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阿坝州完成湿地恢复4.2万亩 持续为若尔盖国家公园补“绿装”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5-08-14 17:59 132718

封面新闻记者 王祥龙 图据阿坝州林草局

作为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生态功能区,若尔盖被誉为世界最大的“高原固体水库”。自2021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推动建设跨川甘两省的若尔盖国家公园”以来,这片1.38万平方公里的高寒生态系统迎来了生态保护与发展的全新机遇。

8月14日,据阿坝州林草局消息,阿坝州以“若尔盖山水工程”为抓手,统筹推进湿地修复、沙化治理等十大类生态工程。2025年上半年,完成湿地恢复4.2万亩、沙化土地治理3.6万亩、人工种草3.8万亩、草原改良30.3万亩、鼠害防治60万亩,通过构建生态治理长效机制,持续为若尔盖国家公园“强筋骨、补绿妆”。

“通过若尔盖县黄河流域湿地保护与修复工程实施,有效遏制了湿地退化趋势,湿地蓄水量增加146万立方米。”若尔盖县林草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若尔盖县辖曼镇,三结合示范牧场建成122个,培育县级示范合作社2个。当地依托九曲至花湖的黄金旅游大道,建设河拉村集体经济产业项目,打造唐热路旅游沿线“落脚点”,项目建成后预计年增收40余万元,吸纳就业20人。

曼则唐湿地

辖曼镇的发展变化,得益于“禁牧不禁养,减畜不减收”总体目标,阿坝州以试点示范为引领,争取落实省级财政补助资金2540万元,强化减畜奖惩、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建设智慧畜牧业体系,确保生态保护和牧民收入“两手抓、齐头进”。

为保障生态治理成效,省州县三级联动制定《若尔盖县生态修复项目后期管护制度》,精准补齐机制短板,通过加大管护资金争取力度,延长沙化治理管护时限,全力推动“一年阻风固沙,两年植被恢复,三年苗木成活,四年连续管护,五年灌草结合”的阶梯式恢复目标落地见效。

“过去一年要刮十多次沙尘暴,进沙地鞋里能灌三两沙,如今流动沙地基本固定,有的沙地还出现了小水坑,有青蛙等动物现身。”若尔盖县林草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数据显示,若尔盖县沙化面积较2014年减少11.58万亩,年递增率由5.32%下降为-1.36%,沙化蔓延趋势实现人为可控。

治理成效的背后,是科技与制度的双重赋能。阿坝州联合四川省林科院、草科院、兰州大学等科研力量,组建专家团队为生态修复、减畜降牧等工作“把脉问诊”。以沙化治理为重点,若尔盖县创新“围栏封禁+高山柳沙障+灌草复合种植”技术组合,形成“阻风固沙—植被重建—群落稳定”递进修复路径,已恢复沙化土地7133.3公顷,部分区域林草植被盖度提升超20%,人工固定沙地成效提升后林草植被盖度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

黑颈鹤

同时,阿坝州协同创建区3县,编制《若尔盖国家公园四川片区保护支撑能力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计划投资4.66亿元,项目将通过“天地空”一体化监测体系、保护站等设施建设,全面完善国家公园保护支撑能力体系,为筑牢“人防+技防”管护网络提供坚实保障,进一步提升管理效率与服务质量。

据若尔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监测数据,黑颈鹤数量从407只增至约2000只,先后发现彩鹮、羚牛、白额雁等9种新增物种,保护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由原来的9种增至17种。2024年,创建区三县旅游接待852.20万人次,收入突破74亿元,牧民收获工资性、财产性、经营性三重收益。

从科学治理到共建共享,若尔盖国家公园的创建实践,不仅为高寒湿地生态保护提供了可借鉴的“阿坝方案”,更成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注脚。

评论 3

  • 远方。 2025-08-20 发表于四川

    加油

  • Johnnry9733 2025-08-15

    这个

  • 苏记说事 2025-08-15 发表于四川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