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何方迪
新时代、新课程、新教师,为助力基础教育高质量体系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5月25日,由四川省教育学会与成都高新区教育发展中心联合举办的“新课改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新样态”主题研讨活动暨成外美年第三届教育教学高峰论坛在成都高新区成外美年学校举行,来自全省各地的300多名教师代表齐聚一堂,共话区域、学校和学科教师专业发展,探索新时期教师专业成长新路径。
活动既有高屋建瓴的专家报告、鲜活真实的案例分享、也有灵动求真的学术沙龙,现场气氛热烈,展现出四川省及高新区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的多样态成果,为构筑教师人才高地,提供了极具参考价值的建议。
四川省教育学会刘怀明副会长在致辞中表示,在本次研讨活动中,知名专家教授、学校校长、教研组长和教师发展专业教研员等,齐聚一堂,共话教师专业发展,将推动我省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助力基础教育高质量体系建设。
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蓬勃兴起,让知识加速迭代,学习方式不断重构,对教师的素质能力带来全新挑战。成都高新区教育发展中心副主任李建萍认为,教师已经从过去的知识传授者变成了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者,变为研究者、反思者以及实践者,从课堂教师变为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
“全面发展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全面的学生。”李建萍介绍,高新区提出《教师专业发展行动计划》,构建教师发展体系,旨在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理念先进、情怀深厚、爱生如子、业务精湛、素质全面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如何促使班主任、教师成长?有哪些措施可以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
在成外美年学校校长钟灵滋带来的《教师专业发展的人性化实践》分享中,她说,“我们希望的教师,工作与生活皆能有情有趣,从这样的教师观出发,学校建构了教师发展的人性化实践体系,从生存关照、发展关照和精神关照三个层面来实现教师健康完整人格和幸福职业人生的发展。”
钟校长提到,教师是一个成长共同体,学校为全体教师构建了丰富的阅读资源,从世界名著到专业著作,不断完善教师阅读视角和内容,通过大量阅读,丰盈教师知识体系,让专业更加成熟,最终引领学生幸福成长。
来自泡小天府校区、资阳市教育科学研究所、高新区新源学校、江油市胜利街小学的四位老师带来教师发展的区域经验和校本实践。多层级、多维度、多样态的校本师培课程和教师发展鲜活案例为与会者打开了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个崭新视窗。
下午的小学分论坛由成都市教科院教师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张学兰进行学术主持。成外美年小学部、蒙彼利埃小学、南充市西河路小学、墨池书院小学、新光小学,从学科教研组层面分享了英语、语文、数学、体育等学科教师发展的鲜活案例。
初中分论坛由成都大学师范学院副院长黄云峰主持。成外美年初中部、大源学校、七中初中锦城校区、银都紫藤初中等学校分享了教研组在项目式学习、劳动学科教师培养、教研范式研究等实践探索中全面提升教师综合素养的经验。
本次研讨活动,展示了省、市、区、校推进“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的实践探索与真知灼见,为新课改背景下教师人才支撑力量构筑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案、新样态。
评论 0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