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虞姚(姚德权)
1
在成渝线黄金切割点,写下:智者乐山,仁者乐水,游者乐至
内心次第展开,大片绿色版块将我围在中间
泥土雌性,草木亲和。所有的葵花都朝着阳光的方向指认
不远处,稻草人举着民谣的替身
当我说出一位麦田诗人的名字,有雨水替它哭了
那些属于星星的饰物,都还给夜
我只要一盏油灯,把它还给守望的母亲
2
在乡下新居小住,与爱人重温相濡以沫的日子
初恋旧址,哪怕听听风声也是好的
那两颗卿卿我我的核桃树尚在,果仁饱满
顺着一条河的脚踝行走,对着芦苇荡大声喊
喊出一圈圈童心水纹,喊出秋千上追风的青梅竹马
然后,等一个声音喊我的乳名回家
3
纯棉包裹的夜,萤火虫是唯一漏掉的光
隐隐听到谚语里的骨骼,咔咔拔节
量一量自己,没有谁能高过故乡的屋檐
太阳底下,女儿肆无忌惮地跑着
漫山遍野的光斑,把她涂成瓢虫的羽翼
在这里,她也是一株农作物
4
深陷麦田的写生者,一脸虔诚
他仰望天空的姿势,很像麦芒嫁接的哲学命题
起风了,蟠龙河裹挟着巨大的秋天操典
一串串紫色颗粒,写实八月枝头
在故乡,除了当地方言,似乎一切都变了
父母脸上的皱纹多了,烦心事却少了
机动车多了,牛马羊群少了
不远处,一把红棉吉他反反复复地弹唱
5
那么长的铺垫,每株车前子都写满童年的指纹
多年以后,重温那段章节
瓦楞上裸睡的阳光,晃得我眼睛好疼
布谷鸟,一声接着一声喊
喊出春天的躁动,喊出种子里瞌睡的胚芽
那些搁置已久的镰刀,锄头,早已风干成旧民谣
想爹娘时,一盏月亮为我点灯
倾听细细密密的针脚,倒叙那段打着补丁的岁月
乡村版画
在石佛镇,再次与掌纹中的北回归线重叠
月光清贫,一件旧衣衫披了多年
但我还是从对襟上的纽扣,扯出一小段沱江的流水
水中央,羽毛轻盈地落下来
倒影里的婆娑,还未来得及收拢就被父亲的浆撸声收走
划了那么多年,依旧没能划出母亲河的水纹
当我说出涪江的闺名,窗口探出半个侧影
一颗老树,托着相依为命的鸟巢
我不敢松开,因为,故乡还有两盏灯亮着
打麦场,有种不知名的鸟
到处拾捡散落的光阴
有一个人蹲下来,仿佛在抚摸什么
油画村庄
春天的调色板,总喜欢从南坡上滑下来
随手折一支柳笛,放在嘴角吹
枝头歇脚的阳光,把湿漉漉的鸟声梳理一遍
一朵野山花偷偷钻出来
对着原野羞答答地俏
屋檐低矮,迁徙的燕子留下一窝旧时光
葡萄架探出的童年,一伸手就能够到青涩的味觉
窗口,半束月光打在老座钟的指针上
老井台,辘轳,绳子。这些怀旧的念头
一直是村人敬畏的龙神
岁月碾过。老车辙一直抵达炊烟喂养的村口
皮鞭甩出的响声,抽在夕阳的脊背上
留下一道道疤,被脚印踩得发亮
乡村速写
风轻轻地勾勒几笔,豆叶上的汗珠破碎了
碎了就碎了,秋天会还给你的
三原色染指的词性,拓下漫山遍野的枫叶红
背景空旷。一粒粒雁声斜挂天空
时间一转身,八月磨钝的刀锋将田野剃度
留一大段的空白,过渡秋殇
石磨盘,叙述粗茶淡饭的日子
锅碗瓢盆,绕过二十四节气的节点
一种叫做土豆的植物,正在抵达泥土的胎心
这是生活的饱满部分
阡陌纵横,一管笔任意涂鸦
地平线上的树木,齐刷刷地举着天
一列绿皮火车隆隆碾过
只留下半截尾声,在纸上擦出遥远的轰鸣
评论 0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