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何方迪
“双减”政策出台后,减负提质、减负增效、课后服务、延时服务、作业管理等措施纷纷出台,育人回归课堂主阵地,家长们纷纷给予点赞。“不能忽视的是,教师的工作时间和压力却在大幅增加。”1月19日,四川省两会期间,四川省政协委员、四川省学校文化建设研究会会长高善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了这个现象。
他在前期调查中发现,诸如督促学生和家长完成普法学习、排查各班家长旅居史、课后服务相关表册等非教学类事务性工作也占去了教师很大部分时间,导致当前教师普遍存在精神压力和心理焦虑。
“‘双减’之下,为教师减负应与为学生减负同向而行。如何减轻或避免过分加重教师的负担,值得所有学校与相关部门深入思考和高度重视。”为此,高善峰提出四点建议。
一是减少各种检查任务。除了教师的常规教育教学工作以外,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尽量减轻教师的非教学负担,减掉教师不应该承担的事情;“双减”督导检查应淡化档案材料,减少数字报表,关注实地走访,减轻学校、教师的迎检负担。
二是改革教师评价制度。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建立以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为特征的发展性教师评价机制。
三是推行弹性考勤制度。建议学校建立调休制度,因学校工作额外增加的上班时间,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调休;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实行弹性上下班,适当延迟上班时间,让教师不再因为长时间的工作负担而感到疲劳,从时间管理上给予教师充分自由与完全信任。
四是开展教师暖心服务。学校与各级教育职能部门,优化升级后勤服务,切实解决好教师的健康问题、工作餐问题、职业发展问题,推出教师未成年子女关爱等举措,营造幸福工作环境,把处理具体的教学与教育问题的权限交给每一位教师。解决好教师的后顾之忧,才能让他们心无旁骛地投入工作、搞好“双减”。
评论 1
无冕之王 2022-01-19
有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