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中国青年导演代表人物丁一滕:享受戏剧的多维度魅力|Z世代 正青春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3-06-21 15:34 125832

封面新闻记者 罗海韵

6月16日至18日,在阿那亚临海的沙丘剧场,由中国新一代青年戏剧导演丁一滕担任总导演的音乐诗剧《发呆》亮相阿那亚戏剧节。伴随着大段诗化独白,一个男人和一条鱼的爱情故事缓缓展开,演员用肢体和音乐搭建起如梦似幻的感官世界。当下环境的剧变、当代人的精神难题,嵌套上一个美人鱼的童话故事,形成交织着记忆与梦境、浪漫与孤独的情节。在别具一格的戏剧实践场域里,海岸线勾勒出剧中深情告别的梦,精彩的演出引发了观众强烈的情绪共振。

导演丁一滕

演出结束后,丁一滕在阿那亚接受封面新闻记者专访,谈及自己与戏剧结缘的创作历程,从解读传统剧目的小剧场作品《窦娥》开始,一直到改编自刘震云同名小说的大剧场作品《我不是潘金莲》,他将“新程式”的创作理念融入到当代戏剧的创作当中,同时关注近些年社会的热点话题。谈及此次前往海边的户外剧场创排新剧,丁一滕分享道,“我并没有刻意规定这个剧目要传达什么含义,就像剧名‘发呆’一样,有时候可能就是一种空白,一种等待,一种旁观,一种感受。海洋是具有包容性的载体,承载着人类的情感和强大的自然力量,海边的自然环境也是非常美妙的,它自身就能创造出魅力和偶然性。对于我而言,这部作品更加自由、放松、流畅,整个创排过程也非常享受。”


谈自创的“新程式戏剧”:

奠定了自己的戏剧创作方向

2015年,在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读研的丁一滕接到橄榄枝,成为欧丁剧团建团以来首位中国特聘演员,跟随尤金尼奥·巴尔巴学习。尤金尼奥·巴尔巴是国际戏剧大师和欧丁剧团的创始人,在乌镇戏剧节看完丁一滕演出的话剧《女仆》后,时任戏剧节荣誉主席的他被舞台上的表演所震惊,于是邀请丁一滕前往丹麦欧丁剧院学习。跨文化的戏剧求学之路开启,丁一滕“从最开始在孟京辉戏剧工作室当演员,再到后来跟着尤金尼奥·巴尔巴导演学习,能在全国范围内乃至全世界范围内拥有良好机会,奠定了我早期作为戏剧导演的创作方向,也对我探索自己的戏剧风格和语汇有着决定性帮助。”丁一滕认为,正是得益于欧丁剧团的五年游学经历,自己渐渐形成“新程式”的创作理念。

在戏剧人类学和欧丁戏剧表演方法的影响下,通过东西结合、古今贯通的戏剧创作方式,丁一滕运用“新程式”的理念,将当代西方戏剧元素与中国戏曲相融合,连续创作出《窦娥》《新西厢》《伤口消失在茫茫黑夜中》等多部作品。他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为基准,将中国戏曲表演艺术中的程式化体系作为起点,融合当代西方现代剧场的观念和方法,重新解读经典传统中的中国元素。从相对小众的实验戏剧到吸引更多关注的市场化大制作,丁一滕始终在进行东西方融合的实践,希望创造出更具舞台能量的戏剧风格,给予观众跨越文化疆界的全新剧场体验。

“无论是大剧场的商业剧目,还是小剧场的实验剧目,始终不变的是‘新程式戏剧’创作方法,是我对自己风格的坚持、发扬和放大。”丁一滕说,“新程式戏剧”是他的理念支撑点和实践的发展方向,他的所有创作都围绕着“新程式戏剧理念”展开,“或许未来面向大剧场的作品会更多,但我都是在用新程式的风格不断与观众交流,同时我也会将实践经验梳理出戏剧理论,希望未来能成为学者型导演。”

导演丁一滕


有关《窦娥》和《我不是潘金莲》:

一部投入感情最多,一部目前最满意

《窦娥》是丁一滕2016年创作的作品,当时他刚从丹麦回来,带着从欧丁剧团学到的丰富经验找到戏曲演员,在他们的戏曲传统程式中加以创新,对中国元杂剧《窦娥冤》进行创新性改编。丁一滕自编自导自演,探索跨文化新戏剧的演绎模式,他也认为这部作品是“新程式戏剧”的起点型作品,为他进一步带领团队探索创作提供了基础,“在窦娥最后发下誓愿的那段戏里,我融入中国戏曲、日本能剧和巴厘岛舞蹈等艺术形式,形成了非常强烈的个性风格。这部戏是从小剧场到大剧场的过渡和飞跃,对我自己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作品,因为它既遵循了传统文本的力量,又融入了西方戏剧表演的元素,同时它的表现形式和思想内涵又十分当代。”

《窦娥》剧中,丁一滕饰演窦娥

在欧丁学习期间,丁一滕发现了中国戏曲和欧丁戏剧的相似之处,由此奠定戏曲作为话剧《窦娥》的重要元素。在西方现代哲学的影响下,《窦娥》从原有故事中转换视角,通过个体与世界的矛盾影射现实,关注个体面对命运的意识和抉择。对丁一滕而言,《窦娥》是最难以割舍的一部分,起步时期的种种困难,刚刚开始创作的点点滴滴,至今仍旧令他充满感激。丁一滕分享道,“就像痴人在说梦,痴人在做戏,我处于非常入迷的状态,同时非常享受这种感觉。《窦娥》虽然比较青涩,但我觉得它非常宝贵,因为它足够纯粹。即使较之以前,我有更为丰富的经验来重构这部作品,但我依旧不太愿意继续改动,而是想小心地保护自己的创作初心。”在那之后,他还陆续对《牡丹亭》《西厢记》进行当代阐释,从当代中国年轻人的角度重塑剧中人物,发掘戏剧更多的可能性。

话剧《我不是潘金莲》

话剧《我不是潘金莲》目前正在全国巡演中,不同于原著小说和同名电影,话剧版在保留原著荒诞性的同时,将传统戏曲形象与当代戏剧意象结合,使得李雪莲这一角色得以延展。在剧中,实力派女演员张歆艺饰演李雪莲,展现了这位女性如何以执拗的生命姿态独自角力于困境中。在丁一滕看来,这是他迄今为止最满意的一部作品,“虽然《我不是潘金莲》有电影版的先例,并且电影版基本上是家喻户晓的,但我反而觉得这是动力。我知道自己有独特的创作特性,也非常坚定地确定了早期构思,用男性群像和一名女演员来展现李雪莲在风暴中踽踽独行的力量感,正是宿命感铸就了这个角色。”


关于未来的规划:

自己依旧会全情投入戏剧

今年五月,“丁一滕戏剧作品展演”在上海宛平剧院上演,四部作品先后上演,包括融合三种表演形式的《牡丹亭不停》,改编中国经典的《新西厢》,嫁接西方题材的《伤口消失在茫茫黑夜中》以及挖掘巴蜀文化内涵的《火锅江湖》。知名度的提升或许会带来名利,但丁一滕始终没有忘记自己从事戏剧的初心,无论参与综艺还是与明星合作,他都保持着难得的平常心。谈及与张歆艺、屈楚萧的合作,丁一滕坦言,“我是用鲜明的创作风格和真诚的处世态度打动了他们。他们都是很好的人,很好的艺术家,全身心地投入自己的事业,对剧场有非常强烈的渴望。张歆艺始终执着于表演生涯,屈楚萧从中戏毕业时许下30岁的时候回归剧场的诺言,他们都有一份真挚的热爱,从作品的角度出发,我们是共同完成了这个阶段的一种表达。”丁一滕认为,一部作品是大家一起贡献智慧心血的成果,一路走来能有专注于事业的主创成员同行,他觉得自己非常幸运。

回顾过去的创作生涯,展望未来的创作计划时,丁一滕说,“从最开始加入世界知名剧团排演戏剧,到回国后创排小剧场的实验剧目和大剧场的成熟剧目,我的体验感还是很充足的。对我来说,现在最重要的是享受戏剧,而不是强迫自己完成强制性的创作,或者努力得到外界的认可。明年我可能会出国,推进国外的戏剧合作计划,也会和尤金尼奥·巴尔巴再续前缘,希望借此促进中国戏剧国际化。”

评论 13

  • fma65f7e 2023-06-23 发表于四川

    (发呆)导演牛,演员棒👍👍👍

  • fm60e64b 2023-06-22 发表于江苏

  • 温江大学城山口百惠 2023-06-22 发表于四川

    没看过

查看更多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