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圆梦|爱乡村兴乡村 四川泸州有个老支书好人袁志成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3-02-16 14:59 48559

封面新闻记者 李华刚 摄影报道

在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金兰街道桂香村,那里有一位干了25年村党支部书记的老人,现虽已退休,但却仍然心系村民。他没有去城里跟儿女住一块儿含饴弄孙、颐养天年,他一心想着要对村民好,要继续为村里的乡村振兴,发挥余热。对那片土地,他爱得深沉,对那里的村民,他倾尽了所有。

他叫袁志成(以前叫袁志诚),出生于1956年,担任桂香村党支部书记之前,他还曾经在供销社工作过,后又干过乡镇企业,行过医,挖过煤,卖过菜,卖过冰糕,拉过人力车,干过石匠、木匠、泥水匠,当过裁缝,搞过照相,还会烤酒、烧瓦……农村人能学的手艺,袁志成几乎都有学过。

古蔺县金兰街道桂香村原党支部书记袁志成。

为村民谋幸福 他干工作干出了“四空三得罪”

桂香村以前处于古蔺县观文镇、龙山镇、护家镇三镇交界的死角,社会治安比较混乱,条件差,村民中流传有这样的顺口溜:“桂香是个死角落,岩多地少土壤薄,出门就爬坡,汗珠如雨落,左有二陡岩,右有红岩角,要想通公路,是在打梦觉。”

当村支书之前,袁志成因为勤劳肯干肯吃苦,还没流行评选“万元户”的时候,他就早已资产过万元。组织看到他能力强,说服他回乡造福村民。从1994年首次担任桂香村党支部书记,到2019年卸任,一干就是25年。

袁志成展示他为村史馆、校史馆收集的老学课本。

刚当上村支书的时候,村民们不信任他,说“袁志成,你要把村里的事情干成了,我们手心里煎鱼给你吃”。袁志成就是不信邪,认准的事情,他一定要干成。

前三年,他给村民们许下了桂香村发展目标,因没及时见成效,村民们有的也不支持,每到快过年了,就有人给他家“过闹热年”——门窗玻璃全被不支持他的村民扔石头砸得稀烂。

袁志成并未气馁,他给自家写了一副对联贴上:年近四旬家建壮志犹存,历经三载困难风雨未改,横批:豪情壮志。

他说自己为村里干事干成了“四空三得罪”,钱空、粮空、商店空、药铺空,为了干好村里的工作,他把自己挣的钱,全部拿来干事业,修桥、修路、建学校,包括他在外工作的儿女,这些年也给村里先后支援了20多万元。但即使他得罪了亲戚朋友,得罪了团转四邻,得罪了干部,仍然没有打消他为村民好、为村里干实事、为村民谋幸福的初心。

袁志成向村民展示他为村史馆收集的展品。


袁志成向村民展示他为农耕博物馆收集的展品。

无私帮助村民 他一心只想多干成点事

受得气、吃得亏、脸皮厚,公正无私,是袁志成开展工作最强大的武器,他的努力也得到了各界的认可,1999年获得四川省“百佳村党支部书记”,2000年获得省劳模、全国劳模,2006年获得“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桂香村也因为他的带领,原本是国家级贫困县,但在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之前,就早已摆脱贫困。

袁志成获得的“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证书和奖章。

如今,古蔺县委组织部给他设立了“老支书工作室”,没有一分钱工资,但村里有解决不了的困难,他会出面帮忙,平时也给大家做些思想工作,搞一些家风传承活动。他总想为村里多干点事,如今,利用闲置的村小,他准备设立“桂香文化博物馆”,里面包括村史馆、校史馆、农耕文化馆、红色文化馆、党史馆等。

袁志成在自己家里办起了国学家风讲堂。

袁志成带领建成的桂香新村。


把村民放在第一位 他敢想敢干、吃苦耐劳

袁志成为村民们干成了很多实事,设立“夫妻广播站”、修路、修桥、农网改造、发展脆红李种植产业、修学校、找资金搞助学金等等,桂香村现任党支部书记何刚,对他的最直观感受就是:袁志成脸上总是笑呵呵的,比较关心群众,他想要为村里干的事,村民们都很配合。

“袁支书敢想敢干,敢作敢为,吃苦耐劳,勇于冲在第一线,村民们对他都很认可。”桂香村副主任张杰波,是1987年出生的村里的新生代干部,袁志成每做一件事情,都是先把村民放在第一位,袁志成是他的榜样。

袁志成为村民做了很多实事,他的邻居付至江、付之从等感受比较深切。“我们村应该99%的人对老支书评价都很高,他对我们是最好的,不管哪样。”两位村民话不多,但谈起袁志成,都是赞不绝口。“不管哪家哪户有什么问题或困难,家里差点什么工具等,只要找到他,他家里没有的,借都要借来帮助你。”

袁志成卸任村党支部书记时,全体村民和全村党员送他的锦旗。

挖掘乡村历史 他要助力乡村旅游、产业振兴

桂香村二组有个小地名叫“阳明凹”,据说当时王阳明因奸臣陷害,被贬到贵州龙场悟道时,因不敢走官道,曾经路过桂香村,他在村里有过停留,后来当地便留下了此地名,如今这个当时极度偏僻的小山村,就有了与“致良知”“知行合一”等专属名词的渊源。

近代以来,桂香村在清朝末年,出了一位官至二品的朝廷钦派治理川滇的边务大臣傅华峰,告老还乡后,傅华峰利用傅家祠堂开办私塾,后成立小学,“桂香小学”至今已百年有余,从这里走出去的大学生已有近百名。另外“阳明凹”周边有20几户人家,这些年一共出了30几位人民教师。

袁志成说,桂香村当时应该深得王阳明的传教与指点,以致如今这里才有王阳明的“文脉”传承。因此,桂香村可冠“人文桂香”之名,该村也可借此打造自己的乡村文化旅游,振兴桂香村,前景在望。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