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年夜饭”②|抗疫“工兵”彭晓亮:去年年夜饭被打断,今年带上腊肉香肠回父母家吃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1-02-08 11:08 36380

封面新闻记者 刁明康

如果不是儿子那句“爸爸,我们什么时候能回武汉”,彭晓亮可能不会像今年这样期待一顿年夜饭——去年,那场疫情来得太猛,一家人也分别太久。

彭晓亮,41岁,武汉市江岸区丹水池街卫生服务中心医生。

一年时间悄然过去,武汉疫情早已烟消云散,曾经把生死扔在防控一线、被称为“抗疫工兵”的彭晓亮,如今在忙什么?去年那顿被打断的年夜饭,今年能否与家人续上?2月3日,封面新闻记者对彭晓亮进行了专访。

彭晓亮与儿子。去年疫情,父子俩分别4个多月。


抗疫“桥头堡”:

一天接诊超90位病人,8天没有换衣服

2020年1月23日,武汉封城。

原本打算跟妻子和儿子前往荆州岳父母家过年的彭晓亮,选择留了下来。疫情严重,武汉市江岸区丹水池街卫生服务中心的所有医护人员被要求放弃休假,坚守岗位待命。

26日晚上,丹水池街卫生服务中心,被江岸区列为该区三家新冠病人的筛查门诊医院之一。战斗正式打响。

“那个时候,别说级别高一点的防护服,就连口罩都很紧缺。”彭晓亮回忆,全院总共只有20个N95口罩。尽管第二天医院就向卫生局申请了一批抗疫物资,但仍填不上需求,全院医护人员不得不在物资缺乏的状况下,就将自己置于危险之中。彭晓亮也不得不求助同学,前前后后自筹了10000个口罩,5000多双手套。

他们的工作是,接诊所有发热病人,根据临床表现和初步检查结果,按照轻中重将病情进行等级划分,然后上报给社区,社区上报给街道办,再由街道办层层上报后,给病人安排到定点发热医院进行治疗。

彼时,外界的目光,大都聚焦在新冠病人定点医院。很少有人知道,真正最先接触病人的,正是像彭晓亮一样的社区医生。为此,媒体还给他们做了定义:抗疫“桥头堡”、抗疫“工兵”。

“一开始的时候,病人多得令人惊讶,一天接诊七八十个是正常,最高的时候要接诊90多个。”彭晓亮回忆,每天都忙得不可开交,中途别说午休,就连午饭都要快速解决,“连续7天都是早上8点开始工作,晚上十点过才下班,连回家换一身干净衣服的机会都没有”。

在隔离酒店工作的彭晓亮

平日里,为了方便工作,医护人员都住在单位附近的酒店里。为此,8天以后,彭晓亮得到可以回家拿换洗衣服时才发现,如此寒冷的深冬,他的内衣竟然因为汗渍,结了厚厚一层白色的盐壳,“粘在身上,脱都不好脱”。

抗疫之“累”:

被威胁“拍来放网上”,4个月后才与妻儿团聚

2月3日,随着社区发热病人接诊量逐渐下降,彭晓亮被抽调到武汉民生眼耳鼻喉专科医院

隔离点工作。

在这里,彭晓亮除了完成基础的药品发放、安排病床等工作外,最主要的是,每天要监测病人的病情变化,给病人量体温、及时向上级反馈病情、甚至送盒饭。

隔离点的工作不比在社区医院少,最多的时候,70多个床位全部住满,不少病人病情也较为复杂,情绪更为激动。

彭晓亮记得,2月8日下午4点,他接班。一个60多岁的阿姨在房间内大吵大闹。经过检查,彭晓亮判断该病人病情属于轻症,他的建议是就在隔离点治疗、吸氧,不去定点医院占用重症病人的病床,但该病人情绪激动,要求要给她打针输液。

彭晓亮反复解释,定点医院条件有限,不能完成打针输液的治疗。病人的儿子打开手机,“怼到我脸上就拍,你再说一遍定点医院不能打针?信不信我给你拍下来放到网上去……”

反复解释无用,彭晓亮只好逐级向上汇报,从16点协调到22点,终于,上级同意,次日让该病人转入定点医院治疗……

2月底,彭晓亮又从这家隔离医院被抽调到一家隔离酒店,带着3位护士,一直工作到3月5日才得已放假,给自己做了核酸检测并隔离14天。

在抗疫一线的彭晓亮

3月底,隔离结束,来不及休息,彭晓亮又回到了刚刚恢复门诊的丹水池街卫生服务中心工作。此时,他与父母、妻子、儿子已经分开快3个月。这期间,远在荆州的儿子常在视频中问他,“爸爸,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回武汉”。

每每此时,彭晓亮就觉得愧疚,“答应他的年夜饭没有吃,答应春节陪他玩没有实现,答应给他买的玩具也没有买”。

一直到5月初,历时4个月,彭晓亮才与家人见上第一面。

抗疫之“变”:

呼吸道病减少90%,期待春节陪父母吃年夜饭

随着抗疫一步步推进,那个被按下暂停键的武汉,彻底重新回来了,彭晓亮的工作也逐步恢复正常。

夏天过去,秋天到来。以往这个时候,呼吸道疾病已经开始慢慢多了起来,但2020年的秋天和初冬,彭晓亮的感觉是,“连往年的90%都不到”。

“我个人认为,这个跟民众戴口罩出行有很大关系。”彭晓亮感慨,因为疫情,民众戴上了口罩,尽管有些不方便,但带来的好结果是,一部分传染病也因此被阻断。他说,一直到深冬,丹水池街卫生服务中心接到的呼吸道病人才稍微多了些。

2月3日,春节前一周,丹水池街卫生服务中心开始安排春节值班。彭晓亮原本被排到除夕值班,但他想跟家离单位近的同事换一换。

“我父母住在黄陂,都是近8旬的老人了,去年没有陪他们吃成年夜饭,也让他们胆战心惊地担忧了我几个月,今年想陪陪他们。”他说,今年,还特意制作了腊肉、香肠和圆子,准备除夕带到父母家去。

回顾这一年,彭晓亮觉得,自己只是作为一位普通的医护人员,参与到了这场抗疫中,“没有作出什么轰轰烈烈的事来,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未来只希望家人都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希望自己不忘医护人员的初心,在平凡的岗位上,尽自己所能去救治病人”。


评论 1

  • 聆听世界 2021-02-09

    [得意]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