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圆桌派|“悬赏”千万寻求治理:如何与“湿地杀手”互花米草斗智斗勇?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3-02-03 11:44 79948

封面新闻记者 边雪

近日,国家林草局发布的一则应急揭榜挂帅项目榜单引发关注:对“互花米草可持续治理技术研发”项目申报者无年龄、学历和职称等要求,主要按照“谁能干就让谁干的”原则,确定揭榜团队。项目研发时限2年,研发经费1000万元。

2023年1月19日,国家林草局发布“互花米草可持续治理技术研发”应急揭榜挂帅项目榜单。(图片来源:国家林草局官网)

被悬赏千万寻求治理良策的互花米草,原产于北美洲,生长于滩涂湿地或入海河口,因在我国部分沿海区域泛滥成灾,严重危害区域生物安全和生态系统稳定,已对我国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健康尤其是水鸟生境造成了显著影响,严重威胁滨海湿地的生物多样性。互花米草治理被列为我国首批16种外来入侵物种之一。

生命力和扩张性极高的互花米草。(图片来源:网络)

2月2日,以“互花米草入侵机制与防治技术”为主题的湿地保护修复学术沙龙在中国生态大讲堂线上举行。来自国内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及行业管理等单位的相关专家学者等二百余人出席了学术沙龙。学术沙龙由保尔森基金会顾问兼生态保护项目主任石建斌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于秀波共同主持。

“理解互花米草的入侵机制、治理方法及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控制互花米草入侵、保护我国滨海湿地具有重大意义。”在接受封面新闻专访时,于秀波表示,湿地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重视与广泛关注,我国湿地面积位居世界第四位,碳汇储量巨大,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发挥着关键的调节作用。“今年2月2日是第27个世界湿地日,主题是‘湿地修复、迫在眉睫。’,互花米草治理在湿地修复中难度极大,更为迫切。”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于秀波。(图片来源:网络)

外来入侵植物“互花米草”泛滥 打响湿地保卫战

“在国家范围内监测互花米草的入侵进程,遥感技术是最适合的手段。”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毛德华针对“中国滨海互花米草入侵动态及治理成效遥感监测”进行了学术报告,他指出,基于遥感大数据和地面调查样点,应用已研发的面向对象的互花米草分布信息提取方法,获取了2015(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元年)、2018和2020年(相关SDGs完成年)中国滨海互花米草分布数据集及入侵土地覆被类型数据集;在国家、省域及热点城市三个尺度上解析了2015—2020年中国滨海互花米草的时空变化特征;评估了面向SDGs的中国互花米草治理成效及存在问题。

国家尺度互米花草侵入进程。(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研究结果表明,2015—2020年,中国滨海互花米草呈现持续减少趋势,净减少面积约为2610公顷,其中浙江省、江苏省和上海市互花米草治理成效显著,其减少面积分别为4908公顷、2176公顷和1034公顷,其中浙江省台州市、宁波市和江苏省盐城市的互花米草减少面积约占全国互花米草减少总面积的12%。然而,互花米草入侵呈现出明显地向南和向北扩张的趋势,山东省互花米草面积增加了3718公顷,河北省、广东省和广西自治区的互花米草面积均显著增加。

如何消灭湿地中的“霸道植物”?灭草烟除草剂能行

在互花米草的化学防治上,灭草烟除草剂的表现颇为亮眼。

保尔森基金会生态保护项目经理干晓静在“应用灭草烟除草剂”去除互花米草试点项目进展”的学术报告中指出,经研究与试验,灭草烟除草剂可以有效抑制互花米草的生长,阻止互花米草花序梗的发育,并降低克隆苗出芽率;经过一到两次除草剂治理后,互花米草的去除率达到90%以上;本实验未发现灭草烟对底栖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有显著的负面影响;在滦南和盐城实验中,灭草烟在土壤中的残留量分别在喷药30天和14天后降为0。

“在盐城的实验中,使用植保无人机喷药,用药液量较低,在底栖动物中未检测到灭草烟残留;对互花米草的治理和退化栖息地的修复将为各类迁徙水鸟提供大量适宜的栖息地,特别是高潮停歇地。”干晓静表示,在未来,可能还需要开展更大尺度的试点研究,以进一步验证灭草烟除草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目前,国内治理互花米草以人工割除、机械移除、围堰水淹、覆盖遮阴等物理方法为主,虽有一定效果,但治理成本高、环境扰动大,无法在沿海地区大范围推广使用。”上海市崇明东滩自然保护区管理事务中心工程师冯雪松指出,试验结果表明,抗米净是一种环境友好型除草剂,对互花米草具有高效防除效果,试验区内互花米草防除率达90%以上,且对环境影响较小,推广使用抗米净防治互花米草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通过对自然保护区互花米草地治理,鸟类栖息地得到了有效恢复。据冯雪松介绍,在2022迁徙年度项目区域内,共记录到了7目14科85种共计127237只次水鸟。

上海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拍摄到的水鸟。(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多措并举治理 防范入侵植物“死灰复燃”

我国是遭受生物入侵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生态环境部发布的《2020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全国已发现660多种外来入侵物种,其中71种对自然生态系统已造成或具有潜在威胁,已被列入《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

“降水是决定我国外来入侵动植物分布格局的主要自然环境因子,互花米草入侵则会对生物多样性造成巨大破坏。”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副研究员谢宝华指出,互花米草在盐度高的地方更有竞争力,与红树林、短叶茳芏、海三棱藨草、芦苇和盐地碱蓬等本地植物产生生态位竞争,威胁本土原生植物;并因密度高、根系发达等特性形成“绿色沙漠”,严重威胁大型底栖生物生存,改变潮间带食物网,导致潮间带生物多样性下降。“互花米草还会密布于低中潮滩,堵塞潮沟,形成‘生物堤坝’,影响潮间带水文连通性。

谢宝华指出,针对互花米草的治理,不仅需要有效监测,还应建立适宜不同潮滩生境的互花米草治理技术体系。“针对低潮滩,可以采取贴地刈割或多遍翻耕;在低中潮滩,采取潮汐浸淹、刈割+梯田式围淹;而潮汐影响较小的中高潮滩新入侵互花米草斑块,采取刈割+翻耕或人工拔除。”

评论 7

  • 汐止 2023-02-06 发表于四川

    有点难

  • 妖遥舀药 2023-02-06 发表于四川

  • 仪陇县金子村第一书记 2023-02-03 发表于四川

    治理效能

查看更多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