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李雪丹 张旋
回顾2022年,成都全年共有22个商业项目开业,合计约153万平方米的商业面积。特别是在第四季度,成都SKP和大魔方的开业带动交子商圈跨越式发展,继而加速其与春盐商圈所构建的“双核心商圈”格局成型。2023年,据相关数据显示,成都将新增33个商业项目。其中,天府新区、龙泉等区域将迎来量与质的提升。面对激烈竞争的市场,新项目如何出圈?已开商业如何玩出新花样?从加强社区消费群粘性,提升产品业态到结合当下营销热点打造创意活动等,都是各商业项目的吸客法宝。
差异性、业态组合、品牌引入和社群经济 四大要素助力商业项目出圈
据CBRE世邦魏理仕最新发布的《2023年第一季度成都房地产市场回顾》报告显示,2023年第一季度,成都零售物业市场未录得新增供应,总存量仍居全国第二位。同期,头部运营商在蓉加码3个新项目——华润万象生活四川师大TOD、银泰商业怡心湖项目及龙泉杉杉奥特莱斯,城市商业集聚不断增强。与此同时,除购物中心和百货外,预计19个其他类型的零售物业也将于年内入市,其中邻里生活中心、区域社交中心、商务生活配套等新时代社区商业合计占比74.4%。未来,该类型商业将呈现“三大转变”:更便利化、品质化和数字化;由多方参与从单纯商业转变为泛商业;从物质消费到精神消费的进阶的“公益性+商业”;和“四大表现”:功能融合多元便捷、聚焦地缘精准供给、增强社区归属感及创新机制品牌孵化等。
世邦魏理仕华西区战略顾问部负责人邹丽娟表示,差异性、业态组合、品牌引入和社群经济的打造这四个方面可以帮助商业项目更好地塑造自我特色,触达更多消费群体。依托成都建设公园城市示范区,“盒子+街区”和大型公区不断涌现,为零售物业营造互补性、灵活性、社交化的沉浸式消费空间。丰富的业态组合,包括复合型业态、体验型业态的增加,将单纯的购物消费提升为与人相关的吃喝玩乐为一体的消费,可提升消费者的停留时间。最后,社群消费,商业定位或将以社群划分,以不同生活方式的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开发相关产品及商业模式。
成都零售商协会秘书长欧建瓴在接受封面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协会很早就同成都商业和购物中心提出打造差异化的商业场景以及业态的多样化和创新,现在各个商业项目也都在努力寻找自己的商业特色。比如REGULAR源野、COSMO这种非标商业,针对不同的消费人群,做出自己的特色以避免同质化竞争。特别针对成都来说,本身有这样的条件和载体,比如说公园城市的建设,生态的塑造,已经走在全国前列,也展现出丰富多彩的业态和场景,在商业竞争中可以脱颖而出。
强社交、重体验 商业项目主动求变积极破圈
对于老牌商业来说,升级改造,紧追时代风潮,重新定位及重构空间,也吸引了新的客群。2022年历经3年改造的COSMO焕新开业,打造成一座潮流文化新地标。改造升级后的COSMO成都是一个集合了青年文化、生活美学、年轻潮流时尚、艺术空间等于一体的年轻生活方式空间。COSMO项目总Kammy告诉封面新闻记者,全新的COSMO不仅集合了许多年轻人爱穿爱买的潮流品牌、设计师品牌首店,还打造了买手制百货空间Innerco,让品牌能以快速度、低成本“拎包入驻”,根据对消费者和潮流动向的观察调研,不定期更新场内品牌,为大家带来常逛常新的体验。同时,定期开展丰富的展览和特有活动,让消费者感受到COSMO不仅是一个购物中心,更是一个青年文化品牌,这也是项目加深与消费者的连接,提升消费者停留时间的一种尝试。COSMO遵循“众在参与”的定位,持续吸引品牌、内容与人在这个空间里有机融合,支持每一个好玩的人,做自己的产品和内容,来输出自己品牌和文化态度,在空间聚集的基础上,通过产生出不确定的碰撞与互动,不断创造新的内容在消费者心中出圈。
社区商业,作为城市民生服务和商贸流通的“毛细血管”,是以人的需求为导向,构建以商业要素聚集所形成的社区生活场域。成都天府环宇坊项目总监代栗敏表示,在增强消费者粘性方面,项目围绕保持品牌“新鲜度”、深挖“场景创新”的推广策略,持续创造消费新鲜感,提升在地居民对商场的忠诚度。项目团队做了很多功课去融入周边居民生活日常,打造多元消费场景,让项目自身成为社区生活紧密相关的组成部分。如可随时免费借阅的社区公共图书馆、可以喝茶休憩的自营环宇茶铺;市集常态化运营让在地居民感受满满烟火气、免费开放的宠物乐园等,让商场真正成为社区的社交休闲生活中心。项目团队以“强社交,重体验”为核心,提档品牌层级、汇聚各类首店、聚焦更年轻的品质生活方式,主动求变、积极调整,以增强项目的原生吸引力,为未来发展蓄势。
评论 0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