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粟裕
专家简介:王贵强,国家卫健委专家组成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主任委员。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他受国家卫健委调派,赴安徽等地指导危重患者救治,并参与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第五版的修订。此外,还曾代表专家组参加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主任委员王贵强教授
2月13日,湖北省卫健委发布消息,12日0时—24时,湖北新增新冠肺炎病例14840起,包含临床诊断病例13332起。而一天之前,湖北省内新增病例为1638例。这是疫情信息日发布制度建立以来,湖北首次将临床诊断病例数纳入确诊病例数进行公布,也使得确诊病例数迅速攀升。
当天,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解释称,湖北省增加了临床诊断病例分类,对疑似病例具有肺炎影像学特征者确诊为临床诊断病例,以便患者能及早按确诊病例相关要求,接受规范化治疗,进一步提高救治成功率。
确诊病例“突增”,是否意味着疫情形势严峻?临床诊断病例和疑似病例、确诊病例有何区别?除湖北外,其他地区是否应设置临床诊断分类?围绕上述问题,封面新闻专访了王贵强教授。
设置临床诊断分类目的是降低病死率
封面新闻:什么是临床诊断病例?在病例中有何特殊性?
王贵强: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里,湖北省内,只要符合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及发病早期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减少,或淋巴细胞计数减少这2条临床表现,则属于疑似病例。在此基础上,如出现肺炎影像学特征,就属于临床诊断病例。
目前,临床诊断病例诊断仅限于湖北武汉地区,增加临床诊断病例的目的正如新闻发言人所说的,使患者能及早按照确诊病例相关要求,接受规范化治疗,进一步提高救治成功率。由于核酸检测不能及时开展,或病原检测存在“假阴性”问题,对这部分患者进行临床诊断,有利于使患者得到及时救治,降低病死率。同时,按照疑似病例进行单间隔离治疗,避免交叉传染。
封面新闻:临床诊断病例是否意味着是“隐性”的确诊病例,或即将成为确诊病例?
王贵强:不意味着确诊。病原学检测阳性才是确定诊断病例。临床诊断病例患者可能是确诊病例,也可能是其他病原或病因导致的肺炎,扩大了诊断范围,因为这里面有一部分不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对这部分病例一定要单间隔离并进行治疗,一方面得到及时救治,一方面避免交叉传染。
实际上是把临床诊断的病例直接按新冠肺炎治疗了,如果不诊断新冠肺炎的病例,可能按一般的肺炎治疗。因为新冠肺炎可能就更加要重视病人的病程风险,有可能病情加重甚至病死的风险。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主任委员王贵强教授
有病例两次核酸检测都是阴性 不能让病人耽误治疗时机
封面新闻:临床诊断病例与确诊病例同样方式治疗的益处是什么?
王贵强:提前按确诊病例的方法来治疗,这样的好处在于即使不是确诊病例,这样治疗可以降低患者病死风险;另一方面把患者进行单间隔离,避免疾病传播。因为有个别病例两次核酸检测都是阴性,这种“假阴性”有可能还是新冠肺炎患者。这样患者不能排除新冠肺炎可能,单间隔离治疗也避免进一步传播给其他人。目标还是尽快对患者给予积极治疗,因为开始治疗时间晚是新冠肺炎患者病死的重要原因之一。
封面新闻:临床诊断病例与疑似病例不同点在哪?治疗当中有什么区别?
王贵强:最大区别在于疑似病例要继续隔离并等待检测排查,而临床诊断病例不仅要隔离,而且要及时按新冠肺炎进行治疗干预。
在治疗过程中是有些区别的,新冠肺炎和其他肺炎治疗不一样。一方面新冠肺炎常常导致低氧血症,需早期进行氧疗等,避免因缺氧影响重要脏器功能而使病情恶化;另一方面,尽管新冠肺炎目前还没有特别确切的抗病毒药物,但可以试用抗病毒治疗,以期控制病情进展。
特殊时期的“权宜之计”
封面新闻:如果不是新冠肺炎患者,按此治疗是否有副作用?
王贵强:目前按新冠肺炎主要治疗如氧疗、抗病毒等,副作用有限。相较于病情进展风险,早期积极治疗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强调“治未重”理念,就是根据疾病早期表现,找出疾病进展的预测预警指标,在疾病变重之前进行干预,会有事半功倍之效。如果不按新冠肺炎治疗,等到确诊再开始治疗,可能延误治疗时机而危及生命。所以实际这相当于一个权衡利弊的过程。
封面新闻:除湖北之外,其他地区如北京、上海等是否应设置临床诊断分类?
王贵强:现阶段不会。北京、上海等湖北之外的省市,通过积极防控,病例数无大幅度增加,医疗资源配比等各方面还是能满足临床诊治需求,所有疑似病例都可以得到及时隔离、诊断和救治。但随着对疾病的认识,如果有必要也可能会增加这个诊断。
评论 2
fm880754 2020-02-15
病人好可怜
半山堂 2020-02-14
可以考虑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