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户外劳动者打造“15分钟共享服务圈” 四川达州开了一场现场会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3-03-21 18:44 34702

封面新闻记者 曾业 摄影报道

加强工会户外劳动者站点建设,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四川省总工会将其纳入全省2023年度30项民生实事实施内容。达州市总工会迅速贯彻,自加压力,提出今年要新建160个户外劳动者站点的目标。

座谈会现场

3月21日,达州市总工会召开全市户外劳动者站点建设现场会,通过现场参观学习、座谈交流等方式,推进这项民生工程落地落实。同时,针对当前还存在的问题,找思路,想办法,明确了打造户外劳动者打造“15分钟共享服务圈”的具体措施。

小站点大作用

“达川经验”获得一致好评

这次现场会的主会场,设置在达川区。当天下午,达州全市工会系统的与会人员,先后参观了该区健康巷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三里坪社区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环卫司机之家”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

快递员向工会“娘家人”谈感受

健康巷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地处绥定大道与达川大道交汇处,面积只有约13平方米。该站选择在临街的户外劳动者较为集中的地点建设,主要服务对象为环卫工人、出租车司机、快递小哥、外卖送餐员、交警等户外劳动者。

“这个服务站点虽然很小,但是功能很强大,是按照标准化建设的。”达川区总工会工作人员介绍,站点内配备有微波炉、冰箱、桌椅、沙发、充电设备、饮水机、储物柜、书籍柜、工具箱、医药箱、工会信箱、雨伞、口罩、消毒酒精等,还有无线wifi。解决了户外劳动者“吃饭难、喝水难、休息难、如厕难”等实际问题,体现了工会“娘家人”对户外劳动者的深切关爱。

调研达川区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

近年来,达川区遵循“工会主社会参与、共建共享、务实高效”的工作思路,秉持为户外劳动者打造15分钟共享服务圈的服务理念,所有站点建设在有标识、有设施、有功能等“六有”基础标准上不断拓展服务深度、精度和广度,为广大户外劳动者打造了一个个能热饭、能喝水、能阅读、能休息、能提升的复合型“港湾”。截至目前,全区累计投入资金110余万元先后建成户外劳动者驿站20个,累计服务户外劳动者群体80余万人次。

“达川户外劳动者站点建设推进有力、成效明显。”达州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冉长春评价说,达川区突出了因地制宜、布局合理、内容丰富的特色,先进经验值得学习。对此,与会人员深表认同,纷纷表示接下来将互学互鉴、取长补短,高质量推动户外劳动者站点建设。

小切口大作为

因地制宜把民生实事办实

近年来,达州市各县市区总工会认真落实四川省总工会和达州市总工会部署要求,把站点建设作为工作的重要内容,不断推动站点建设标准化、管理规范化、服务专业化,户外站点也成为了服务职工的重要阵地、重要载体。

与会人员在达川区参观学习

截至2022年底,达州市累计投入资金近1000万元,投用站点138个,其中工会自建17个,利用社会资源共建121个,与2021年相比增长49%。在2022年的优秀站点评选中,达州市2个站点被评选为“全国最美工会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6个站点被评选为“四川省最美工会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

“我们的户外劳动者站点,目前仍然存在点位偏少、覆盖面不够、服务方式有待创新等问题。”冉长春指出,不论是户外劳动者群体还是普通群众,只要有需要,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就是一个歇脚喝水充电的场所。这也是工会增进职工群众情感,架好“连心桥”的一项举措、一件实事。同时,户外劳动者站点也是深化工会改革和建设的一个小切口,因此,必须要从思想上深化认识,解决为什么要建的问题;要从服务全局角度出发,解决怎么建的问题;要从机制上主动探索,解决怎么用好的问题。

“站点要建,更要建好,要建到职工群众需要的地方,要因地制宜、通盘思考。”冉长春要求全市工会系统在建设过程中注重站点实用性,聚焦解决户外劳动者“吃饭难、喝水难、休息难、如厕难、充电难”的问题,不断拓展站点的服务功能。同时,要明确驿站服务职能、积极营造服务氛围,严格制定驿站人员管理运行制度,确保驿站有专人负责管理,能稳定、规范、可持续运行。围绕公益性、服务性、实用性原则,大力拓宽站点服务功能,使户外劳动者站点不但能“建起来”,更能“用起来”“活起来”。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