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杨峰 北京密云摄影报道
7月28日凌晨5时左右,突发洪水在清水河汇入密云水库前的最后一个几字弯出弯处冲出河道,涌向北京密云区太师屯镇的正阳社区和葡萄园村,造成大片房屋被淹和人员受困,桥梁、河堤、道路、电路、通讯等设施受损。灾情发生后,当地政府组织力量积极抢险。
7月29日,封面新闻记者在密云区太师屯镇太师庄中学安置点见到,目前太师庄中学安置点已经发放了被褥、洗漱用品等物资。安置点内还配备了空调、电风扇,在炎热的天气里满足群众防暑降温的需求。
目前,北京全市累计转移80332人,有关灾区救援救治、群众安置、抢险抢修抢通等各项工作持续进行中。
7月29日,太师屯镇,洪水退去。摄影:杨峰
超量洪水来袭
北京密云区政府官网显示,清水河全长61公里,属潮河支流,发源于河北省兴隆县,流域面积5410平方公里。其干流离开山区后,从南侧流过地形较为平坦的太师屯镇向西汇入密云水库。
7月29日下午,封面新闻记者在太师屯镇现场见到,清水河的河水仍通过清水河北路一段被冲毁的河堤,自东向西流入太师屯镇的正阳社区和葡萄园村。这段被冲毁的河堤位于清水河汇入密云水库前的最后一个几字弯出弯处外侧,河堤旁的跨河公路桥被洪水冲毁。
7月29日,洪水从清水岸被冲毁的河堤河桥梁。摄影:杨峰
7月29日,洪水从清水岸被冲毁的河堤进入镇区。摄影:杨峰
7月29日,洪水中的太师屯镇。摄影:杨峰
7月29日,清水河中,被冲毁的葡萄园水文站。摄影:杨峰
7月29日,清水河中,被冲毁的葡萄园水文站。摄影:杨峰
太师屯镇内,随处可见河水“裹挟”而来的断木、淤泥。有的房屋栅栏、围墙被直接推倒,汽车则像被打乱的积木般摞了好几层。抢险人员在清水河桥北侧的桥下,土石堆起了一个临时挡水坝,来引导流入镇区的河水重新流回河道。
7月29日,太师屯镇,洪水退去。摄影:杨峰
7月29日,太师屯镇,洪水退去。摄影:杨峰
7月29日,太师屯镇,洪水退去。摄影:杨峰
7月29日,太师屯镇,遭受洪水冲击的车辆。摄影:杨峰
7月29日,抢险人员在清水河桥北侧的桥下,土石堆起了一个临时挡水坝,来引导流入镇区的河水重新流回河道。摄影:杨峰
7月29日,抢险人员在清水河桥北侧的桥下,土石堆起了一个临时挡水坝,来引导流入镇区的河水重新流回河道。摄影:杨峰
靠近被冲毁的河堤的密云区第二人民医院和太师屯镇养老照料中心,是河水涌入后第一批遭到冲击的建筑。太师屯镇居民介绍,这两个建筑也是镇上比较低洼的区域。随着洪水退去,29日下午镇内大部分区域已经可以涉水靠近,但低洼处的水位仍没过膝盖,救援人员对这样的危险区域设置了警戒线。
7月29日,密云区第二人民医院和太师屯镇养老照料中心。摄影:杨峰
7月29日,太师屯镇养老照料中心。摄影:杨峰
7月29日,密云区第二人民医院和太师屯镇养老照料中心。摄影:杨峰
北京水文工作人员向封面新闻记者介绍,此次洪灾的异常涨水出现于7月28日凌晨4时许,当时雨势骤增,加上上游水流汇聚,水位快速上涨,监控摄像时断时续,至5点多水文站被冲塌。公开数据显示,7月27日5时25分,葡萄园水文站最后一次更新的信息为,水位172.28米,流量976.484立方米每秒,这比这一河段平时50立方米每秒的流量增长了将近19倍。
长期关注自然灾害救援的公益组织卓明信援的创始人郝南,分析7月28日的暴雨落区和上游汇水情况后认为,水文站被冲毁后,清水河的水位仍在上涨。他逐小时分析清水河流域降水过程后发现,7月27日23时至隔天上午9点,除7-8时外,流域内总共有超过50mm的极端降水落区,在清水河上游三条支流汇雨区内摆动,使下游水量持续推高。而暴雨落区也在逐渐往下游发展,造成上游汇流洪峰和下游降水碰头。
7月29日,洪水中的太师屯镇。摄影:杨峰
郝南表示,清水河流域7月28日5-6时的降水最为猛烈,雨峰碰头效应也最强,这也解释了为何当日6时左右清水河下游水位暴涨;8-9时,暴雨落区在北庄镇到太师屯镇范围,再次加大了救援难度。另外,郝南认为这次的水量已经远远超出清水河下游河堤的防洪能力,即使河堤没有被冲毁,持续上涨的洪水也会漫出河道。
前述水文工作人员也向记者表示,在水文站被冲毁后清水河的水位持续上涨,水位最高时,距离清水河桥的桥底仅余1米左右。“当时还造成一个上游冲来的集装箱卡在桥底,后面水位下降后才漂到了密云水库,已被打捞上岸。”
7月29日,太师屯镇,洪水退去。摄影:杨峰
7月29日,太师屯镇,洪水退去。摄影:杨峰
7月29日,太师屯镇,洪水退去。摄影:杨峰
据北京市水务局消息,7月28日8时,密云水库的入库流量达4550立方米每秒,为建库以来的第二高洪峰。第一洪峰为前一日,7月27日3时的6550立方米每秒。
7月30日9时,密云水库水位出现下降趋势,30日10时,水库水位下降到155.57米,目前正缓慢下降。
救援与转移
太师屯镇永安小区位于镇中心的西侧,与清水河堤岸被冲毁段之间有较多建筑。永安小区居民李女士向记者回忆称,7月28日凌晨5时10分左右,她起床准备出门上班给人做饭,看见外面下雨,感觉可能去不了。5时20分左右,李女士出门把电瓶车的充电器带回家,5时30分左右想再出去挪一下车,“就10分钟,水就起来了,单元门被顶着开不了。到了6点多小区里很多居民都醒了,在楼上观望。”
7月29日,洪水后的太师屯镇。摄影:杨峰
7月29日,洪水后的太师屯镇。摄影:杨峰
永安小区住户高先生向记者回忆,他大概是7月28日6时25分左右被媳妇叫起床,6点半到楼下单元门打不开了。6时45分左右,小区围墙突然倒塌,“水瞬间就过来了,车开始漂起来,哗哗往外冲。”据他拍摄的视频,数十辆汽车被浑浊水流卷起,像沉船般被扫向街道方向,最终和各种杂物淤积在一起。
7月29日,太师屯镇,遭受洪水冲击的居民楼。摄影:杨峰
7月29日,太师屯镇,遭受洪水冲击的车辆。摄影:杨峰
7月29日,太师屯镇,遭受洪水冲击的车辆。摄影:杨峰
7月29日,太师屯镇,遭受洪水冲击的车辆。摄影:杨峰
7月29日,太师屯镇,遭受洪水冲击的车辆。摄影:杨峰
7月28日早上6点多,铲车司机王天宇接到朋友的求助电话,说他住在太师屯镇街上的父母联系不上了,希望帮忙救援。不到7点,他开着铲车来到镇里的街上,见到好多人拎着大包小包,站在窗口或房顶上,等待救援。“没想到这么严重。”王天宇说。
7月29日,洪水后的太师屯镇。摄影:杨峰
7月29日,洪水后的太师屯镇。摄影:杨峰
“来都来了,能救一个是一个。”王天宇开着铲车参与转移被困居民。当7时许,王天宇把第一批居民转移到安全区域后,他见到官方组织的多支救援力量也已陆续投入现场,有铲车也有消防的救生艇,一个村干部和3个志愿者陆续搭上他的铲车,组成5人小队,来回下水转运被困的居民。
7月29日,抢险人员在勘查现场。摄影:杨峰
救援的时候,王天宇神经紧绷,几乎注意不到时间,洪水一度越来越深,很浑浊,流速也很快,经常看不清路况。救援中途,铲车轮子扎过一个深沟,车坏了,修理了大概半小时后,又重新投入救援。一天下来,他和同伴几乎绕遍了所有能到的涉水区域,转移出130多人。
7月28日,王天宇(左一)等参与救援者合照。受访者供图
永安小区住户任记华告诉记者,7月28日11点左右,十来辆铲车开始进小区分批救援,约两小时就把人接完了。当时,大家从二层窗户出来,铲斗一次能站十来人,送到镇政府后,再集中转运至太师庄中学安置点。“当时天上还有两架直升机在参与救援。”
7月28日,直升机在太师屯镇参与救援。受访者供图
7月29日晚,太师庄中学安置点。摄影:杨峰
7月29日晚,太师庄中学安置点,受灾群众领取的物资。摄影:杨峰
7月29日晚,封面新闻记者在太师庄中学安置点见到,正阳社区和葡萄园村等地的受灾群众陆续在这里的宿舍入住。每间宿舍为8人间,安置点内有水电供应,当地政府部门为入住的群众分发了盒饭、饮用水、洗脸盆、毛巾、拖鞋等生活用品。医务人员在安置点设置了临时医疗站,提供诊疗和免费供应常用药品。入住群众王先生向记者表示,安置点的这些物资基本可以满足他和家人的需要,“吃的住的都挺方便的”,同时,他也希望积水能尽快退去,大家更快重建家园。
7月29日晚,太师庄中学安置点。摄影:杨峰
7月29日晚,太师庄中学安置点,受灾群众领取的物资。摄影:杨峰
7月29日晚,太师庄中学安置点,受灾群众入住的宿舍。摄影:杨峰
极端灾害之鉴
据央视新闻,北京近期连续极端强降雨造成重大灾害,全市因灾死亡30人,其中密云28人、延庆2人。
据北京气象局7月29日消息,本轮北京降雨具有四大特点。首先,持续时间长。自7月23日以来,本次降雨过程已持续7天,截至29日11时已持续147小时,超过北京“23·7”极端强降水过程持续的83小时。
第二,强降水主要集中在山区,尤其是北部山区。据介绍,23日8时至29日11时,北京全市平均降水量210.4毫米。其中,密云区平均降水量366.6毫米,怀柔区平均降水量229.9毫米,平谷区平均降水量347.9毫米。
第三,降水分布不均,山区短时雨强大。例如,密云区累计最大降水量在郎房峪站,为573.5毫米;平谷区累计最大降水量在北水峪站,为511.2毫米。
第四,极端性强,属于极端强对流天气。26日午后到夜间,北京的密云、怀柔、延庆三个区都出现了小时降水量超过80毫米和3小时降水量超过180毫米的站点;28日凌晨,密云再次出现3小时超过180毫米的站点。
7月29日,太师屯镇,洪水退去。摄影:杨峰
7月29日,太师屯镇,洪水退去。摄影:杨峰
7月29日,太师屯镇,洪水退去。摄影:杨峰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原副总工程师程晓陶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称,过去,海河流域的历次大洪水(1963年、1996年、2016年、2023年)都发生在南系流域,而这次洪水则发生在北系流域,也就是密云、怀柔所在的潮河、白河水系流域。密云、怀柔山区居民对极端暴雨的应对经验与防范意识也要弱于曾经历过洪水的房山、门头沟等地的居民。
7月29日下午,封面新闻在太师屯镇走访时,居民普遍表示,提前收到了密云区暴雨红色预警,除了收到短信还有看到新闻,但没想到会在太师屯镇发生洪灾。多位居民说,他们认为在太师屯镇镇区生活多年以来,从来没有遇到大的洪灾,甚至几乎没有遇到过清水河漫进镇里的情况。
7月29日,太师屯镇洪水退去,居民收集有用物资。摄影:杨峰
7月29日,太师屯镇,洪水退去。摄影:杨峰
“7月27日的时候,太师屯这里没怎么下雨,居民心里对洪水也没概念,这次凌晨的突然涨水,让大家都措手不及。”北京水文一工作人员向封面新闻记者表示,在联防联控机制下,水利部门将水文监测数据上报后,有关部门会同步预判以及统筹人员转移、撤离工作,“但此次涨水的速度太快了,我们在密云水库工作多年的老同志,都也没见过这个流量。”
7月29日下午,记者在太师屯镇见到,密云通往太师屯镇的主干道路已保持畅通,镇内未受灾区域的电力、通讯也已恢复,大部分区域的自来水仍在恢复中。而大部分受灾区域内的积水已经慢慢退去,救援抢险队伍一方面对受灾区域进行了全面排查,一方面已启动抢修道路,通往清水河上游部分镇村的道路也正在加速抢通中。
7月29日,消防救援人员完成搜寻工作。摄影:杨峰
7月29日,太师屯镇的防汛检测站。摄影:杨峰
7月29日,太师屯镇洪水退去,居民收集有用物资。摄影:杨峰
7月29日,太师屯镇洪水退去,居民收集有用物资。摄影:杨峰
7月26日以来,北京全市消防救援队伍共接报涉汛警情513起,主要为人员涉水被困、车辆涉水被困、抽水排涝等。截至7月29日中午12时,已营救转移4409名群众。
北京市交通部门累计出动抢险人员1807人次、设备563台套,同时组织1541人次、723车次对山区公路地灾隐患进行巡查和值守。目前,密云、怀柔多处水毁路段断点已成功打通,交通逐步恢复。
评论 4
虫儿飞 2025-07-31
望平安啊
虫儿飞 2025-07-31
关注
爱老虎油 2025-07-31 发表于四川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