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傅全章:放鸭记

封面新闻 2020-12-14 14:42 43679

文/傅全章

1960年代初,15岁的我读了初中后,回到成都东郊的家乡。那时人们都在过“粮食关”。父亲为让我渡过粮食关,让我去放鸭。父亲是有文化的农民,但脑子里仍有一些旧意识,如这放鸭子的事,他认为是下九流的人干的。

生产大队为了发展副业,抽调人员给大队养了几百只鸭子。父亲听说还缺一人放鸭,托我家同院子的已在放鸭的李星树帮忙说一下,让我也去放鸭子。

养群鸭在鸭子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特点和要求:幼鸭晚上爱打堆,十几只几十只紧了又紧地拱在一起,有时在鸭堆中间的就会死去,而且一死就是几十只。放鸭人称为“烧堆”。

为防止“烧堆”,晚上需要放鸭人用在长杆上绑有稻草束的放鸭杆,不停地将逐渐聚拢的一堆堆鸭儿拨开。那鸭儿就像不懂事的幼儿一样,刚把它们拨开,转眼间就又聚拢。于是又拨;又聚……如此反复,直至天亮。所以值班的人根本不敢打盹睡眠。

小鸭长到“穿褂褂”阶段,相当于人的少年阶段吧,这时的鸭子又会有一个致命的儍子行为。它们在稻田里觅食时,天上忽然下起大雨,鸭子会仰起头,张开嘴,去接天上的雨水,而且儍乎乎地把接到口里的雨水全吞进肚里。时间久点,鸭就会被胀死。所以我们这时必须赶紧将鸭赶回去,不然又会死去不少鸭子。

放鸭期间,父亲对我说:“你任何时候都不要把书丢了。”要我不要忘记学习。于是,我把初中课本揣在身上,在鸭群固定在一处觅食的间隙时间里,将放鸭人随身披着的蓑衣铺在潮湿的田埂上,捧着书本读起来。这为我后来考上中专打下了基础。

父亲之所以让我到大队放鸭子,主要是因为大队给我们每个放鸭人每月36斤大米。在那个粮食堪比黄金贵重的岁月,每月有36斤大米,那是多么诱人的事啊!我当时因身体单薄,食量不大,还会节约一些给家里。

有一次,我们放鸭人吃米凉粉,我把米凉粉送回家。父母不在,我就在碗底留下条子。父母回家后,很是高兴。

还有一次,在放鸭时,因鸭子在一条水沟中觅食,搅浑了沟中的水,一些鱼儿浮上水面,我捉了好几条鲫鱼。下工后,我把鱼清洗干净,用盅盅盛上大米和鲫鱼,放在灶中熬成鲫魚稀饭,给父母端回去。那个时候,鲫鱼稀饭被认为是最有营养的食物。

我还多次在中午多打一份饭食,热在锅里,托与弟弟在一个小学读书的学生带信,让弟弟下午放学后来吃。

有一个在我们住地附近农场劳动的大学年轻老师,姓官,东北人。我和他认识后,他借了《牛虻》等书给我看。他有时来,正赶上吃饭,我就把我的饭食分一半给他,他也不推辞。

人生的每一个阶段,无论是喜悦,抑或是艰辛,都是给自己记忆宝库中贮放的瑰宝和一笔丰硕的人生财富。

【作者简介】

傅全章,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成都市龙泉驿区作家协会名誉主席、龙泉驿区书法家协会会员。在《四川文学》《青年作家》《人民日报·海外版》《四川日报》《华西都市报》《四川农村日报》《成都日报》《成都晚报》《杂文报》等发表作品。获多种奖励,作品收入多种书籍。岀版有文集《龙泉山放歌》《桃花泪》《桃乡情思》等。散文《让青春闪闪发光》曾被收入《中学生课外阅读文选》;《女人》被《小小说选刊》选载;《学会在过程中享受》一文被20多个省份作为中学语文试题,收入上海教育出版社语文主题学习编写组编的供九年级上册用的新版《语文主题学习·聆听,还曾被列入高考语文作文素材。

【“时光”文学栏目征稿启事】

讲真实故事,自己的,他人的,都可。字数控制在1500字内,原创首发。面向四川省内征稿。勿用附件,标题务必注明“时光”。部分作品会被华西都市报《宽窄巷》副刊选用。作者信息包括银行卡户名、开户行及网点准确信息(不能错一个字、多一个字、少一个字)、卡号、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投稿信箱:huaxifukan@qq.com。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