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保护通过专家智库实现互通 四川安岳再次“牵手”重庆大足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2-08-18 20:40 39379

封面新闻记者 陈远扬

8月18日,安岳石窟保护利用专家智库聘任仪式暨大·安专家智库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四川资阳市安岳县举行。

在会议现场的大屏上,一侧使用的是安岳石刻的代表“紫竹观音”造像,另一侧,则是大足石刻的典范“千手观音”造像。川渝地区石窟寺文物点位数量位居全国第一,从南北朝延续至明清时期,既有北方石窟的“隋唐之风”,又有南方石窟的“唐宋之盛”,形成了独特的巴蜀石窟风格,其中最负盛名的,当属重庆大足石刻和四川资阳安岳石刻。

安岳和大足山水相邻,历史上文脉相承。安岳古称普州,其石刻造像兴于唐,盛于宋,现存唐宋摩崖石刻造像230余处10万余尊,经文40余万字,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0处,是“中国石刻之乡”。有专家认为,安岳石刻的历史地位是“上承云岗、龙门,下启大足”。而早在南宋年间,就有不少安岳的工匠转投大足,迄今在大足留下姓名的29位石匠,就有18人来自安岳。

“安岳石窟的体量、艺术价值和文化属性,完全可以和大足石刻比肩。”来自大足石刻研究院的副院长刘贤高,将安岳和大足比喻成中国晚期石窟艺术盛开的两朵并蒂莲。他提到,长期以来,安岳石窟研究院和大足石窟研究院保持着亲如兄弟的睦邻关系,双方在文物保护、学术研究、讲解宣传等方面开展过不少的合作。而专家智库战略合作协议的签约,也意味着双方在这方面将实现互通。

今年2月,《资大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正式印发。这是四川和重庆两地共推川渝毗邻地区合作共建区域发展功能平台中,唯一一个以“文旅融合”为主题的平台。《方案》明确,两地将示范区发展定位为世界石刻(窟)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示范、巴蜀特色文化旅游目的地和全国知名文化创意产业基地。以大足区和资阳安岳县文旅资源为重点,构建“一轴两区两带”的空间发展格局。到2025年,“资足常乐”“石刻之乡”系列文旅品牌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年接待游客量突破8000万人次,年旅游总收入达到600亿元。

此外,两地还共同参与国省旅游交流推介活动,相互宣传营销当地的文旅文化资源。携手谋划推出唐宋石窟艺术精品游、佛乡柠海休闲体验游、历代石窟艺术深度游等三条研学旅游线路,建立两地定期互送景区解说员开展交流学习制度等。

评论 3

  • 老君镇大溪村第一书记 2022-08-22

    强强联手

  • 老君镇大溪村第一书记 2022-08-21

    保护文物

  • 老君镇大溪村第一书记 2022-08-20

    保护文物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