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20首次作静态展示 副总设计师龚峰:它能如“针一般”穿透对方防御体系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5-09-22 13:06 48558

封面新闻记者 邹阿江

自2011年1月11日成功首飞以来,歼-20在过去的十余年中始终是全国乃至全球瞩目的焦点。

歼-20

这款第五代隐身战斗机究竟凭借什么展现出如此卓越的作战效能?它又具备哪些显著特征?在2025年空军航空开放活动暨长春航空展期间,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成都所副总设计师龚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一一作出了深入而清晰的解读。

全能“战士”歼-20

能够如“针一般”穿透对方防御体系

龚峰首先向记者强调了歼-20卓越的隐身性能。该机型具有极小的雷达反射面积和优异的红外特性,能够如“针一般”穿透对方防御体系,显著提升了战场生存能力和突防效果。

歼-20副总设计师龚峰

其次是卓越的单机作战能力。歼-20能够飞得远,作战半径大幅优于四代机;看得远,歼-20搭载有先进有源相控雷达,相比四代机发现目标的距离大幅提升;看得准,歼-20多类传感器深度融合,多信息、多维度态势融合,准确地识别目标;打得远,其搭载的空空导弹打击距离远;打得准,其高度智能化和精确化的攻击管理系统,相比四代机大幅提升了打击成功率。此外,歼-20飞机的体系作战能力也很强。歼-20可以与其他多种装备,如预警机、无人机形成作战体系,实现从单机作战到体系协同作战的跨越。

歼-20还以其独创的“鸭翼”气动布局闻名。龚峰指出,该机采用的“升力体边条鸭式垂尾布局”为全球首创,通过“鸭翼涡-边条涡-机翼涡”的耦合效应优化气动性能,并结合放宽静稳定度技术有效解决了三轴耦合控制难题。这一综合设计使歼-20实现了“高隐身、高升力、低阻力和强控制”的全面突破。

歼-20的研制团队

始终执着于技术创新、技术探索、技术突破

回忆2011年首飞前的技术难关,龚峰仍然难忘团队的努力付出。他告诉记者,“歼-20飞机作为国内首型隐身战机,有很多跨代的新技术,在研制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的难关,得益于我们团队的技术功底,都逐一得到了攻克。”

龚峰指出,在首飞前的那段时间,安全首飞是重中之重。面对这样一款升力体边条、鸭式、斜垂尾布局,外形科幻的全新跨代飞机,如何能让飞行员有充足的信心,驾驭它离陆升空?“为此,我们和首飞小组的几位飞行员进行了大量的飞行品质模拟试验、铁鸟在环试验、机上在环试验,一次一次试验,一次一次优化、一次一次精雕细琢,不仅圆满实现了首飞,更是打造了歼-20飞机优异的飞行品质。”

空警﹣500单机+歼﹣20四机护航编队

他强调:“我们歼-20团队,一直都执着于技术创新、技术探索、技术突破,学习永远在路上。我自己前期是从事飞行控制专业,后来从事其他多个专业领域。这些专业领域之间,知识跨度很大,都是对我自己的挑战。每进入一个新的领域,都需要我不断地努力学习,才能满足新的专业需求,才能扛起肩上的责任。”

改变中国空军作战模式

从传统防御性作战模式转变为攻守兼备作战模式

在谈及歼-20列装对中国空军作战模式的影响时,龚峰一言中的地指出:“歼-20飞机列装部队,使得我国空军从传统的防御性作战模式,转变为攻守兼备作战模式,即守得住,又出得去。”

其卓越的单机与体系作战能力,不仅牵引出一系列新的作战样式和使用模式,还极大丰富了空军的战术战法,显著提升了任务完成的可能性。

有人机与无人机协同作战一直是广受关注的焦点。此前在阅兵中亮相的歼-20双座型,其后舱作战能力曾引发众多军迷的热议。“军迷的期待也是我们奋斗和努力的目标,”龚峰表示,“让我们拭目以待。”

歼-20首次作静态展示

副总设计师龚峰:自豪感和成就感满满 但使命感和责任感更重了

本次航展上,歼-20在完成飞行表演后,首次面向公众进行静态展示。作为歼-20的副总设计师,龚峰亲临现场,感触颇深。他说道:“这是我第一次来到长春航展,也是第一次和这么多航空爱好者、观众一起,如此近距离地感受歼-20。心中感到无比自豪与喜悦。”

歼-20首次作静态展示

他还表示,歼-20首次作静态展示,带来自豪感和成就感的同时,也更强烈地感受到使命与责任。

在航空工业展区内,歼-20S以静态模型形式亮相。当被问及“歼-20S作为双座型第五代隐身战斗机意味着什么”时,龚峰回应道:“这是国内首款、同时也是全球目前唯一的双座型第五代隐身战斗机。其后舱所具备的功能远不止于教练机的用途,值得期待!”

歼-20S模型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