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7月30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育儿补贴制度及生育支持措施有关情况。
在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公布后,不少婴幼儿家长十分关心补贴发放问题,据国家卫健委人口家庭司司长王海东介绍,按照工作计划,各地将在8月下旬陆续开放育儿补贴申领,8月31日之前各地全面开放育儿补贴的申领。在具体补贴标准上,育儿补贴按年发放,育儿补贴国家基础标准为每孩每年3600元,至其年满3周岁。
除育儿补贴外,另一惠民政策也来了。日前,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部署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有关举措,减轻育儿成本。至此,我国学前教育从“普及”到“普惠”再到“逐步免费”的历程。不断“降成本”的改革举措,不仅是对年轻家庭生育焦虑的精准回应,更是以“民生温度”回应时代需求。
学前教育走过了什么?
近年来,学前教育的每一步都走得扎实而有序。
2008年前后,全国人大代表张淑琴就曾收到很多“入园难、入园贵”的反馈。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发布,最早明确了“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的发展目标;同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正式提出“普惠性”这一说法;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0%”的目标;2020年,《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导评估办法》出台,“普及普惠”成为政府考核的“硬指标”。国家通过实行4个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基本解决“入园难”问题。
2024年11月,学前教育法正式通过,以法条形式固化了“大力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的目标,并提出“有条件的地方逐步推进实施免费学前教育”。迈向“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是国家对于学前教育发展作出的新的重大制度安排。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印发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首次将“探索逐步扩大免费教育范围”纳入国家教育发展战略。
研究表明,高质量的学前教育对提高儿童的认知、语言、社会情感与行为发展具有积极影响。推行免费学前教育,低收入家庭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儿童尤其能从中获益,使他们能平等地开启学业生涯,为接受小学教育做好准备,提升整体教育成就并促进社会公平。
毫无疑问的是,“免费”做的是百姓负担的减法,也是国家和政府责任的加法。“免费”之路走到今天,依然不是终点。
育儿负担切实“降下来”
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成本上升,育儿成本,特别是学前教育支出对许多家庭,尤其是低收入家庭形成了经济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部分家庭的生育意愿。推行免费学前教育,最直接的影响便是减轻家庭育儿的经济负担。那么,免费学前教育究竟如何推进?
目前,幼儿园收费项目主要包含保教费、伙食费,部分寄宿制幼儿园可能还包含住宿费,据了解,全国已有多地先后实施过减免保教费政策。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员高丙成表示:各地实施的方法、路径、策略还是有差异的,免的以大班的为主,都是由地方财政进行经费的负担。
本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将指导各地细化方案,按照分担比例安排好补助资金,确保按时足额拨付。专家表示,这意味着国家财政和地方财政将共同发力。“现在已经连续实施了4轮的学前教育行动计划。中央设立的专项资金,带动了地方大量投入。学前教育占财政性经费的支出差不多是6.2%,这一次学前教育免费资金实际上要求中央和地方来按比例分担,这样学前教育经费的资金会更充分,也更具有可持续性。”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财政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王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专家表示,从国际经验来看,免费学前教育多数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从年限、群体、空间、经费项目等方面有序推进,逐步扩大受益对象范围。
从育儿补贴到免费学前教育,一系列举措推进不仅直接缓解了家庭育儿的经济压力,更传递出国家的考量。这既是对“生得起、养得好”的回应,更是以政策托底为年轻家庭注入信心的实践。
封面新闻记者 车家竹
评论 0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