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7日(农历甲辰年八月初五)11时11分,迎节气“白露”。
阴气渐重,凝露生凉。仲秋始,暑热消,裛草木,映月莹。
白露·三候
一候 鸿雁来
鸿雁惊寒,结队南翔。
二候 玄鸟归
群燕南迁,寻暖越冬。
三候 群鸟养羞
百鸟贮粮,藏以御冬。
白露·农事
各地大忙时节,收获播种并举。
“白露天气晴,谷米白如银。”“白露田间和稀泥,红薯一天长一皮。”
东北地区收获谷子、高粱、大豆等夏季作物,采摘新棉,同时选种留种,抢种冬小麦。华北地区大秋作物成熟,忙完秋收忙秋种,做好送肥、耕地、防虫等准备工作。
西北地区开始播种冬小麦。西南地区收获水稻、谷子等作物,加强晚秋作物田间管理,防止低温霜冻及病虫危害。
华中地区收获迟、中水稻和夏玉米,采摘棉花,加强晚玉米的水管理,筹备种麦。华南地区秋雨绵绵,需及时抢收农作物,预防阴霉腐烂。
白露·文化习俗
白露时节,民间有“收清露”习俗,《本草纲目》记载秋露可延年益寿、治病强身。采集百草、百花露水封存,以备煮茶、配药或润眼之用,晋唐时期流行制作眼明囊、承露囊为礼互赠。
江苏太湖流域有白露祭祀禹王习俗,治水英雄大禹被太湖畔渔民尊为“水路菩萨”。每年正月初八、清明、七月初七及白露时节,都要举行祭祀禹王香会,尤以清明、白露春秋两祭最为隆重,历时一周。
秋社始于汉代,为祭土地神之日,时间在立秋后第五个戊日,即白露、秋分前后。宋时有食糕、饮酒等俗,今在广西博白、贵港平南县、蒙山及湖北恩施土家族地区,仍保留着做社、敬社神、煮社粥的习俗。
白露推燕车是山东省郯城县的地方民俗,孩子们推着长辈精心制作、色彩鲜艳、可发出悦耳声响的小燕车在户外奔跑,增强体质,愉悦身心。
白露时节,江浙一带还流行斗蟋蟀,这一习俗始于唐代,《清嘉录》中载其为“秋兴”。自白露至寒露期间,蟋蟀已长成熟,雄虫间易发生争斗,成为斗蟋蟀最佳时期。
白露·食养
白露茶即在白露时节采摘的茶叶,此时的茶树经过夏季的酷热正值生长佳期,独特的甘醇清香令回甘悠长,深受老茶客青睐。白露茶富含的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等成分还具有抗氧化、降血脂、降血压、提高免疫等功效。
旧时苏浙一带乡下每到白露节气,家家都会酿酒待客,分享丰收喜悦。其酒用糯米、高粱等五谷酿成,温中含热,略带甜味,故称“白露米酒”。
在浙江温州的苍南、平阳等地,有白露节食“十样白”的习俗。“十样白”即十种名称中带“白”字的中草药,因与白露节气相呼应而得名,与乌骨白毛鸡(或鸭子)一同煨煮,制成独特药膳,可滋补身体、缓解关节炎症状、滋阴润燥。温州还有白露食用红薯的食俗,可补脾益气,增强体质。
福建福州有“白露必吃龙眼”的传统。白露时节的龙眼果实饱满、个大核小、味甜可口、营养价值高,有益气补脾、养血安神、降脂护心等功效。
白露时节的鳗鱼最为肥美,口感鲜嫩,入口回甘,是品尝的佳时,故有“白露鳗鲡霜降蟹”之说。苏州等地有食用“鳗鱼熬萝卜”的习俗,鳗鱼营养丰富,白萝卜消谷和中、去邪热气,二者搭配,相得益彰。
温州洞头海岛地区的带鱼饭是当地人在白露时节招待客人的佳品。白露时节,带鱼数量增多且肉质肥美,洞头人会用大镬烧饭并在饭上摆一整条带鱼,待饭熟后带鱼肉也变得酥烂,用双手拿住鱼头和鱼尾一抖,带鱼肉自然掉落在饭上,经搅拌后即可食用,口感鲜美,营养丰富,创意独特。
白露·诗词
款款秋凉,霏霏繁露,幽丽皎洁,澄澈明净。
露沾蔬草白,天气转青高。
叶下和秋吹,惊看两鬓毛。
——唐·元稹《咏廿四气诗·白露八月节》
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唐·李白《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中庭淡月照三更,白露洗空河汉明。
莫遣西风吹叶尽,却愁无处着秋声。
——宋·陈与义《秋夜》
谩道愁须殢酒,酒未醒、愁已先回。
凭阑久,金波渐转,白露点苍苔。
——宋·秦观《满庭芳·碧水惊秋》
白露下亭皋,凉风吹绮陌。
一夕芙蓉花,红芳变瑶碧。
——明·邓迁《感秋》
零露瀼瀼白,空囊草草归。
野花能自笑,秋叶未全稀。
——清·陈观永《白露日归途即目》
时之复易,秋自容平。
愿白露,无外其志,逸远虚明。
总监制丨张文华监制丨李骏 温晓乐制片人丨崔明曌撰稿丨褚明哲导演丨黄菲美术丨李倩 郝倩AI视觉丨陶思宇 李庆珅 冯锋音乐丨唐一维
评论 11
救赎之书 2024-09-06 发表于四川
播种与收获并重,迎接白露的到来。
本叔 2024-09-06 发表于四川
白露一到,天气渐渐凉爽起来。
绿水仙子 2024-09-06 发表于四川
农历八月,感受自然的变化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