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齐心,寒武纪股价登顶A股 | 画说热点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5-09-03 21:13 126582

来源:综合华夏时报、经济观察报、湖南日报 漫画:杨仕成

1

2025年8月27日,寒武纪午后涨幅扩大至10%,股价一度超过贵州茅台;8月28日,半导体板块大涨4.09%,寒武纪和中芯国际的股价双双创出历史新高。寒武纪与贵州茅台并驾齐驱,成为A股市场仅有的两只千元股。

2

追溯寒武纪崛起,背后离不开一对江西兄弟陈云霁和陈天石。两兄弟一前一后加入中国科学院计算所,投身AI芯片的研发,最终为创立寒武纪埋下伏笔。

3

陈云霁1983年出生于南昌,14岁入读中科大少年班,19岁转入中国科学院计算所硕博连读,并参与了“龙芯”团队,成为当中最年轻的一员。24岁时,他博士毕业,后晋升为研究员。

4

陈天石1985年出生,16岁就考上了中科大少年班。刚进少年班的时候,陈天石热衷打游戏和闲逛。大二的光学和原子物理课,甚至一节也没去,撑到期末不得不去求老师破例单独考试,靠着临时抱佛脚的70多分才躲过了留级。

5

但是由于成绩单上的数字不太理想,陈天石在大三大四的时候不得不考虑换个专业考研,但是又苦恼不知道选什么专业,最终是通过抓阄的方式确定了计算机专业。

6

当时计算机的导师并没有嫌弃他的成绩差而拒绝他,自此陈天石一路逆袭先是考上中科大计算机系的研究生,后又在中科大计算机系读博。读博期间,他的主攻方向也在导师的引导下转向了人工智能。

7

这对别人家的学霸,在自己口中并非模范兄弟。陈云霁在一次杂志采访中提到,两人小时候常打架,长大后一言不合就吵起来,“要不是有血缘关系早就闹崩了。吵归吵,我们最终还是会让真理来说话。”

8

2010年,身为龙芯3号主架构师的陈云霁,在北京见到了弟弟陈天石。这次碰面,改变了两个人的命运。彼时的陈云霁,每天面临繁重又枯燥的芯片测试工作。

9

忙碌之余,他总在琢磨:如何用AI替代人工,做芯片测试。巧的是,弟弟在中科大搞的就是AI。兄弟俩讨论来讨论去,最后认定有两件事“非常好玩”:一件是用AI辅助做处理器芯片的设计,另一件是做AI芯片。

10

但那时,AlphaGo还没有击败李世石,英伟达还只是“游戏显卡”的代名词,彼时国内市场上自主研发通用CPU芯片不受重视,AI给人的感觉更是“遥遥无期”。因此,兄弟二人想要做的“聪明的芯片”,是“冷门中的冷门”。

11

转机出现在几个月后。2010年底,在中国科学院计算所的一场内部会议上,陈天石两兄弟汇报了AI芯片的构想。这个设想打动了所里领导。所里为此专门成立智能处理器团队,并任命陈云霁为课题组负责人。

12

有了单位的支持,两人开始放下包袱,大干一场。他们以全新的指令集,从底层重构了芯片体系结构。他们没有给项目起什么高大上的名字,只是简单地用电脑的汉语拼音“DianNao”作为项目名称,最终,有了2014年那两篇著名的DianNao论文。

13

陈天石兄弟用这两篇论文,证明了深度学习处理器的巨大潜力,并荣获顶尖学术会议MICRO最佳论文奖,一举轰动业内。这是1963年以来,首次有美国以外国家的学者荣获该奖项。

14

在此之后,计算所的领导又找到两兄弟,问他们能不能把当前的研究成果转化成产品,做真正的芯片?在中国科学院做了十几年龙芯的陈云霁当然知道,将一张设计图纸变成实物,要经历怎样的煎熬。

15

但做一件在全球都没有先例的事情,兴奋最终战胜了对困难的恐惧。

16

于是,在一间不足30平方米的小黑屋里,陈云霁兄弟带领团队,没日没夜地干。工位边放置了行军床,从工作台到行军床,通宵达旦是常态。每一次测试,都充满了忐忑和期待。

17

“我们远不如外界想象的那么光鲜和神奇。”陈天石后来说。就这样,经过数百个日夜奋战,终于在2015年成功流片(即芯片试生产成功)。这枚小小的芯片,汇聚着兄弟俩和团队成员们的无数心血,也承载着中国AI芯片的希望。

18

以这枚芯片为原点,2016年3月,创始团队与中国科学院计算所的投资管理平台(中科算源)共同创办北京中科寒武纪科技有限公司。弟弟陈天石担任公司董事长及总经理一职,哥哥陈云霁则担任公司首席科学家。

19

创业初期寒武纪也是很难拉到投资,直至遇到了中科大91年的校友刘庆峰,他所创办的科大讯飞投资1000万。

20

后来寒武纪与华为合作尝试AI手机芯片,2017年9月,华为在德国IFA展上重磅发布了全球首款人工智能处理器——麒麟970,其背后的AI芯片搭载寒武纪的嵌入式IP,集成了寒武纪的NPU(寒武纪1A处理器)作为神经网络专用处理单元。

21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2017年至2018年寒武纪的收入均来自IP授权,其中华为分别贡献了98%和97%。但是没过多久,华为选择自主研发AI芯片模块。与华为“分手”后,寒武纪的终端智能处理器IP授权业务收入大幅下滑。机缘巧合之下,寒武纪又与中国科学院联手,拿下了两个政府IDC项目,这两个项目在2019年为寒武纪贡献了80%的收入。

22

2020年7月,寒武纪成功登陆科创板,首日市值便突破1000亿元。成立仅4年时间,寒武纪就成为一家千亿市值公司,开局堪称惊艳。

23

但上市后,寒武纪却迎来一段漫长低谷期。令陈天石没想到的是,更大的危机紧接而来。2022年底,美国政府单方面将寒武纪列入出口管制实体清单。这意味着,台积电将不能为寒武纪代工。对于一家芯片设计公司而言,这几乎是宣判了死刑。

24

亏损问题一直持续困扰着寒武纪。2020年至2023年,寒武纪归母净亏损分别达到6.59亿元、11.11亿元、15.79亿元、10.43亿元。同时,公司为确保智能芯片产品及基础系统软件平台的高质量迭代,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保持技术领先优势,持续进行了大量的研发投入。

25

由此一来,寒武纪的股价也开始了长达近两年的下行。2022年4月,寒武纪迎来至暗时刻股价已跌至46.59元/股,与前期297.77元/股高点相比,跌幅高达84.35%。如此惨淡的表现,一度引发外界广泛质疑:寒武纪是不是要不行了?这支团队的国产AI芯片梦,似乎在此刻已经接近破灭。

26

命运转折点发生在2024年。

27

这一年,寒武纪思元590芯片问世,那是一款采用7nm工艺的国产芯片,在推理场景能效比能比肩国际巨头,几乎支持所有国内主流大模型。在地缘政治背景下,寒武纪的“英伟达平替”价值开始被市场重新发现。

28

随之而来的,寒武纪股价突然开启狂飙之路,2024年一年时间股价上涨387%,市值涨幅超过2000亿元,拿下“2024年股王”的称号。

29

2025年8月26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要求到2027年,率先实现人工智能与6大重点领域广泛深度融合,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应用普及率超70%。到2030年,我国人工智能全面赋能高质量发展,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应用普及率超90%。

30

一天之后,8月27日股价短暂超越贵州茅台之后,8月28日,寒武纪-U再次强劲上攻,收盘上涨15.73%,股价收于1587.91元/股,以141元之差力压贵州茅台,成为A股第一高价股。A股“股王”宝座易主。

31

中国硬科技崛起长路漫漫,艰难险阻。而寒武纪证明了,在中国投资硬科技也能赚钱,能赚大钱。这一点,无疑激励了更多人投身到硬科技的历史长河。

32

陈天石说,自己绝不是一个冒进的人,稳扎稳打,有着“十年磨一剑”的决心和耐性。不等待,不回头,勇敢地往前走。坚守的人,最终收获时间的馈赠。

END 

评论 3

  • 夏蓓蓓 2025-09-04 发表于四川

    其兴也勃,其亡也忽。

  • Ydh 2025-09-03 发表于四川

    就这样封神

  • fm1889061 2025-09-03 发表于安徽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