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陈远扬 王祥龙 赵奕
4月26日,以“寻找田园的诗和远方”为主题,中国(乐至)第六届田园诗会采风活动正式启动。当天,采风团一行先后来到乐至高寺镇僵蚕产业园、养殖工厂、技术中心,以及红旗丝绸厂等地,实地感受乐至引人入胜的田园风光和蓬勃发展的蚕桑产业。
僵蚕
“我一直以为蚕只是会吐丝,没想到还能与中药联系起来。”在听过僵蚕介绍后,现场一名诗人感慨地说道。
乐至是全省重要蚕桑产业大县,被誉为“中国桑都”。现代蚕桑产业如何提质增效?当地将目光瞄准了僵蚕。这是一种通过病菌感染而致死僵化,并在体表长出菌丝体及分生孢子粉后的干燥虫体,药用和经济价值明显。
乐至县委十五届五次全会上就明确提出,将大力推进僵蚕产业园建设,积极争取“乐至僵蚕”地理标志,打造“中国僵蚕之乡”,推动僵蚕产业成为全国“单项冠军”,切实把“中国桑都”品牌价值转化为经济效益。
前景广阔 培育全国单项冠军
一天前,2023年四川省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现场推进会在乐至举行,来自省内40个市(州)、县(区)的相关负责人、蚕桑专家、龙头企业代表等140人共聚一堂,纵论蚕桑产业发展。其中,具有祛风泄热、通经活络等功效,药用价值高的乐至僵蚕,被不少人关注。
僵蚕技术中心
位于高寺镇的乐至僵蚕产业园,由四川德仁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其核心区有粮桑间作标准桑园3000亩,配套500平方米小蚕共育中心、3500平方米大蚕智能饲育工厂、600平方米僵蚕技术中心等设施,是目前国内第一家规范化规模生产药用僵蚕的专业企业。
“公司有专业技术团队,申请了5项专利,参与行业标准制定。”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园区吸纳近百名工人就业,年生产优质僵蚕200余吨,产值5000多万元,产品畅销同仁堂、和平药房、四川省医药公司等全国药企。
市场需求大,僵蚕产业的带动能力明显。乐至坚持“企业+专合社(家庭农场)+养殖户”的发展模式,发展订单农业,企业与业主签订协议,负责提供菌种、技术服务和产品收购,辐射带动县内的大佛、良安、童家等乡镇农户建成桑园5000亩;并在贵州荔波县、云南陆良县等地合作共建基地8000亩,带动蚕农户均增收1万余元。
此外,“乐至僵蚕”正积极申报国家地理标志和川产道地药材,力争到2025年僵蚕产量达全国总产量的30%以上,创建“中国僵蚕之乡”。
科技小院、院校合作提供技术支撑
不久前,四川省智慧科普工作推进会在资阳市举行。会上,乐至县捧回了“四川省乐至僵蚕科技小院”牌子。
产业发展的背后,离不开技术支撑,而其中代表就是科技小院和院校合作。
“僵蚕市场需求大,但培养艰难,市场上部分僵蚕根本达不到药用标准。”四川德仁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2016年,公司与成都中医药大学共同进行研究,利用温湿度曲线控制白僵菌生长繁育速度,从分子、细胞、基因角度解析药效需求,控制僵蚕体内各类药效成分构成比例,最终得到防病治病的优质药品。
这是乐至僵蚕产业园发展的一个缩影,通过院校合作和科技小院等模式,当地先后与成都中医药大学、西南大学、四川农业大学等院校开展多项合作,成立了市级院士(专家)工作站,研究开发出了药用僵蚕菌株培养、提纯、接种规范化技术体系,建立了僵蚕规范化规模化养殖生产、冷链、粗加工、销售及对外检测平台和技术交互平台,“例如菌种选育配种技术,专家们从一千多个菌种里筛选出几个优质菌种,反复试验,终于攻克了种养僵蚕的菌种瓶颈。”该负责人提到。
从企业到园区再到产业,“科技小院”也为周边养蚕种桑的农户提供技术指导与服务,推动现代蚕桑技术转化应用。
“我们有信心,2025年乐至白僵蚕标准将进入《药典》,届时,市面上所有僵蚕的质量都要以乐至为标准。”上述负责人表示。
评论 0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