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圆天团,建设中国天宫|2022·拼过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2-12-18 10:51 246387

封面新闻记者 杨峰 通讯员 倪健康

“5、4、3、2、1,点火。”

“点火!”

2022年7月24日14时22分32秒、10月31日15时37分23秒,文昌航天发射场控制系统指挥员尹景波在接过“01”指挥员廖国瑞的命令后,分别向发射测试控制台的操作手下达了长征五号B遥三、遥四运载火箭最后的“点火”口令。

2022年7月24日,长五B火箭托举问天实验舱升空。摄影:杨峰

烈焰喷发,长箭轰鸣,两发长五B火箭先后托举着问天、梦天实验舱在南海之滨一飞冲天,给天宫空间站送去“T”字基本构型的两个实验舱舱段。

至2022年11月30日,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成功与天宫空间站对接,经历11次发射的天宫空间站完成在轨建造。距离地表近400公里的天宇间,从此有了中国航天员不间断驻留。中华民族流传千年的飞天梦想,从神话一步步变成现实。

2022年11月,封面新闻记者在文昌发射场见到尹景波时,他正佩戴着梦天任务的臂章,一边准备着梦天任务的发射后总结,一边准备参加天舟五号任务的发射前演练。他表示,梦天舱和天舟五号两个任务周期高度重合,有近90天并行。“我经常要上午在长五,下午就要去准备长七,甚至有时候上午就要两边跑,有时候还要加班到通宵,这对我们团队都是很大的挑战。”

尹景波(左)和于鹏(右)在测试大厅讨论问题。图源:文昌航天发射场

问天、梦天之外,尹景波也是2021年天和核心舱发射前最后口令的下达者。2年间,他见证了空间站的顺利建成。尹景波表示,相比之下,文昌发射场2022年的任务更为密集、更为艰巨,是有史以来最拼的一年。“空间站的任务太重要了,三个舱段都没有备份,每一次发射都不容闪失。梦天和问天更是零窗口发射,难度也更大。”

尹景波认为,航天没有什么捷径。“我们的工作其实是很枯燥的,每次发射,都需要前期不断地积累和准备,所有的准备,最终都汇集到发射日点火的一瞬间。”

“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能见证和参与我们国家从一个航天大国成为一个航天强国,我感到非常荣幸。”尹景波说。



400多条故障应对预案

保障两次“零窗口”发射

2022年10月31日,长五B火箭托举梦天实验舱升空。摄影:杨峰

“01” 指挥员是文昌发射场执行发射任务的总指挥。尹景波的通讯代号是“120”, 是“01”之外,在最后倒计时中发令最多的指挥员。执行发射任务时,尹景波要把团队内前后端掌握的情况及时判断,向“01”汇报,也要将“01”的口令下达到团队内,及时执行。

问天、梦天发射任务的“01”指挥员廖国瑞表示,一般情况下任务的发射窗口往往有多个时间段,但在问天、梦天任务中,为了避免在轨空间站需要耗费巨大代价调整轨道,均需要火箭执行发射时间和预定点火时间偏差不能超过1秒的“零窗口”发射。因为发射窗口稍纵即逝,这对火箭和发射场系统的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零窗口”的发射要求下,尹景波带领的火箭控制系统团队,承担着火箭仪器设备的测试和发射工作、控制火箭按预定弹道飞行、准确入轨的工作,正是确保火箭准时发射的关键一环。

从火箭到场第一天起,尹景波就和团队反复细化发射前流程,将相关程序精确到分钟,发射前10分钟工作精确到秒。“我们要确保发射前每一项操作都精细,每一个节点都精准。”尹景波说。

针对可能出现的故障,尹景波和团队还设定了190多个可能出现的故障模式,制定了410余条处置措施。

文昌发射场从总装测试厂房到发射塔架,有一段直线距离约3公里的转运轨道。轨道一侧,竖立着16个红色大字:“严肃认真、周到细致、稳妥可靠、万无一失”。

2022年,尹景波和团队用行动,践行了这一制胜格言。



熟知千余项参数

成为“120”指挥员

文昌航天发射场控制系统指挥员尹景波。摄影:杨峰

尹景波,33岁,河北石家庄灵寿县人,2012年从西安交大硕士毕业后就职于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神舟五号飞天,是我的航天梦的开始,毕业时得知有机会来发射场工作时,直接毫不迟疑选择了离火箭发射最近的地方。”尹景波说。

尹景波来到文昌发射场时,正是发射场的建设期。他先后参与发射场设备系统、控制系统软硬件建设,参加了长征五号遥一的首飞任务,长征五号B遥一的首飞任务,长征五号遥三的复飞任务。2019年在长征五号遥四发射天问一号、长征五号遥五发射嫦娥五号任务中,均担任控制系统发控台操作手,按下“点火”指令,2021年在天和核心舱任务中成为控制系统指挥。

发控台操作手在文昌发射场又被称为“金手指”。 尹景波表示,“金手指按下点火按钮,这是地面对火箭的最后一条指令,在发射任务中尤为重要。成为金手指,是发射场每一名科技人员的梦想。要成为控制系统指挥,金手指是必过的一关。”

尹景波解释道,不要以为“金手指”只需按下点火按钮,这个岗位在工作期间要面对超百种参数,上百个操作按钮,每一个按钮按下去都在反馈不同的状态。整个发射任务期间,都要全程关注这些参数的变化,并判读参数是否正常。发控台上每个按钮和参数的意义,尹景波都已背下。

文昌发射场空间站建造任务宣传卡片

成为文昌发射场五“金手指”中的第三位,尹景波从参与培训到上岗用了近3年。控制系统任务负责人于鹏向封面新闻表示:“景波的成长已经是很快的了。”

从“金手指”到“120”指挥员,尹景波需要掌握更复杂的技能,“基本要把控制系统的每个岗位都能拿下”。他表示:“我和团队现在关注的状态已有数百个、参数上千余项。控制系统是火箭发射过程中学科交叉最多的一个系统,既涉及发射场又涉及火箭,我也还有更多的知识需要学习。”

尹景波的工作牌上贴满了其参与过的任务标识,“这个标识是参与任务很好的纪念,我相信未来,我们的任务将越来越重,中国的航天事业也越来越强。”

评论 16

  • f大英县河边镇m2075842 2022-12-21

    建设中国天宫

  • fm2149437 2022-12-21

    点赞

  • 初夏691044 2022-12-21

    发展科技

查看更多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