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武侯区委书记欧昭:擦亮三国、音乐、玉林三张“名片”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5-07-12 12:46 57015

封面新闻记者 赵奕

7月11日,中共成都市委十四届七次全体会议召开。分组会上,武侯区委书记欧昭“支招”武侯文旅,让文商旅体深度融合走出“武侯特色”。

欧昭表示,近年来,武侯区深入推进文商旅体融合发展。去年,全区文创产业增加值为186.5亿元,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接下来,武侯区将结合实际,擦亮三国、音乐、玉林三张“名片”,抓好树品牌、兴产业、促消费三件大事,努力在成都建设世界文化旅游名城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中贡献武侯力量。

提升三国文化显示度

形成“入街即入景,步步见三国”体验

全会提出了推动三国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欧昭表示,围绕树品牌,提升三国文化名片的显示度。具体来看,一是以空间拓展提升承载的能级。目前,武侯祠博物馆年均接待游客1500万人,锦里日均人流量达3万人,但也存在物理空间狭小、游览线路短以及业态单一等问题。

“逛完武侯祠之后,游客一般都要到锦里去。”欧昭谈道,锦里目前已经过四次改造,街区长度为550米,占地44亩,商铺多为一层一室结构,难以承载深度体验式消费。他举例,目前街区的业态主要以小吃、工艺品和土特产为主,人均消费仅在40元左右,游览的时间也只有2到3小时。

对此,欧昭提到,目前成都体育学院已搬迁,有空间规模,可以释放近350亩土地,对于打造复合型消费地标具备很好的条件。接下来将落实全会精神,争取做好武侯祠的放大效应。

此外,还要以界面优化提升文化氛围。武侯祠大街是游客进入武侯祠的第一印象通道,全长1823米,今年将启动实施武侯祠大街街面的改造提升,增加文化场景嵌入,依托彩虹桥公园、耍都等点位,打造三国文化的公共艺术的空间。“最终的目的是想通过这条街道,形成‘入街即入景,步步见三国’的街区体验。”

“还要以文化挖掘抢占话语的高地。”欧昭表示,文旅产业的竞争也是文化品牌的竞争,当前全国多地都在抢抓三国文化的旅游平台。武侯作为三国文化的重要承载地,必须在挖掘文化内涵,提升文化话语权上主动作为。下一步,武侯将通过院校和知名专家深挖三国文化内涵,树立话语权。

提升音乐文创园区支撑度

聚焦和放大明星引流效应

全会提出,要创新发展音乐产业,加快建设国际音乐之都。“围绕兴产业,提升音乐文创的园区支撑度。”欧昭表示,武侯拥有全市唯一以音乐为细分领域的产业园区,目前汇聚了音乐企业740余家,占全市的20%,去年实现音乐产值90亿元,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

他表示,将聚焦演艺经济的丰富音乐场景。武侯区自2017年来大力实施音乐坊片区改造,目前载体建设正在紧锣密鼓推进中,为丰富音乐场景提供了有利条件。

此外,将聚焦版权经济,延长价值链条。欧昭表示,版权持有方通常是文化产品收益的主要获得者,武侯将依托音乐产业中心,孵化和引进环球音乐等一批音乐创作主体,力争音乐版权收入突破8亿元,同比增长30%以上。

同时,聚焦明星效应,放大引流效应。欧昭表示,将在经纪人团队和明星落户到武侯方面下功夫,这对将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具有一定条件。

借助民谣《成都》传播效应

提升玉林街区场景融合度

全会提出,有序推进城市老旧街区文化传承、空间改造、功能复合和价值提升。打造更多生活美学的商业空间,推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综合能力迈上新台阶。

围绕促消费,提升玉林街区的场景融合度。欧昭表示,具体到武侯,下一步要借助民谣《成都》的传播效应,在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玉林生活的场景融合度,为促消费作出贡献。

此外,欧昭还针对文商旅体深度融合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关于三国文化IP的打造工作,建议统筹以武侯祠为主要地标,整合成都及周边的三国文化资源,构建一个三国文化生态圈,推动成都的三国文化资源纳入全省的世界级文化地标的品牌体系。

二是关于国家音乐文化重大产业化项目基地的创建工作。创建工作是由中宣部评选的国家级项目,从去年开始,武侯区已经积极开展了申报工作,武侯区有6项入围全国前10,3项排名第一,希望市级层面对创建工作给予支持,积极争创国家音乐文化重大产业化项目基地。

三是关于夜游锦江品牌塑造。欧昭介绍,目前夜游锦江项目在武侯只有音乐广场码头一个停靠点,但在锦江游览线路上,还有川大博物馆和紧挨着的望江楼公园。“川大博物馆不仅在讲川大,更多是在讲成都,在讲四川,文化内涵很深厚。”因此,他建议,在夜游锦江停靠点增设川大博物馆点位,更好地感受成都烟火气。

评论 1

  • 茨木 2025-07-12 发表于辽宁

    赞👍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