,那哗喇之声,大命人惊心动魄,其音刚止,那哄哄之弹炸声、机枪声、房屋倒塌声、瓦石飞舞声同时爆发,十里内屋宇皆震,附城屋宇动摇,惟有数十处烟柱飞起,高入云际,霎时散漫开来,将市空笼罩无余,斯时城中屋宇竟数处生烟矣!”
透过这段日记,“二批九架”“三批十八架”日军飞机,在果城(南充别称)上空“哗喇”投弹声、弹炸声、机枪声、房屋倒塌声、瓦石飞舞声……清晰在眼前。
日记记载,次日,张友贞入城查看,见“公司仓库被炸,房盖飞散满地,蚕甫散满库周,瓦片木板堆积如小阜一般。”
而整个南充市区,“如南街、县府、专署办公厅、好望角一带,均被火毁,小北街、小东街、大北街、乌家巷、莲花巷、外武头等处,俱被炸一部分”。
张友贞愤笔写下:“此种浩劫,实为南充有史以来第一幕悲剧,亦为吾人必觅倭寇肃偿之一笔血债矣。”
向琳作为读档人为公众讲述《张友贞日记》档案故事。(南充市档案馆读档视频截图)
《南充地方法院敌人罪行调查表》
罪行人“日本空军”,罪名:“轰炸不设防城市,屠杀平民”
另一份档案,是《南充地方法院敌人罪行调查表》。当泛黄的档案纸页被轻轻翻开,历史的心跳清晰可闻。
南充市档案馆馆藏的《南充地方法院敌人罪行调查表》。(南充市档案馆供图)
8月15日下午,封面新闻记者在南充市档案馆查阅到这份抬头名称为《敌人罪行调查表》的档案。
表格上,罪行人姓名为“日本空军”,被害人姓名一栏为“南充县各界民众”。“罪行种类”记载——“轰炸不设防城市屠杀平民”。
“轰炸发生后,民国南充法院将日军的暴行记录下来。这份档案将日军‘轰炸不设防城市,屠杀平民’罪行记录在案。”向琳介绍,这份档案中清晰记载:敌机三十六架往返轰炸三次投弹三百六十一枚,炸死炸伤千余人,损毁房屋不计其数,给南充造成巨大的损失。
前不久,南充市档案馆又收到南充市高坪区99岁老人王淑惠手写的近2000字回忆录,记载的就是1940年9月3日,年仅14岁、在蚕丝改良场做工的王淑惠亲历日机轰炸南充惨状。这份手写信,字里行间都是老人对日军轰炸南充城的控诉。
方志记录:日本飞机一年三次野蛮轰炸南充 “街毁人亡、萧条破败”
“最近来查阅抗日战争有关资料的读者很多,大家都说要不忘历史牢记使命。”8月16日上午,南充市方志馆馆藏建设部部长陈薪宇,又一次整理馆藏志书。
在1995年编印的《南充市文史资料———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专辑》中,第三辑便主要反映日军轰炸南充、爱国统一战线工作、南充抗日救亡运动。
根据《中国共产党南充历史大事记》《抗战时期的南充》《南充市文史资料———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专辑》等有关资料记载,1940年5月至1941年7月,日本飞机曾三次野蛮轰炸南充。
1940年5月18日试探性轰炸,18架日机投弹25枚,致城北郊外14人遇难。1940年9月3日最为惨烈,288枚炸弹倾泻而下。据张友贞日记记载,处处都是寻爹找娘、唤儿觅妻的声音。1941年7月27日,27架日机以破坏嘉陵江交通线为目标,投弹28枚,孔迩街“贤馆阁”茶馆数人罹难。
仅这三次轰炸,日军共出动战机81架次,掷弹341枚。当时在南充城务工的亲历者唐文山讲述“昔日繁华的果城南充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连续三次遭此厄运,街毁人亡、萧条破败。”
南充市方志馆馆藏《南充市文史资料———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专辑》中,记载亲历者讲述的日军轰炸南充事实。(拍摄:谢杰)
而文卷记载,1941年8月16日、8月24日、8月31日,日军还多次投弹共400多枚轰炸南充。
资料记载,据不完全统计,1939年至1944年,日军出动飞机300多架次,对南充、阆中、南部、蓬安、广安、武胜等地城乡进行20多次轰炸,南充人民遭受空前的灾难。
独臂巡官愤然写下“抗战到底”
江畔石刻铭记20万南充儿女前线抗日
在日军轰炸南充的历史里,还有一份关键城市记忆,是四个大字——“抗战到底”。这四个大字,有两个重要遗存。一个是“独臂巡官”卢握山所写。另一个,矗立在南充市主城顺庆区的抗战广场上,是南充人民投身抗日救亡运动的历史见证,是万千南充儿女奋起抗击的真实反映。
在南充市档案馆,向琳正在上微党课。(拍摄:谢杰)
1939年,南充掀起抗日救亡运动,民众及社会各阶层抗战热情高涨,独臂巡官卢握山愤然挥毫写下“抗战到底”四个字。后来这四个大字被工匠阴刻在南充县城川祖(主)街口明代古城小南门东侧的城墙上,意在激励南充民众坚决同日寇的“无差别轰炸”斗争到底。
由于城市发展和建设需要,刻有“抗战到底”四个大字的石砌城墙已不复存在。但8年前,在南充市主城区顺庆区,“抗战到底” 四个大字再次被刻在抗战广场上。
8月15日下午,记者在南门坝生态公园抗战广场上看到,抗战雕塑群矗立在嘉陵江畔。底座记录,该雕塑为2017年由中央美术学院创作,再现南充热血男儿出川抗日的历史。城墙上愤然挥毫“抗战到底”的军士形象,位于雕塑群像中央。
南充市顺庆区嘉陵江边抗战广场上的抗战雕塑群。(拍摄:谢杰)
据《南充市文史资料——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专辑》记载:在抗战期间,南充各级兵役机构给抗日前线征送兵员20万人,一批又一批南充儿女奔赴抗战前线,成为川军“出川抗战”的重要力量。
向琳讲《日军轰炸南充》微党课已经3年,每年,都有南充及川东北多地的中小学生、大学生、党员干部前来。“当我们从尘封记忆中回望这些档案,了解日军轰炸南充的历史,不是为延续仇恨,而是为反对战争、珍爱和平,铭记历史、砥砺前行。”
评论 0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