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满仓“名人大讲堂”讲陈寿:诸葛亮是不是“军神”?这桩历史公案有了一个靠谱的说法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0-11-02 23:14 98899

封面新闻记者 杨帆 摄影 陈羽啸

在去年首批出炉的四川历史名人中,蜀汉丞相诸葛亮毫无悬念地入选。今年6月,第二批四川历史名人正式出炉,我们终于等到了第二位三国时期的名人,他便是陈寿。11月2日,百万网友翘首期盼的“名人大讲堂”再次重磅登场。

当晚,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员梁满仓教授做客四川省图书馆,身为研究三国历史的专家级人物,他为观众还原了历史上“最神秘”的史学家陈寿。《晋书•陈寿传》,加上标点符号,总共只有683字,可梁满仓教授引经据典,加上其渊博的学识,陈寿的人物形象一下变得极为鲜活。他以陈寿作“序曲”,以史书巨著《三国志》为“高潮”,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史学家聊史学家,

“班马之后第一人”并非虚名

有一本奇书,梁启超赞它:“真正之最低限度的必读国学书目之一”。这本书以极其客观公正的角度讲述了魏蜀吴三国的历史,梳理了中国从分裂走向统一的近百年历程。这本奇书就是陈寿所著的《三国志》。

陈寿(公元233年—297年),字承祚,巴西郡安汉县(今南充市)人,著名史学家。陈寿少时好学,师事同郡学者谯周,在蜀汉时曾任卫将军主簿、东观秘书郎、观阁令史、散骑黄门侍郎等职。蜀降晋后,历任著作郎、长广太守、治书待御史、太子中庶子等职。太康元年(280年)晋灭吴结束了分裂局面后,陈寿历经十年艰辛,完成了纪传体史学巨著《三国志》。

陈寿出生于的时候,刘备、关羽、张飞、曹操等叱咤三国的名人早已离世。一年后,诸葛亮也病逝于五丈原。陈寿所生活的年代就是在三国末期到西晋,他在已有魏史、吴史的基础上,多方搜集素材,历经10年艰辛,最终完成了《三国志》65卷,共30多万字。这是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也是一部国别史,描绘了汉末至晋初的历史全貌。

梁满仓教授是当代史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荣誉副会长,四川省诸葛亮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出版了《魏晋南北朝五礼制度考论》、《中国魏晋南北朝习俗史》、《隋文帝杨坚》等著作。梁满仓教授对陈寿也有着多年的研究,作为陈寿的“同行”,他更是对《三国志》推崇备至。因此当天演讲一开始,他就以“班马之后第一人”来为陈寿勾勒出一个清晰轮廓。

“班”是《汉书》作者班固,“马”乃《史记》作者司马迁。梁满仓教授说,写出了《三国志》的陈寿,是当之无愧的史学大家。他与司马迁、班固齐名,史称“并迁双固”。陈寿编撰了史学名著《三国志》,该书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合称“前四史”。

陈寿的如椽巨笔,

记录了一个非凡的时代

公元263年,公元265年,和公元280年这三个中国历史的三个重要节点,梁满仓教授在当晚的讲座上首先拿这个来说事。“公元263年,陈寿所在的蜀汉亡国了。265年,灭掉蜀汉的曹魏被西晋政权取代。公元280年,西晋灭掉孙吴,统一了全国。我们可以看到这个过程与陈寿同时代的人大多数几乎都经历了亡国之痛,可以说都做过亡国奴,当时来说亡国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耻辱。”

梁满仓教授称,陈寿和司马迁有几分相似,当年司马迁曾遭受过腐刑,在奇耻大辱之后写出了《史记》。陈寿先是经历了亡国之痛,最后是在忍辱负重的状态下写出了《三国志》。”梁满仓教授称,蜀汉灭亡之后,陈寿拒绝了西晋让他担任地方郡守的任命,但后来却同意去做了御史治书的官,这并不是说他是官迷,也不是说他忘了亡国之辱。

梁满仓教授介绍,陈寿很早之前就想完成一个伟大的事业,这就是写《三国志》。陈寿写这本史书全靠一己之力完成。全国统一后,魏蜀吴三国的史料都集中到了西晋朝廷。“御史治书是一个可以方便查阅各类史料的官职,于是他把对蜀汉的感情深深的埋在心底,去完成自己的理想。他忍的是亡国之辱,负的是完成《三国志》的重任。”梁满仓教授如是说。

梁满仓教授说:“讲陈寿一定会讲到《三国志》,讲《三国志》一定会联想到陈寿,二者密不可分。”他认为,《三国志》是一部划时代且不朽的史学名著,因为它给后世呈现了非凡的三国时代。三国时期英雄辈出,要了解和读懂魏蜀吴那段杀伐征战的历史,只有去翻阅《三国志》,因为它是唯一一部关于三国的信史,这就是陈寿留给后世最伟大的贡献,因为他通过对那段分裂时期历史的记叙和总结,让我们的文化得以传承。

史家风范显露无遗,

高超写作技巧使其传世

梁满仓教授还认为,《三国志》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现代价值。他说:“《三国志》传承了史家的优良传统,我们知道中国有延绵不断的历史,记载这个延绵不待的历史有《二十四史》这样的很多的典籍,历代的史学家们形成了一个优良的传统,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叫实事求是,用古代的话讲叫实录,就是实实在在的记录历史。”

梁满仓教授称,陈寿的《三国志》就是实事求是的典范。“陈寿身上也有一贯的史学家品质,他对历史上恶劣的行为不隐瞒,对美善的行为也不夸大,而是实事求是的记载,他是一个非常具有史德的史学家。”《三国志》里详细记载了司马懿父子逼宫夺权等大逆不道的恶行,梁满仓教授介绍,关于这段历史陈寿如果处理得稍有不慎就会被杀身灭门,于是他采用了春秋笔法来记述,这是一种隐讳的写史方法,最大程度保全了他自己,也能让他继续写完《三国志》。

“识时务者,在乎俊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也许你没有读过《三国志》,但是这些这些耳熟能详的警世良言皆出自其中。

在那个时代,陈寿不但是最顶级的史学家,同时还是才华横溢的文人。梁满仓教授说:“《三国志》体现了陈寿高超的写作技巧,他很善于讲故事。”此外,关于陈寿的写作,梁满仓还举了一个例子,“我们都知道《三国志》,是由《魏书》、《吴书》和《蜀书》三个部分组成,这三个部分的轻重多寡是不一样的,分别是30卷、20卷、15卷,《蜀书》虽然卷数少,但是它的份量极重,给人的印象最深。”

梁满仓教授表示,《三国志》的《蜀书》里完整呈现了中国的儒家传统的道德标准和观念,“一个是忠,一个仁,一个是义,一个是勇,一个是智。我们说的忠首先想到的是谁?显然是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说义自然就会想到关羽,因为他义薄云天;我们一提勇马上想到关羽和张飞;提到仁,我们首先想到的不是曹操不是孙权,而是刘备,这些典型人物都在《蜀书》里,它浸透了陈寿的心血,以及他对蜀汉政权的感情,这就是他高超的写作技巧。

没有《三国志》

就没有《三国演义》

说到《三国演义》,在中国恐怕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曹操的亦正亦邪,诸葛亮的足智多谋,关羽的勇武忠心。《三国演义》的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很难说罗贯中在写这部小说的时候没有受到《三国志》的影响。《三国志》虽然没有《三国演义》那么通俗,但这它无疑是中国历史上一本极为重要的史籍。

14世纪,小说家罗贯中根据《三国志》为蓝本,佐以他收集的关于三国时期的传说和戏曲故事,完成了另一部旷世之作《三国演义》。梁满仓教授明确指出:“没有《三国志》就没有后来的《三国演义》,因为罗贯中当时手上的绝大部分材料都是取材于《三国志》。《三国演义》号称是七分实三分虚,他的七分实当然是根据《三国志》史实,而所谓的三分虚,也可以从《三国志》里找到真实的影子,可以在《三国志》里面找出真实的影子。”

比如,《三国演义》里被人津津乐道的“草船借箭”就是是罗贯中对《三国志》的艺术再加工。梁满仓教授说:“《三国志》里记述赤壁之战时,孙权登一艘大船去视察敌情,驶到曹魏大营旁的江边。当时江中有雾,曹魏士兵不敢上前应战,就在岸上用箭射大船,由于射的箭太多,船有翻覆的危险,所以孙权命令掉头,用船另一面受箭,这样船才没有沉没。

罗贯中《三国演义》里虚构出了很有名的故事“诸葛亮施空城计”,梁满仓教授揭秘,这其实来自于《三国志》里的“赵云摆空营计”。讲到这里,梁满仓教授打了一个有趣的比喻,罗贯中这样做其实是给《三国志》“锦上添花”。他说:“成都别名是锦官城,蜀汉时期的蜀锦是当时最名贵的丝织品,陈寿写《三国志》就像在织锦,虽然好看但有一点素,《三国演义》则让这匹’蜀锦’变得更加流光溢彩。”讲到这里,全场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

给世人呈现了一个最真实的诸葛亮

《三国演义》中有很多戏说之处,最为典型的就是对诸葛亮的描写和刻画,在罗贯中笔下这位蜀相“多智而近妖”(鲁迅语)。而陈寿所记叙的诸葛亮则是一位头脑睿智的良臣,但他绝非百战百胜的“战神”。《三国志·诸葛亮传》里的原话说:“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用白话讲就是,诸葛亮的政治才能超神,可以和管仲、萧何媲美,至于打仗这是不是他的强项呢?

对于这个大家所一致关心的问题,是当晚梁满仓教授最后讲演的重点。他说:“陈寿对诸葛亮军事才能的评价,这也是历史上的一桩公案。我们看看关于陈寿评价诸葛亮的军事才能有这么两句话:‘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单看是相当扎眼的,尤其是喜欢诸葛亮的人对这个说法不认可,显然是贬低诸葛亮的才能。”

梁满仓教授谈到,诸葛亮在历代都受到推崇,对他的崇拜到唐朝到达了一个高峰,“唐人看到这两句话更加不开心,认为如此贬低诸葛亮,是不是陈寿的史德有问题啊?其实陈寿这篇文章前面大段文字都是肯定了诸葛亮的才能,诸葛亮的治国才能,我们知道最后一个’欤’是疑问词,标点符号到这儿应该是问号。”梁满仓教授认为,关于诸葛亮打仗厉不厉害,陈寿本人并没给出自己明确的答案。

梁满仓教授还说,当年陈寿受西晋朝廷的委托,编著《进〈诸葛亮集〉表》,在里面对诸葛亮的描述是“当此之时,亮之素志,进欲龙骧虎视,包括四海,退欲跨陵边疆,震荡宇内。”这赞美了诸葛亮的战争才干。“后来陈寿说诸葛亮之所以没有能北伐成功,是他的对手太强大了,而且很多的客观因素制约了他,尤其是最后一句话,‘是盖天命有归,不可以智力争也’。说诸葛亮没有成功,并不是诸葛亮的才智不行,而是没有天命。陈寿这样写诸葛亮,是一种客观公正的评价。”

评论 2

  • fm1797808 2020-11-03

    学历史

  • fm791554 2020-11-02

    还是不知道的好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