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懋:灵动的“人、从、众”

封面新闻 2023-07-05 17:28 79261

作者:四川省南充市南充高中顺庆校区高2022级6班李承懋

“一个人”在特立独行时,会有孤独寂寞;“两个人”相伴同行时,并无主次;“三个人”万众一心时,有可能丢失自我,盲目从众。生活中应如何选择正确的“人、从、众”的关系呢?在我看来这三种关系是共生共存、相互促进的,并非孤立、绝对的“一、二、三”人。

归隐田园,独居山涧,这是古代文人墨客常干的事。归隐即特立独行。儒家学说提倡的是出仕。孔子说“学而优则仕”。你怎么能搞特殊辞官归隐呢?但如果仔细分析这些人的经历,你会发现他们是为了避开“从““众”的消极或错误行为而为。

范仲淹曾归隐田园,为何?因为大宋的宰相拉帮结派拉拢党羽,范仲淹上书批评以引起皇帝重视进行整改,没想到自己却被贬出京城。跟从帮派、盲目从众,对范仲淹而言是耻辱。所以,他果断地辞官归隐了。但他内心没“众”了吗?不是。在西夏入侵时,朝廷又想起了他,请他前往边境。他二话不说,立马上任出征,军民齐心击退敌军。他心中有“众”,是万众一心的“众”,而非官场中盲目从众的“众”。于他而言,一个“人”特立独行是对官场黑暗的反抗,军民万“众”一心是对人生志向的追求。

司马光与王安石,日常生活中,两人是朋友,政治立场上,是冤家。在政治上,他们为了自己的立场,也建立了守旧派与变法派,于两人而言是“从”,于党派而言又是“众”。最终,王安石因为变法失败而归隐山林,经历了“众”、“从”,回归到“人”的经历。

从范仲淹、王安石、司马光三个人的故事中,我们不难看出:在思想上,我们要学习范仲淹,保持“人”的自我独立才不会盲目从众随大流;在学习和工作中,我们要向王安石、司马光看齐,找一个朋友“从”而行之,相互鼓励亦或是相互竞争都有利于我们的人生更上一声楼;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拥有“众”的智慧,一个人的力量很小,但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脱离群众干大事是孤掌难鸣的。

“邦有道则显,邦无道则隐。”邦即是“众”,“众”即为了邦。从国家大事出发,“人、从、众”的关系才更有意义,“人、从、众”的组合才会更加灵动。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