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象群最久的人:看它们北迁,迎它们南返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1-07-05 16:06 56213


封面新闻记者 郝莹 杨峰 云南普洱报道

这个夏天,野生亚洲象群一路向北走进所有人的视线,在受到广泛关注之前,断鼻家族的迁移已进行了大半年。2020年3月它们从西双版纳出发,12月17日,象群踏入从未活动过的墨江哈尼族自治县,停留长达4个月。此前多与野猪蟒蛇打交道的林草局人员张庆明接到了追踪象群的任务,成为离象最近的一群人,4个月后象群离开,他先被调动北上支援继续监测象群动向,后跟着两头离群象返回墨江,一追半年多,又成了陪伴象群最久的人之一。

    左二 张庆明

追象这7个月里,张庆明既严阵以待,又乐在其中。作为野生动物保护工作者,他敬畏这充满野性、不受人类控制的庞然大物,而作为以象为吉祥物的哈尼族人,他也热爱这群拥有灵性和智慧的温和“朋友”。半年跋山涉水、日晒雨淋,终于送两头独象离开墨江时,他在朋友圈里感叹“大伙伴要离开,有几多不舍”。然而缘分未尽,迎接象群南返的工作或许要提上日程了。

以下是张庆明的讲述。

它们不怕人了

    张庆明与监测员在工作中

大象进来,它的活动轨迹我们是一定要掌握清楚的,知道象的行踪,才能反向管住人,提前去做疏散工作。

监测象群很依赖无人机,我们第一次去监测时飞得不够高。因为不熟悉无人机的声音,它们就很戒备,要抬头看或者是把小象围在中间,这是它们受到威胁或者是有入侵时的反应。后来我们就尽量远距离监测,只在重点防控区域用无人机跟踪,平时就不打扰它,我们知道象在这里,就让它睡就让他玩,可视范围内知道它行进的趋势就行了。

除了远距离监测,我们也会观察它的粪便,看它吃了什么,能消化多少。有时候粪便是丝丝拉拉的,就说明吃了芭蕉,而且是只吃中间的芯,没吃叶子。食物充足时它们就非常挑剔,会用牙齿把芭蕉树挑开只吃芯。如果发现粪便是比较紧密的,那就是今天吃的草比较多,我们就通过这些方式判断它们的健康情况。

像这样离得远了也会跟丢,有一次象群在林子里,一直没见它出来,我们就大着胆子进去看。当时一起的女同志就说她听见什么声音,其实就是跺脚的声音,但我和另一个护林员没注意听,还在走近,它就叫起来“喔~”一声,开始警告了。我们再往前走了一两米左右,大象就开始扇耳朵、“嗒嗒”跺脚了,那时离它可能就不到20米。我们也吓到了,但是我没怎么跑,因为知道这群象是相对温柔的,它就是吓唬你离开,不会随意攻击人,它没有这种攻击性。

象是很有灵性的,如果是不怀好意的人去了,你要吓它的话,它会吓唬你,但你怀着平常心和它接触,它都没有太大的反应,像人一样,接触多了它是能够分辨的。

将近半年的无人机跟踪以后,象听到声音就不是刚开始那样怀有戒备,好像习以为常了,就是“他们又来看我表演了”。追象这么久,它频繁进寨子和人接触,改变最多的就是,这些象不怕人了。

把它们当作人理解

    象群在山林休息

12月17日,象群从宁洱县梅子镇进入墨江时,有17头。到了12月25日,在墨江国家森林公园里出生了一头小象,就是18头了。3月12号走了一头公象,它成年了要自己寻找配偶,直接离群了。

象群带着小象,就像我们人一样,带着孩子毕竟不方便,所以它们在墨江时行进的速度比较慢。就像是我们大人牵着小孩子的手,小象不会走或者是走不动,它妈妈用鼻子牵着、推着他走的,这些都是经常可以看到的。

    小象掉入水沟

在墨江的时候,小象还没那么调皮,但我们在元江的时候,小象已经几个月大了,走路很稳健的,它就出过一些小意外。路上遇到过一个人工池塘,象群去喝水,那个坡比较滑小象就掉进去了,当时我们输水管还在往里灌水,我们就让当地的水路部门过来,马上把水关了,然后是大象用鼻子把小象给勾起来的。

第二次又过一个沟的时候,小象没跨过去,直接就掉沟里了,它母亲就跪下去用鼻子把它拱起来,这就是天下的母亲,无论是人还是动物,都是把孩子看得比较重的。

但是要说调皮,还是后面又回到墨江的那两头亚成体象调皮。本来4月16日,象群就离开墨江往北走了,4月24日,它们俩离群又回来了。我们就给它起了名字叫墨江一号和墨江二号。

这两头小象就像是我们一个人十四五岁时,正在青春期处于非常叛逆的情况,它们哥俩个白天热了在河里游泳,肚子饿了又到我们庄稼地里去吃玉米、吃水稻,晚上也进寨子里面凑凑热闹,去走村串户、去拜访群众。两头小象离群后,据我们观察,断鼻家族有80%的时间是不会进村入户的,两头小象在的时候,那几乎80%都是要进村入户的,主要就是青春期的这两头小象比较喜欢凑热闹。

象群的行进的路线,是考虑到小象的。

之前有几次它要强行闯过高速公路的,但可能是考虑到小象过不去,又另找了一个涵洞过去。头一天我们还在这里监测到它们,第二天下午它就过了那个涵洞。涵洞是个人工建筑,如果不熟悉那个地方,人过去也找不到,但大象找到了,它们是很聪明的。

所以说现在象群在元江峨山之间滞留好长时间,我估计就是在找路,如果是按原路返回的话,可能到了丰水期小象是过不来的。它在地球上生活了这么久 他自己会找路的,现在徘徊这么久应该还是考虑到小象,把它们当作人就很好理解了。

我们会做得更好

    大象进入民居

我搞生态保护三十年了,20岁参加工作就是基层林业站,也经常和野生动物打交道,但是没想过要和大象打交道,墨江海拔有1300-1700左右,大象是没有在这么高海拔地区活动过的。以前去普洱市里开会的时候,听他们说大象都觉得好像离我很远,突然接到电话说17头大象进墨江了,我就一愣,哦吼!马上就到了!

这是有文字记载以来大象第一次踏入墨江县,我心里面有一点激动,又有点紧张。我激动,有象进入了,我们物种方面又丰富了一样,还可以借此机会做一些野生动物保护的宣传。我自己是搞这方面工作的,对动物本身就怀有一种好感,无论是大型动物还是小型的飞鸟之类的,我们都欢迎它、保护它。

还有一点小紧张,这么一个庞然大物第一次来,有一个闪失要怎么办?它毕竟是野生动物,万一他肇事了怎么办,我们还面对着要保护人的问题,心理压力也是有的。

我们工作的方针是“盯住象,管住人”,管人是有点难的,会有人专门跑来看大象。这是百年不遇的象来了,虽然它进寨子会对村民生产生活带来影响,但是从我们百姓自己的角度,我们对大象是既怕他又敬他。如果大象进了谁家,我们是有公众责任险在赔偿,赔的额度和实际损失的可能会有一些差距,但至少我们在赔了,老百姓也认可这种赔偿形式。大象在云南、在我们哈尼族文化里是吉祥物,所以大象弄坏了东西,大家也没有要怪谁的意思。我还跟林业站的同志说,你们去下面的寨子看一下,今后要盖房子什么的,只要是大象睡过的地方一定是最好的,它们是顶级的风水师。

如果墨江能满足它的需要,让象群就此停留的话,我们从上到下都是欢迎的。我们固然要做一些工作,总结什么地方可以延续的,什么地方是我们需要改正的,相关设备也在购置,等他再回来的时候,我想我们会做得更好。

评论 2

  • fm1906668 2021-07-11

    做得好

  • 宜家的春天 2021-07-05

    带着温情,去和这些不受人类控制的动物相处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