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户贴“米”字、给汽车“五花大绑”……台风“桦加沙”来了,这些防御措施火了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5-09-24 15:49 183913

封面新闻记者 宋潇

超强台风“桦加沙”预计将于9月24日登陆华南沿海。据了解,“桦加沙”为今年来全球风王,并有冷空气联手造雨,台风雨或波及十余省份,华南局地雨量具有极端性。

为抵御台风侵袭,减少损失,广东当地不少市民也晒出应对台风的防御措施:有的民众发布粤S的车牌被绑在电线杆上固定的图片(目前原图已删除,真实性有待考证);有的则是给阳台的植物遮好防风防雨布;也有不少居民给窗户贴“米”字……如此方法是否科学有效?作为普通民众,又有哪些可以值得借鉴和操作的应对措施?9月24日,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副教授孔锋从防灾减灾的角度,做出了专业解读。

郑女士所在公司正在采取措施抵御台风

超强台风“桦加沙”登陆华南沿海

据中央气象台信息,今年以来全球“风王”——超强台风“桦加沙”逼近我国华南沿海,预计将于24日中午到晚上在广东珠海到湛江一带沿海登陆(台风级或强台风级,13-15级,40-48米/秒)。

台风登陆前,如何做好巨灾防御准备,也成了普通民众格外关注的消息。从9月23日开始,就不断有广东当地民众发布视频,普通人为防御台风,做出了准备和措施。

在广州上班的郑女士告诉记者,她所在的公司在23号凌晨就开始采取预防措施,“因为我是住在公司宿舍,现在公司是实行全封闭,不允许住在宿舍的员工外出,保障我们的安全。”在23号凌晨的时候,公司的厂房还有所有的这些玻璃都进行了加固,玻璃上面贴了“米”字,然后车间的门缝都沙袋跟挡水板做了维护。

郑女士说,公司其实还设立了临时指挥部,实时监控生产区域和生活区域的情况。然后她个人也提前采购了粮、水应急。

同时,在广东珠海上班的蔡先生也告诉记者,其所在的公司针对公司所在项目展开防风抗灾部署,园区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并成立现场指挥部,依据电站设计规范制定科学加固方案,团队分工协作,同步清理屋面及周边杂物;抢抓台风来临前窗口期排查设备、排除危险源,结合地域特点加强排水疏浚与设备防潮密封,全程严守安全规范等。

专家解读:停放车辆应优先选择高地停放、远离危险物体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副教授孔锋教授告诉记者,针对网上出现的民众将汽车绑上安全绳索的固定效果,从固定原理的理论可行性来看,静止车辆在台风中的风险主要来自侧向风力,一般而言10级风可产生约2000牛的侧向力。通过绳索将车辆与坚固锚点连接,如路灯柱、建筑地基,理论上可增加摩擦力与抗侧翻力矩。例如,2019年台风“利奇马”中,交警用绳索固定倾斜货车,并配合救援车阻挡侧风,成功避免了翻车。

但值得注意的是,实操中存在一些关键制约因素:一是锚点强度可能不足。多数车主选择的树干、消防栓等临时锚点,其抗拉强度远低于专业地锚。以普通路灯柱为例,其根部抗拔力通常不足5吨,难以对抗12级台风产生的瞬时冲击力。一旦遭遇大风还会引发基础设施的破坏。

二是绳索材质缺陷。家用尼龙绳抗拉强度一般在1-3吨,而台风中车辆可能承受5吨以上的动态拉力,极易断裂。2018年“山竹”期间,有车主用胶带捆绑车辆轮胎,但胶带在强风下迅速撕裂,车辆最终被掀翻。

三是结构设计缺失。汽车缺乏飞机起落架级别的专用系留点,绳索直接捆绑车身可能导致车漆磨损、钣金变形,甚至拉断车门铰链。

孔锋建议,结合广东省多地应急部门发布的台风防护指南,优先选择高地停放、远离危险物体是更可靠的策略,而非依赖绳索固定。若无法转移车辆,可通过防水罩包裹车身+重物压舱(如沙袋)提升稳定性,但需警惕重物被风吹移的二次风险。高风险场景(台风预警≥橙色)时,建议通过拖车将车辆转移至室内停车场或高地,避免露天停放。中低风险场景(台风预警≤黄色)时,可使用专业拖车绳,如5吨级尼龙带,连接车辆拖车钩与混凝土桩,同时在轮胎前后放置防滑楔块,形成“三点固定”。需注意绳索与地面夹角控制在30°-45°,以最大化水平分力;每隔2小时检查绳索张力,及时调整松弛部位。

评论 1

  • 沒有一個名字符合我的氣質 2025-09-24 发表于四川

    给车绑电线杆,这是要给车办个“固定车位”啊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