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评论|为什么是苏东坡?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3-02-04 10:08 273895

文/吴德玉

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2000年,法国《世界报》在全球范围内评选出12位“千年英雄”(公元1001年至2000年),苏东坡是中国唯一入选者。

为什么是苏东坡?

如果没有苏东坡,璀璨的华夏文化长河中,必将少了最耀眼夺目的那颗巨星。对今人而言,也少了一个取之不尽的宝藏文豪。

“出人头地”一词,或许不会出现在字典里。

欧阳修《与梅圣俞书》中称赞苏轼的文章:“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 ”

宋代美学,将缺少《西园雅集图》这重要一笔。

苏轼、黄庭坚、秦观、晁无咎等曾集会西园,时人画为《西园雅集图》,米芾、杨士奇又都作了《西园雅集图记》,被传为文坛之不朽盛事。

王安石,将少了一位“相爱相杀”的知己。

他们在才华上惺惺相惜,在政治上却各执己见。千帆过尽后,终是一笑泯恩仇。

来势汹汹的元宇宙,“呵呵”这个网络语言,也将少了引以为傲的“千年渊源”。

……

当人们谈论苏东坡时,又在思考着什么?

封面新闻“寻路东坡——大型人文采访活动”,将带着心灵的叩问,沿着苏东坡人生之路,从眉山出发,到开封,转杭州,入徐州,赴黄州,寻惠州、儋州……定格郏县,一路寻访——

在诗词中寻找。

刘辰翁《辛稼轩词序》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

虽然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但独惊叹,跨越千年,人类的每一种情绪,都能在苏轼的诗词中找到慰藉。

他的豪放,“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开创一代豪放词风。

他的柔情,“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写出了心底最动容的思念。

他的旷达,“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任你风急雨骤,我自闲庭信步。

他的快意,“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令缠绵悱恻之风的北宋词坛振聋发聩。

他的浪漫,“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永恒经典,千古传诵。

在遗迹中寻找。

在汴梁,年少的苏轼意气风发,一朝中第,万众瞩目;初入仕途,饱受青睐。

一生三次被贬,“乌台诗案”成为转折点,四十五岁被贬至黄州,五十九岁又被贬惠州,六十二岁被贬至儋州,直到六十五岁才被赦免,怎奈已时日不多。

承受得起命运的馈赠,也经受得住命运的无常。

苏轼屡次被贬,从不丧志,将一切无常,活成了寻常。

于己,他活在当下,每一个流放地,都成为他的世外桃源;于公,他勤政爱民,所到之处拒绝“躺平”、功劳卓著。

熬住世间风雨,在苦难中开出花。

在家风中寻找。

“一门三进士”,唐宋八大家独揽三席,三苏父子携手写就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文化传奇。

苏轼四十载宦海沉浮,有三十多年奔袭于流放之路。

不忘来时路,方能行致远。

因为母亲程氏“好读书,通古今”,家中读书的地方叫“南轩”。无论身在何处,苏轼总能在梦中见到南轩,可见影响深远。

苏辙与哥哥的命运休戚相关。《宋史·苏辙传》中记载:“辙与兄进退出处,无不相同,患难之中,友爱弥笃,无少怨尤,近古罕见。”每每读来,总令人潸然泪下。《苏东坡全集》中,以“子由生日”为题的诗作达十多篇。

1101年,苏轼迎来人生的终结。苏辙为哥哥撰写了墓志铭,这也是苏轼临死前留下的遗言:“公始病,以书属辙曰:即死,葬我嵩山下,子为我铭。”

苏轼病逝后11年,苏辙去世,其子遵其遗愿,将苏辙与苏轼同葬一地,加上父亲苏洵的衣冠冢,形成三苏坟。

至此,眉山与郏县,一个出生地,一个安葬地,成为“生死之交”。

习近平总书记在三苏祠考察时曾指出:“一滴水可以见太阳,一个三苏祠可以看出我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我们说要坚定文化自信,中国有‘三苏’,这就是一个重要例证。”

人人都爱苏东坡,近千年来,每一个与苏东坡相遇的中国人,都被他的文字、他的哲学、他的才情滋养。

走遍千山万水,或许依然很难读懂苏东坡。但我们坚信,这一路走来,在山川河流中翻阅的看似是苏东坡的人生,一眼望去,必将是璀璨耀目的文化遗产,是焕新表达的文化内涵,是坚定不移的文化自信,汇聚成生生不息的中国精神。

评论 52

  • 明哥 2023-02-07 发表于四川

    点赞

  • Ydh 2023-02-07 发表于四川

    好好

  • fm2071982兴隆镇关蓬村 2023-02-07 发表于四川

    看了

查看更多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