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镇雄山体垮塌一月后:山体仍存裂缝,村民外出租房住丨封面深镜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4-02-21 17:19 111277

封面新闻记者 宋潇 周翼 陈羽啸

云南镇雄“1·22山体垮塌”发生整整一个月,凉水村合兴小组村民陈涛一家人,已经迁往了县城里的临时安置点。虽然没有在老家过新年,但能和家人待在一起,他们开始逐渐淡忘当时“山崩地裂”的场景。


凉水村山体滑坡现场(陈羽啸 摄)

此时,在凉水村三公里之外的杉树林村,村民们却还忧心忡忡。山脚下的多户村民家中,都有许多大小不一的裂缝。


从去年7月份开始,有人发现,村子背后的一座山发生开裂,随即,当地号召100多位村民上山,用棉花和地膜来填补裂缝,而村子地下陆陆续续出现的爆破声,一所刚刚修建起来的小学突然关闭,地下水处于断绝状态……诸多传闻不胫而走,村民们担心,村庄会不会有一天被山石淹没,成为一座无人识的“孤岛”?


凉水村山体滑坡救援现场(陈羽啸 摄)

2024年2月18日,村民们告诉记者,他们中的部分人领取到了住房补助,暂时迁往别处。这个春节,他们选择在外租房度过,在自救和他救的过程中,村子背后那一道一米多宽的山体裂缝,却仍然是悬在他们头顶上的“痛”。

“山体崩塌”一月后

附近村民外出租房过春节

尽管山体崩塌已经停了,可对于凉水村周边的村民而言,提心吊胆的日子还没有结束。

塘房镇杉树林村背后的一座山上存在山体裂缝 (宋潇 摄)

2月18日,记者从凉水村和平小组、合兴小组等几户村民处得知,这个春节,山脚下的村民收到了“安置费”,每户每月补贴1000元,让村民们在县城里暂时租房子。

望着身后的大山,以及多年都没有离开过的土地,村民们在不舍中踏上了暂时迁往别处的路。

塘房镇杉树林村背后的一座山上存在山体裂缝(受访者提供)

与此同时,杉树林村村民汪林告诉记者,与遭受泥石流的凉水村一样,打蕨沟背后的大山也存在山体裂缝,并且还有逐渐扩宽的趋势,杉树林村有108户村民选择了外出租房过春节,“我们是一户人6000元的方式临时安置,期限半年,外出租房相比于原先的老屋,其实并不划算。”

汪林说,他的家里土地并不多,家人们本身也都在外打工,可对于部分以种庄稼为生的村民而言,刚开始还不愿意搬迁。他还算了一笔经济账,“按照水费和平时生活费来算,住在自家屋里,水费就便宜一大半,搬到县城里面,家里面的牲畜还管不管了?买什么东西都要花钱。”

航拍打蕨沟开裂的山体裂缝(陈羽啸 摄)

汪林告诉记者,云南镇雄“1·22山体垮塌”事故发生后,多数村民都到了现场做志愿者,年轻人就帮忙卸货,村里的妇女就负责切菜洗碗,老年人由于身体不便,不到现场添麻烦就是最大的贡献。

如今山体垮塌后的一个月,包括凉水村和平、合兴小组在内的多个村子村民,都选择了过渡安置,而杉树林村属于这次过渡期安置方案中的“其他危险区域”,每户一个月1000元的住房补助,过渡安置和补助期限为6个月。

塘房镇杉树林村背后的一座山上存在山体裂缝(受访者提供)

根据镇雄县制定的过渡期安置方案,安置对象为受山体滑坡影响的危险区域内,需过渡安置并经核实确定的受灾群众,分为三种情况,一是对遇难者家庭,由政府统一安置到县城小区;二是对凉水村和平、合兴两个村民小组的家庭,可选择到县城小区集中安置,或领取1000元/户/月的住房补助后,自行投亲靠友、租房进行过渡安置;对其他危险区域内需过渡安置的受灾群众,可选择临时帐篷、活动板房等保障住房进行集中安置,或领取1000元/户/月的住房补助后,自行过渡安置。

凉水村之外的打蕨沟:

积极开展自救与他救

打蕨沟在当地是一个大的地名,包含了几个村子,其中,杉树林村距离塘房镇凉水村几公里远,和周围的几个村一样,依山而建,靠山而居。

打蕨沟小学修好后不久 师生已经迁往其他学校(陈羽啸 摄)

“1·22山体垮塌”发生后,村民们前往现场做志愿者,搬运物资、切菜洗碗,“资源充足我们就出力,如果人手不够,我们都可以顶上。”村民们无论男女老少,都在尽力用自己的方式,安抚着这个受伤的村子,望着眼前倾泻而下的山石和被夷为平地的房屋,他们直观感受到了来自平静大山的破坏力。

1月24日,雪连着下了几天,凉水村之外白茫茫一片,只剩呼啸的风声。前往凉水村的公路上,救援车辆成群结队。村民们从未见过如此大的阵仗,都在讨论造成山体垮塌的成因,但都说不清楚,只能翻出过往的案例,或者听村子一些老人叙说山体崩塌前的种种传闻。

大石包村 路边的提示牌提醒“前方山体崩塌”(陈羽啸 摄)

而据专家组实地调查,此次云南镇雄山体崩塌的成因初步分析为:陡峻的地形地貌为崩滑发生提供了条件;层状碎裂结构岩体是崩塌发生的主要内因及客观因素;前期降水持续下渗,软化岩体内软弱面,加之崩塌发生前雨雪导致地下水富集,达到其临界点,进而诱发崩塌发生。

这些专业术语和知识,在当地村民眼中,并没有那么晦涩难懂。

打蕨沟开裂的山体下就是村庄(陈羽啸 摄)

他们告诉记者,发生山体崩塌的地方,他们称为“郎崖垭口”,山下从西向东,有包括合心、和平、河边、半沟、大营5个村小组,当地统称为“小倮块”,“小倮块”又分为上寨、中寨和下寨,其中下寨离山脚最近,也是滑坡主要掩埋的地方。根据一份由云南省自然资源厅发布的《云南省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显示,全省划定了6个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其中,位于滇东北小江流域-巧家-昭通-镇雄一带,就属于滇东北金沙江中下游的重点防治区,属金沙江中下游高中山峡谷地貌区,新构造运动活跃,岩组软硬相间,多陡崖,是崩塌、滑坡、泥石流极强活动区,人口密度大,村镇建设、道路建设、矿产资源、水利资源开发、陡坡耕植等人类工程与经济活动强烈,对地形地貌的扰动强烈,诱发地质灾害可能性大。

地下水断绝、山体开裂

村民曾收到紧急避险通知

和“小倮块”一样,塘房镇杉树林村的村民也认为,山体崩塌离他们并不遥远。

杉树林村村民家墙壁后面出现裂缝(陈羽啸 摄)

杉树林村距离凉水村不到3公里,集中居住着160多户600多位村民。随着凉水村山体滑坡事件发生,杉树林村也因为村里打蕨沟山顶的一条裂缝,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要是这座山垮下来,后果可能更严重。”1月24日,家住塘房镇杉树林村的汪林表情严肃,自家“头顶”上的那片山,不知道什么时候也会“倾泻而下”。

村民汪林家里的墙壁裂缝(宋潇 摄)

汪林就住在这座山的山脚,据他介绍,早在一年多前,就有人发现附近的山体出现了裂缝。到2023年7月,自家房屋背后的山体也发现了裂缝,最宽的地方有2米左右,长度超过2公里,“后来政府就发了通知,让我们暂时去其他地方住一段时间。”

汪林从自家窗户上,拿出了一张盖着“镇雄县塘房镇人民政府”公章的紧急避险通知,上面写着“你户房屋周围存在地质安全隐患,根据上级相关要求,为确保你户生命安全,现通知你户采取投亲靠友、租住房屋等措施紧急避让,暂定避让期为2023年7月9日至2023年10月9日,在紧急避让期内,任何人不得在避让区居住、生产、生活,否则由此造成的安全事故和一切经济损失自行负责。”

发现山体裂缝后 塘房镇杉树林村村民收到的“紧急避险通知”

避让期结束后,汪林和其他避让区群众一起,重新回到了自己的家中,“没办法,总不能长期在别人家或是租房子住吧。”回到家的汪武松并没有安心下来,“这片山不晓得会不会垮下来,就像头顶有个定时炸弹。”

如今,他们居住的房屋里,仍然可以看到一条条手指头宽的裂缝。更让他们忧心的是,村子里的地下水,从前年开始挤不出一滴水来,他们只得从镇上和几公里外的村子里拉水,“井里面已经没有水了,说是地下水水位下降。”

打蕨沟因为缺水 村民们用的都是储水罐(陈羽啸 摄)

提心吊胆的,还有几百米外的杉树林村大石包组村民朱程。

1月24日,记者在事发地看到,朱程家原来的位置已经变成一片菜地,滚下来的3个巨大石头散落在菜地上,一旁的山顶上,崩塌留下的痕迹清晰可见。

2023年村民们第一次发现山体裂缝时 采用棉花填补(受访者提供)

杉树林村的多数村民,都参与过山顶裂缝的监测和防治工作。64岁的村民邓生明就曾被召集到山顶上,用棉花和地膜来填补裂缝,村民们不太清楚这样做的理由,但既然当地相关部门都在号召这样干,他们也就都照做。

但情况并未因此明显好转,“山上经常都有小石头滚下来。”当地多位村民表示,到了晚上,他们会听到来自地下的爆破声,房屋窗户还会抖动。去年10月,当地政府在半山腰拉了一道防护网,在山脚修了一条缓冲沟,但在当地村民看来,这样的措施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真的垮下来了,这个网子可能用处不大。”

大石包村 以前从山上滚落的巨石散落在村庄周围(陈羽啸 摄)

实时监测和预警

地质灾害隐患点如何排除?

记者了解到,完善群测群防监测预警网络和加强群专结合监测预警,是云南省在加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水平方面提出的重要要求。其中提到,建立县、乡、村、组四级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体系,依托驻守专业队伍,强化监测设备配备,提高群测群防人员识灾、辨灾、观测、处置、自救、互救等能力,推进新型高效的“人防+技防”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提升云南省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信息化、专业化水平。

村民们对开裂的山体忧心忡忡(陈羽啸 摄)

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的隐患点如何排除?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教授李泳告诉记者,影响山体坡土稳定性,进而导致山体滑坡的因素有很多,自然环境因素或矿山活动、公路建设都可能产生影响,“确定导致滑坡的直接激发因素,需要根据滑坡痕迹还原其发生和运动的动力学过程。大多数灾害事件都没有过程监测或见证,在这一点实际上不容易做到。”

而据自然资源部地质灾害技术指导中心高级工程师陈红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发生在冬季的山体滑坡提供的警示在于,地质灾害不存在安全期,不同地区引发地质灾害的因素不同,比如到了汛期,降雨比较强烈,到了冬天,温度降低,雨雪冻融,会成为引发地质灾害的因素。一般而言,汛期发生地质灾害的频率较高,那是不是顺汛期结束了就能放松警惕?其实不然,进入冬季以后,当人们的生活生产没有以往那么频繁时,巡查和监测工作也是不能忽视的。

生活在开裂山体下的村民(陈羽啸 摄)

1月25日下午,针对杉树林村村民们反映的山体开裂等问题,记者与昭通市应急局取得联系,该局办公室一名工作人员回应称,由于目前凉水村山体垮塌后,包括国家级、省级等部门的救援队、专家组都在那里救援和研判,如果村民们有这方面的咨询需求,可以通过拨打当地政府部门的电话反映,政府会将他们的建议和诉求反馈到指挥部,指挥部再根据情况安排调查。

随后,记者也与昭通市委宣传部取得联系,相关负责人告知,针对村民反映的能否前去调查当地山体开裂等问题,他们会向指挥部反馈,包括此次凉水村山体滑坡和后续的调查,都会由国土局或者一些相关的部门前去调查,会有一个交代和通报。

(为保护受访者隐私,文中人物为化名)

评论 30

  • 苏记说事 2024-02-24 发表于四川

    关注

  • fm277e36 2024-02-23 发表于四川

    和家人一起,每天都是新年

  • fm277e36 2024-02-23 发表于四川

    家是港湾,过年在哪都温暖

查看更多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