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城记”两周年 | 成渝两地科学城“制造” 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2-01-07 13:00 58973

封面新闻记者 曹钰

两年前,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自此,“川渝一家亲”从民间佳话上升为国家战略。如何唱好“双城记”、建好“经济圈”,川渝两省市从顶层设计入手,出台了多项重磅政策、方案。

尤以中共重庆市委、中共四川省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四川省人民政府联合印发的《重庆四川两省市贯彻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联合实施方案》(以下简称《联合实施方案》)最为关键。

《联合实施方案》是一份唱好“双城记”、共建“经济圈”的详细“施工图”,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重点内容细化为10个方面47项具体任务,并明确了责任分工。

《联合实施方案》中多处提及西部(重庆)科学城、重庆高新区,西部(成都)科学城、成都高新区。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核极”地区,西部(重庆)科学城、西部(成都)科学城从基础设施“连线成网”到携手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打造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可以说,“两城一心”紧抓重大历史机遇,相向而行、合力共建,推动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全面提速。

重庆城市风光 邹乐/摄

成果初具

共建“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有成效

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中,“科技”一词出现了55次,“创新”则出现了94次——可见,将成渝地区建设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国家赋予重庆和四川的重要任务之一。

承担着此重任的区域非成渝两座“科学城”莫属。

西部(重庆)科学城位于重庆中心城区西部槽谷,涉及北碚、沙坪坝、九龙坡、江津、璧山5个区,规划面积1198平方公里,核心区为重庆高新区直管园(313平方公里)。

西部(成都)科学城构建以“一核四区”为主的空间功能布局,规划面积394.2平方公里,涉及四川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成都东部新区、成都高新区、双流区。

既然着力建设科技创新中心,就需要集中布局若干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一批科教基础设施,建设系列交叉研究平台和科技创新基地。

两年间,西部(重庆)科学城正加快布局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高水平创新平台,围绕生命、信息、材料、空天等重点科学领域发起多学科交叉前沿研究,发挥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的引领作用,吸引高水平大学、科研机构和创新型企业入驻,强化开放共享,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有效支撑成渝全域高水平创新活动,打造原始创新集群和科技体制改革“试验田”。

西部(重庆)科学城 雷键/摄

目前,西部(重庆)科学城核心区聚集了重庆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9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5个,建立起33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签约高校科研院所项目33个。

重庆医科大学国际体外诊断研究院、中国自然人群生物资源库重庆中心等校地合作项目已投用;种质创制大科学中心即将投用。电子科技大学重庆微电子产业技术研究院、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微电子中心、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重庆集成电路创新研究院开院揭牌;超瞬态实验装置项目、重庆国家应用数学中心、中科院重庆科学中心等也正在加快建设。

西部(成都)科学城,则已聚集电磁驱动聚变大科学装置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6个、交叉研究平台6个,国家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等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35个,中科系、中核系、中物系等国家级科研机构25家,精准落地科技创新基地22个、校院地协同创新平台54个、科教基础设施6个。建成西部地区首个百P级超算中心——成都超算中心,已为450余家用户提供服务。

成渝两地科学城建设正在实现从量到质、从点到面都的快速突破。一个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正加速崛起。

2021年5月,川渝两地共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2021年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雷键/摄

政策扶持

“十个方面”展开合作支撑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如何让这个“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发挥出更大的势能?两年以来,成渝两地科学城积极展开对接,科技创新领域的无间合作正不断走深走实。

去年12月17日,《西部(重庆)科学城管理委员会 西部(成都)科学城管理委员会共同助推西部科学城建设战略合作协议》(下称《协议》)正式签订,成渝科学城管委会将形成合力,从“十个方面”和“三个机制”上展开进一步合作,共建西部科学城。

根据《协议》,双方将发挥创新平台优势和引领示范作用,加快形成“基础科研——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产业发展”的全链条创新体系,成为成渝地区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支撑。

共建成渝科创走廊,辐射带动整个西部地区的科技水平跃迁,打造引领西部、辐射全国、面向全球的“科学高峰”和“科技高地”。

十个方面包括:共建共享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协同开展核心技术联合攻关、协同推进高校院所交流互动、协同实施科技人才招引培养、开放共享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协作开展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全力打通跨区域投融资通道、共同打造特色优势产业集群、联合搭建信息交流互动平台、共同推进国际科技交流合作。

其中,在协同推进高校院所交流互动、开放共享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等方面已有相应成果,一批校地协同项目落地重庆科学城,正加速推进成渝双城产业协同发展——目前已签约校地院地合作项目34个,14个项目已投用,14个项目加快建设,6个项目加快落地。

中国自然人群生物资源库科研人员正在提取DNA

金融助力

300亿基金群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协同发展

两地科学城之所以能够在科技创新领域实现共建、共享、共赢,落地项目不断开花结果,离不开后续一系列政策的鼎力相助,尤其是金融服务方面为实体经济造血、输血、活血。

去年年底,重庆高新区与渝富集团、四川发展等十方共同发起设立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基金(下称:成渝基金)完成项目正式签约,标志成渝基金正式运行,这项协议的签订,将为成渝两地科学城后续项目的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提供资金保障服务,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更上一层楼。

值得一提的是,成渝基金落地重庆高新区总规模100亿元,将打造300亿规模基金群,基金基石出资由10亿元,增加至31.12亿元。按市场化机制运营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资川渝两地集成电路、智能制造、新型显示、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战略新兴制造业和航旅、大健康等战略新兴服务业以及智慧城市、新基建领域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协同发展。

以重庆方面为例,在助推成渝两地共建西部金融中心等方面,重庆科学城不断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助推区域经济发展。2019年年底,重庆高新区“高新金服”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正式上线运行,

疫情期间,“高新金服”联合多家金融机构开通“疫情防控金融绿色通道”,为企业提供年利率,最低3.15%,额度最高3000万元的各类金融产品。融资业务线上受理,最快可实现当天放款,绿色通道服务企业不限地域,为企业抗击疫情提供支持。

截至目前,“高新金服”已累计上线企业5892家、上线机构43家、产品上线134项、促成融资金融13.33亿元。

重庆高新区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未来,科学城将不断提升金融服务能力,吸引更多创业人才在此落户安家,引育更多创新主体茁壮成长,为双城经济圈建设赋能。

政策重磅出台,项目落地生根,科技资源共享,金融生态优化……成渝两地共建“全国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蓝图正在由规划变为现实,由想象空间变为真实触碰的物理空间。

评论 1

  • 草木知秋 2022-01-07

    重庆向西,成都向东。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