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邹阿江 摄影报道
9月26日,封面新闻记者来到了成都市金牛区沙河源街道。临近中秋和国庆假期,街道各个社区都变得忙碌起来,为传统节日的到来举办着丰富多彩的惠民活动。
位于沙河源街道的汇泽社区也不例外。为了更好地迎接双节,最近汇泽社区正在打造社区红色文化微景观。“社区的大部分小区都很老旧,但社区的设施很完备,有全民健身场所、超市、菜市还有活动室,现在通过软装设计提升小区的环境,就是想给居民带来了更美好的生活环境。” 汇泽社区党委书记张波向记者介绍道。
2020年,因体制机制改革,原川建社区和原汇泽路社区合并组成汇泽社区。为了更好融合来自两个社会背景的社区,汇泽社区在合并后,依托示范平台,针对社区基础设施条件、居民结构组成、文化交融需求等特点,着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新型社区治理体系,推动志愿服务,努力建设“合者一家·筑善汇泽”的大融合社区。
社区融合的关键是为民服务
党员自发成立协调小组解决居民出行安全隐患问题
下午2时许,记者跟随张波来到了金牛区沙河源街道汇泽社区的川建大院。据了解,川建大院始建于1958年,住宅楼46栋,有常住户2853户,常住人口7856人,大部分居民是四川建设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职工及家属。
从大院1号门直走500米左右便来到了川建军工红色文化纪念馆,这里是纪念馆也是便民服务中心。在一侧墙上“合着一家,筑善汇泽 ”几个大字格外显眼,汇泽社区是两个社会背景全然不同的社区合并以后形成的新社区,居民融合是重点内容,而融合的关键是为民服务。
川建军工红色文化纪念馆
说起为民服务,这些年来汇泽社区里做了不少工作。值得一提的是川建大院门口那1066颗铁钉的故事。川建大院建于1958年,小区基础设施陈旧,此前在维修道路和地下管网施工打围时,路桩损坏后留下了不少粗铁钉,给川建大院的居民出行造成巨大的安全隐患。
房老师在川建大路上介绍1066颗铁钉的事
“今年1月到4月,社区发生了5起居民意外受伤,经调查,我们发现原因是这些高于路面几公分的铁钉,有些老人走路时被铁钉绊倒受伤。”张波介绍,社区里的老党员们自发成立了路面铁钉拆除协调小组。
经过协调小组的收集、整理、勘察、上报、协助,社区党委和上级各职能部门积极协调对接,最后在多方协作下,由街道协调办、汇泽社区、施工单位、102老党员工作室、社会组织等多方各司其职,联动出击。最终,川建路周边工程遗留的1066颗铁钉全部“搬家”,彻底解决了居民出行安全隐患问题。
打造社区文化要从娃娃抓起
与中小学联动 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
除了为民服务,汇泽社区还很重视文化的打造。记者在川建军工红色文化纪念馆的书柜上拿起了一本《书香汇泽》,上面写着第五届征文比赛获奖文章集萃,主题是“环保·家园”。
“《书香汇泽》已经有8个年头了,这本文章集萃也出版到了第八期。”张波介绍,这本社区刊物创建于2016年,每一年社区会设定一个征文主题,联动周边的中小学,邀请学生们参与征文评选,选手的学生的作品最终会印刷在刊物中,社区还会发放奖励,激励学生创作。
在张波看来,一个社区要打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必须要从娃娃抓起。这些年来,汇泽社区与周边的中小学都建立了合作机制,比如不久前,社区就邀请了一批中学生前来参观川建军工红色文化纪念馆,由70岁以上的老党员来讲述历史故事。
川建军工红色文化纪念馆
“川建大院的红色文化非常深厚,这些娃娃参观的过程中会一直问问题,我们老党员会耐心地解答。”说起那次活动,张波带着记者来到了一排透明的玻璃柜前,里面摆放着一些看上去很有年代感的老物件,有书籍、皮包、水杯、上世纪50年代的军人立功证书、入党志愿书等。张波透露,孩子们都好奇得很,一直提问,每一个老物件背后都有一段关于川建人的故事,通过分享故事,让孩子们继承老一辈人吃苦耐劳、勤奋工作的精神,这种教育效果非常好。
川建军工红色文化纪念馆
说到这里,一旁的老川建人房老师向记者分享了一件事情。“我们申请了一个‘老物件俱乐部’,顾名思义就是搜集老物件放到川建军工红色文化纪念馆做展览。”房老师表示,之所以创建俱乐部就是想把川建人的故事传播出去,把精神传承下来,以后孩子们来到纪念馆就可以看到更多老物件,了解更多的历史故事。
社区将运用媒体+技术
营造浓厚文化氛围 助力廉洁文化建设
为进一步营造浓厚文化氛围,助力廉洁文化建设,张波提到,接下来社区将运用媒体+技术,进一步联合社会资源、区域共建单位,引导汇泽社区的老党员、退役军人、自治组织以及居民,在已经实现的各类载体上,自主参与项目建设,实现项目的影响力、品牌力和美誉度,让特色文化走出汇泽社区、川建大院。
“比如,我们计划和第三代川建人汪瀛一起合作,他是汇泽社区的居民,也是一位在网络上拥有300多万粉丝的网络达人。”张波介绍道,此前,汪瀛在网络上关于“汪汪在亚美尼亚”的作品集已经入选2022年中央网信办中国正能量网络精品集。目前,社区正在与汪瀛对接,希望后续能一起创作一些创意作品输出社区的文化。
随后,记者跟随张波来到了川建大院1号门。“预计10月底,这里就会有新的变化了!”他高兴地指着大门前的一堵墙说道,“我们会在大院打造一系列微景观场景,把软装饰、文创作为实践项目的核心工作,进一步推动社区特色文化传承的影响力、品牌力和美誉度,预计10月底,居民就可以在沿途看到很多充满趣味性和科普性的装饰物,汇泽社区的文化内涵会在大院里深根发芽。”
此外张波表示,结合客观实际,以人文故事的内容为特色,汇泽社区还将重点打造102历史品牌,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完成川建军工红色文化纪念馆、102老党员工作室的提档升级。
川建军工红色文化纪念馆
评论 0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