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刘恪生
“9月就正式营业了!村民们都很期待!”8月下旬,在自贡市荣县古文镇柏林坳村,村党支部书记邓继锋带着两名村民,把公司办公室打扫得干干净净,又打开冻库检查。一袋袋塑封好的大头菜,层层叠叠地储存在冻库里,等待被加工运走。
邓继锋在冻库清点大头菜
邓继锋口中的公司,是由古文镇6个村合股设立的自贡荣韵六联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将6个村的集体产业打包,在共同的平台统一运营、共担风险、共享收益,将原本优势并不明显的集体产业做大做强。
一个乡镇所有建制村联姻成立公司,这在自贡还是头一次。
荣联公司已正式挂牌
六个小村庄 为何选择“抱团发展”?
在古文镇柏林坳村,一座崭新的厂房矗立在山坳间,门口竖立着大头菜基地字样的石碑。“设备、人员基本都齐了,就差环评手续,预计9月正式营业。”
这是5月30日,自贡荣韵六联科技有限公司注册成立后,引进合作企业共建的大头菜生产基地。邓继锋对公司的发展给予了很高的期望,他既是柏林坳村党支部书记,也是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公司是由古文镇柏林坳村、朱家湾村、新龙桥村、山边村、鹰嘴塘村、曹家园村六个村合股设立的,注册资金600万元,每个村占股资金均为100万元。
为何选择“抱团发展”?
“六个村集体经济薄弱,产业机构单一,经营主体缺失,缺乏优势产业,年产值多的不过40多万元,少的才几万元。”古文镇党委委员程麟峰介绍,经镇党委、政府班子研究,认为只有“抱团发展”,才更利于整合各村资源,集中发展优势产业、积极拓展市场,开拓出一条适合古文镇的集体经济发展道路,打造集体经济品牌。
六个村的村委负责人坐在一起开会
挣了钱怎么分?按年度净利润65%给各村分红
六个村合股经营,谁当“火车头”?
“古文镇以壮大村集体经济为落脚点,在借鉴其他镇街分片联村创办公司的做法基础上,将辖区6个村整合到‘荣韵’公司这一平台,让村村出力、村村受益,使村集体经济发展起步早、基础好的强村带领薄弱村齐步走。”荣县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
其中,柏林坳村的产业发展较早、规模较大,尤其大头菜种植面积达到5000亩,建成产业示范片1100亩。“我们还将大头菜种植扩展到周边宜宾叙州区观音镇、合什镇。”邓继锋介绍,以产业发展为优先,在设立公司时,5个村都同意由柏林坳村当“火车头”,作为村党支部书记,他则出任公司法定代表人。
邓继锋在打扫办公室
有了公司,怎样发展业务?
“目前,公司设立了农副产品购销部、工程项目部、农资购销部、互联网经营部、业务综合部、财务部、农技综合部等7个部门,负责业务发展的主要是前4个部门。”邓继锋介绍,农副产品购销部主要负责招商洽谈、购销农副产品及水产品等,农资购销部主要负责购销农资、农膜、种子、化肥等,工程项目部主要负责工程项目实施、联络承接外部工程项目、劳动力分包、公司业务内安全等,互联网经营部主要负责互联网推广、宣传、销售、电商人员招募和培养等。
7个部门各司其职,“麻雀”虽小,但五脏俱全。那挣了钱,盈利怎样分配?
邓继锋介绍,公司年度净利润的65%,按持股比例分红至各村集体经济组织,20%用于发放薪酬,10%作为公司法定公积金,5%作为公司风险储备金,“大部分将用于反哺集体经济组织”。
第一笔收入 8月销售29.7吨南瓜挣了1188元
那现在,公司挣钱了吗?
“8月上旬,公司组织了29.7吨南瓜销往新疆,解决了今年农民卖瓜难的问题。我们以高于市场价1角钱/斤的价格向村民收购,销往新疆后除去所有开支后获得了1188元的纯利润,这是公司成立以来的第一笔收益。”邓继锋介绍,随后的8月中旬,又向新疆发送了第二批33吨南瓜。
柏林坳村的南瓜
目前,公司还承接实施了2个小微工程,一个是镇交通劝解站拆建,另一个是道路垮塌修补。预计两个小微工程有2000多元的纯收入。
村民们忙着把南瓜装车
他介绍,大头菜、土豆、南瓜、肉兔、小米辣等集体产业,是目前公司的主要发展方向,其中大头菜引进了一家企业合作,对方负责生产、销售等环节。“今年公司的年营收目标是200万元,纯收益达到20万元。明年的预期年营收目标是400万元,其中农副产品占六成,农资占3成,工程项目占1成。”
如何发展?打造“乡村网红”培育本土品牌
“这个月底,我们邀请了‘筲箕哥’‘何咚咚’两名网红达人,来村里开展电商培训。”邓继锋对公司的发展充满信心,“从每个村挑选1-2名年轻人,先培训,再根据各自的特点,选定发展方向,目的是为以后的电商卖货做准备,打造村里的‘乡村网红’。”
“今后,我们的计划是线上线下两条腿走路。线下通过合作扩展更多销售渠道,培育本土品牌。”邓继锋说,古文镇紧挨“红土地”资源丰富的乐德镇,红砂土资源丰富,富含硒等微量元素,非常适合蔬菜的种植。古文镇还紧挨五宝镇,种植的花生品质也非常高。这里的天时、地利,非常适合发展本土的特色品牌。
目前,柏林坳村已申请了(蜀中峰语)大头菜县级非遗并获通过。发展品牌,如何做出不一样的特色呢?“除了在工艺上下功夫,我们还想把荣县的本土文化和特产结合起来,用荣县的井盐腌制大头菜,然后用土陶罐进行包装,以本土文化融合特色农产品发展的思路开展业务。”
邓继锋说,除此外,我们这里还有市级非遗的竹编龙、县级非遗古文狮灯等,在销售农产品的同时,我们还计划在电商平台推广本土的特色文化,或者将两者结合在一起,创新包装成新产品进行销售,培育出具有本土特色的乡村品牌。
评论 5
老喻说酒 2025-08-27 发表于四川
可以
老喻说酒 2025-08-27 发表于四川
新尝试
芮雯雯雯 2025-08-26 发表于四川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