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浩 吕林冲 封面新闻记者 贾娇
夏至时节,记者走进四川隆昌市响石镇地界,一片片绿油油的高粱地映入眼帘,青绿色的高粱叶彼此紧挨着,勾勒出一派生机勃勃的丰收景象。
隆昌市纪委监委督查组在响石镇桃园村高粱地走访调查。
“好的年景叠加在市纪委监委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的强力督导上,我们镇便是其中一个典型。”6月21日下午,隆昌市纪委监委督查组一行来到响石镇桃园村走访调查,响石镇纪委书记李食秀的脸上洋溢着笑容,对督查组介绍道。
“大爷,这么热的天,你还在地里干活,注意防暑哦。”
“哈哈哈……这块荒地好不容易种上了高粱,我要把它弄好才行,今年的收成就靠它啦。”
碰到正下地的张大爷,督查组与其聊上了天。
是什么让张大爷对种高粱如此欢喜呢?
隆昌市响石镇桃园村村民在高粱地劳作现场。
原来,之前张大爷因子女外出打工,自己身体年迈,加之种庄稼收入少,于是没有了耕种的动力,曾经的沃土变成了撂荒地。像张大爷家的土地情况在桃园村乃至响石镇都是普遍现象,因为劳动力有限,被耕种的地较以前大大降低。
针对以上情况,在隆昌市纪委监委的督促下,响石镇纪委将推动撂荒地整治作为专项监督的重要内容,紧盯撂荒耕地基础数据、耕地承包流转撂荒。经过一户户核查,一块块核实,响石镇镇委切实摸清底数,建立工作台账。
在此基础上,响石镇纪委督促镇党委深入研讨具体解决措施,并不定期跟踪督查。大力开展“十名党员认领一块高粱地”活动,通过“支部引领+基地辐射+党员认领”的方式,该镇党员干部带头到田间地头整治土地,互相交流种植经验,由“基层干部”转变为“种植专家”,在产业链上形成党员帮群众、群众助群众的互帮互助格局。
太阳偏西时,督查组来到另一片高粱地,依稀可见地里忙碌的人影。
隆昌市响石镇高粱种植地鸟瞰图。
“我这块地能够种上高粱,真的太感谢政府了。镇村干部不仅帮我们整治荒地,还免费提供种子,上门讲解种植技术,甚至买家都找好了上门收购,我只要把高粱种好了就行。”陈大娘激动地说道。
据了解,在响石镇纪委的联络沟通和监督下,收购商与村民签订协议,达成“订单农业”收购模式,让村民种植高粱无任何后顾之忧,让荒地重新焕发新机。
今年以来,该镇整治撂荒地11015亩。在整治督查中,响石镇纪委主动约谈工作落实不到位3人。
离开桃园村,督查组一行抬头回望,曾经的大片撂荒地已逐渐恢复耕种,成为了一片片“青纱帐”。
评论 0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