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回母校当老师|九位高校教师的传承与坚守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2-09-10 08:28 154134

封面新闻记者周丽梅 何方迪 刘皓洋 张峥

今天是我国第38个教师节,封面新闻联合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西南石油大学、西华大学9所高校,共同发起#我回母校当老师#话题,欢迎大家在微博带话题词#我回母校当老师#参与互动,分享你与老师、母校的感动与趣事。

与此同时,封面新闻还邀请了九位教师讲述一个个有关坚守与传承的故事。他们,为梦想与热爱选择教书育人;他们,求学路上受到老师影响后成为老师;他们,在毕业后毅然选择回到母校。从仰望讲台,到站上讲台,从聆听到讲述,从接收到传递,身份不断转换,但初心不变,他们对“老师”两个字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师 骆世查

回母校当老师,有种“长大了”的感觉

2016年我从四川大学毕业,2020年我又回到四川大学任教,可以说我与川大,以及成都的缘分一直都没有断。

以前当学生的时候,跟许多老师都有互动,现在回来当老师有一种“长大了”的感觉,要担负与学生有效互动的重任,我总希望能够和尽可能多的学生相互激励,这也是最让我有成就感的部分。

电子科技大学 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胡旻

回母校当老师,是沿着前辈和长辈的道路继续前进

2003年我来到电子科技大学读研,师从我国太赫兹之父刘盛纲院士,他教会了我很多做科研和做人的道理。在他的影响下,我感受到了老一辈科学家的奋斗精神,对科学的执着精神,对学生亲人般的温暖。

在跟随刘院士读硕博的6年时间里,我对科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的爱国精神也深深的感染了我。2012年我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做完博士后,我觉得还是高校的科研和教学工作比较适合我,特别想回到国内,为国家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于是我下定决心留在学校里,传承老一辈科学家的精神,做好科研,为国贡献,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学生。我愿意沿着前辈和长辈的道路,继续前进,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余夏云

回母校当老师,是投入热爱以传递星火事业

2001年,我从江南到西南,从此与交大有段不解之缘。我在这里度过8年时光,学着从烟尘里看世界,珠泪里悟光阴。

这个由语言文字构成的迷人世界,一如阿克瑟尔的城堡,召唤着毫无保留地投入与热爱。

导师徐行言教授教导我们板凳要坐十年冷,结果一坐二十年。资质平平如我者,受鼓励,受肯定,皮格马利翁的少女一般火速成长。

曾经,我只在余秋雨的散文里路遇成都,扬一益二,神与物游。

如今,神思悬想,终于落实:

与温暖的人,谈天说地,同学变至交;

与有情的人,切磋琢磨,师徒如父子。

所有美好在这里生根发芽,不会忘记。

2014年7月,我再一次从江南回西南,回到曾经的家。这一次,我也试图为那些自视平凡的少年,点亮微暗的火。告诉他们: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教育有如一桩隐秘的星火事业,在暗夜里传递,在世代间流动。

又一个8年,我用《大学语文》《中国现代文学史》,造出一个抒情世界。

那同样是一个“时间磨透于忍耐”的世界,没有捷径,只有冷板凳。

但年深日久,人人都会各得其所:“黄色还诸小鸡雏,青色还诸小碧梧……”

西南财经大学 会计学院副教授 李贺

回母校当老师,是感激母校培养,致敬前辈榜样

回到母校,曾经的老师成为了同事,才让我懂得了每一堂精彩课程的背后,是老师们无数个夜晚的辛勤付出。前辈们的言传身教,成为了我开发金课的不竭动力。感激母校培养,致敬前辈榜样,我立志扎根中国大地做研究,贡献财会新知,培养商界精英。

西南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教师 田野

回母校当老师,培养“为祖国加油,为民族争气”的人才

2009年我来到西南石油大学上学。曾凭借本科期间的优异成绩获科罗拉多矿业大学博士全额奖学金赴美深造。

硕博虽然离开了西南石大,前往海外求学,但我在海外的硕博导师都曾是西南石油大学培养的学生。他们在海外多年,取得了卓越的科研成果,深知我们国家亟需国际先进技术,因此,一直非常支持我回国效力。

博士毕业后,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毅然放弃海外高薪工作机会,主动回国,积极投身母校西南石油大学“为祖国加油,为民族争气”的历史征程;为党育“兴油报国”之人,为国育“向气图强”之才。

四川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教授 刘书香

回母校当老师,是一份职业梦想

“做一名大学老师”一直是我的职业梦想,我一直渴望能与年轻人一起探索未知、解决问题、实现价值。所幸,在求学路上我遇到了许多良师,让我能够在本专业上一路前行。我很骄傲能对川农大的老师们说:长大后,我就成了您!

成都理工大学教授 范宣梅

回母校当老师,是建设家园与实现理想

2000年我从成都理工大学启航,开启了求学之路,在欧洲取得博士学位后,放弃了联合国的工作,2015年回到了母校任教。对大多数人来说,母校是用来回忆的,于我而言,母校是要建设的家园,是梦想起飞的地方,也将是未来理想实现的地方。

四川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讲师 青雪燕

回母校当老师,是把热爱寓于事业,将初心传递给学生

我是四川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07级的本科生,在这里,我不仅收获了支撑自己前行的知识与能力,结识了至今相伴左右的“铁瓷”,更有幸与许多集经师与人师于一身的“大先生”们相遇。应该说,对思政课教师的职业向往与憧憬,我的母校就是始发地。今天站在熟悉的教室里,我时常还会回想起多年前老师们在讲台上滔滔不绝、熠熠闪光的画面,当然也忘不了他们在师范生训练时毫不留情、一针见血的犀利。正是他们的敬业热忱、专业专注,他们的身体力行、传道授业,为那时我们年轻的心里埋下了育人的种子,也让作为思政队伍“后备军”的我们,逐渐意识到身上所肩负的责任与使命。

将热爱寓于事业,是幸运的事情;回到梦开始的地方,走我的老师们走过的路,是幸运且幸福的事情。青春这出戏里,我已不再是主角,但乐意身在其中,为年轻歌唱。用心对待讲台上的每一分钟,将老师们对我的“给予”连同自己的初心,一同传递给我的学生,这就是此刻的意义。

西华大学电气与电子信息学院教授 范镇南

回母校当老师,是坚持从教初心,坚定教育信仰

从朝气蓬勃的青年教师,到不惑之年的高校教授,当年“正心修德、自律奋发、研究学术、造就人才、祐启乡邦、振导社会”的从教初心,已升华成为坚定如磐的教育信仰,激励着自己在为学育人的道路上踔厉奋发、笃行不怠。

评论 1

  • f大英县河边镇m2075842 2022-09-10

    教师的传承与坚守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