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执着于“出片”背后,有着复杂的社会性推动系统 | 封面评论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5-05-29 14:49 78358

蒋璟璟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拍出好看的照片变成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大家将拍出从构图、到表情、到氛围、再到头发丝的飞扬程度都完美的照片称为“出片”。有人出门玩从背包里随手就能掏出一排设备,有人旅行要选择与目的地相匹配的衣服和妆容,甚至有些是专门为了场景而选购的“次抛”服饰……为啥这么多人执着于“出片”,近来成为了社交平台上的热门话题。(半月谈)

关于旅行拍照这件事,大众自有一套清晰的逻辑,那种标准的游客打卡照是被鄙夷的,而那些同样做作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的“旅途照”却是备受推崇的。网谚有言“一生要出片的中国人”“不出片,毋宁死”,出片这件事,俨然成为天大的事。一句“这个地方真的很出片”,往往就能胜过千言万语,而成为最有效的宣传文案。为啥这么多人执着于“出片”?灵魂之问的背后,或许恰恰是我们自己都控制不了自己、自己都理解不了自己的迷茫。

为啥这么多人执着于“出片”?一个很直接的答案是,“出片”能够得到一系列正向的反馈。这其中,最直接的,当然就是如今几乎人人提及、处处在用的所谓“情绪价值”——换而言之,就是很满足、很开心。但从本质上说,类似的说辞其实并不是解释,而不过是“以一个概念替代另一个概念”。一个很自然的追问是,“出片”的情绪价值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种“情绪价值”?

其实,我们会发现,“出片”这件事,并不纯粹是个人的、私域的,而是有着某种社会性的推动系统。这种“推动系统”或者说“激励系统”无所不在,却往往又大而无形。这里面最重要的两个系统,一个是电子产品的性能系统,另一个则是社交平台的流量系统。手机的拍照性能不断进化,与之相关的产品设计与营销叙事,都在强化着“拍照出片”这件事。有了好手机,不拍照、出片,岂不是浪费。而流量系统所带来的“转评赞”仪式,更是让我们获得了一种超越庸常的主角式的关注度与利他的分享获得感,这种感觉,很难不沉浸其中。

在个人主体的内心偏好与下意识行为之外,围绕“出片”其实已然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链。这其间,附着了巨大的利益,而这种利益,又会衍生出种种牵引。商品系统、消费文化,对于群体行为模式的调度,就是这般,强烈而幽微。这就如同地心引力一般,是置身其间者,很难挣脱的力量。

评论 1

  • mayday 2025-05-29 发表于四川

    真的是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