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国家专项计划  川农大学子实现人生“逆袭”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2-03-24 15:42 104565

封面新闻记者 何方迪 实习生李佳雯

来自四川农业大学的何宛芹,是2014级植物保护专业的学生,何宛芹在本科期间曾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CSCD-C《植物保护学报》发表了1篇论文,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1项,主持第十五届“挑战杯”课外学术作品竞赛,以专业第一的成绩推免至浙江大学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

诸多荣誉加身的何宛芹,入校时的成绩竟然比当年学校的普通一本调档线还低了38分,何宛芹凭什么能够入学?这一切,还得从四川农业大学实施的国家专项计划说起。

2012年3月,教育部等部门联合发文,开始组织实施面向贫困地区的定向招生专项计划,旨在促进教育公平,加快贫困地区发展。同年,四川农业大学开始实施国家专项、地方专项和高校专项招生计划,目前,共完成招生计划5719人。

此外,自2018年起,川农大开始实施深度贫困专项招生、深度贫困县帮扶专项计划,四年来,累计在凉山州、甘孜州、阿坝州和乐山市马边县等地完成招生计划184人,招生计划数位居全川高校前列。

为了真正实现教育公平,川农大在专项计划的实施过程中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

招生录取:力求公平、公正、公开

为将政策传达给各位考生,川农大参加了专项计划招生宣传工作会,并前往相关中学做招生政策的宣传工作。在录取过程中,有符合条件但未勾选服从专业调剂的考生,招生办工作人员会逐一打电话,以征求考生及家长的意见,避免考生因不服从专业调剂而被退档,错失“圆梦重点大学”的机会。针对高校专项计划,学校还会组织专家组,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对考生报名材料进行审核,最终确定入选考生名单。

学生培养:坚持以学生为本

川农大在学生培养方面,会结合学生基础,考虑学生就业及将来工作需求,以此来设置人才培养方案。比如,针对“乡村振兴计划”招录的学生,川农大会结合该类学生实际情况,将培养“学术性人才”改为培养胜任专业有关的研究、技术推广和生产经营管理等工作的“实用技术型人才”。川农大从大二开始就实行专业导师制,每个学生会配备一位指导老师,而这些老师在其所在县都有科研项目,此外还配备了职业发展导师。

此外,由于这类学生的基础较为薄弱,为激发其学习动力,川农大不仅加大了基础课程的教学力度,还设置了专项奖学金。自2012年以来,四川农业大学向该类学生累计发放助学金3千余万元。

寒门学子“逆袭”,反哺乡村

在川农大通过专项计划录取的学生里,共有党员1054人,学生干部1790人,优秀毕业生235人。大四学生的平均GPA较大一时均有明显提升,共有279人获得学业奖学金,共有1148人在校期间获得校级及以上奖项。

据统计,自2012年专项计划实施以来,这类毕业生平均就业率接近95%,高于全校平均水平。除了继续升学的763名同学(其中保研198人)以外,还有创业6人、国企就业439人。值得一提的是,在这类毕业生中,基层就业的学子达到了124人,以总成绩第一被宜宾长宁县委组织部录用的何鑫为代表,这些学子完成大学学业以后,选择回乡,为家乡的发展添砖加瓦。

四川农业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杜彬表示,下一步,川农大将进一步加强专项计划的宣传,精准对接到实施范围内每一个有需求的县、校,鼓励符合条件的优秀学子报考。此外,川农大也将加强对专项计划学生的引导,让更多来自农村的学子回到家乡就业创业,充分发挥人才引领乡村振兴的关键作用。

评论 2

  • mmmmm 2022-03-25

    厉害了👍

  • 无冕之王 2022-03-24

    点赞!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