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代睿 见习记者 张馨心
近期,一场雷雨过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多家医院的过敏性哮喘患者骤增,表现为咳嗽、胸闷、气促、喘息等。这让“雷暴哮喘”这一专业名词被大众知晓,公众对过敏症的关注度与讨论度也由此提升。
为何雷暴天气容易引发哮喘?气候变化对过敏症发病率的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应采取哪些措施应对气候变化,减少过敏患者受到的影响?封面新闻对话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教授黄存瑞。
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教授黄存瑞。受访者供图。
01
“雷暴哮喘”到底为何发生?
记者:什么是“雷暴哮喘”?为何雷暴天气更容易引发哮喘?
黄存瑞:“雷暴哮喘”是指雷暴天气发生后,短时间内哮喘发作病例显著增加的现象,并且雷暴型哮喘患者的呼吸道症状更重,甚至在及时服用药物后,仍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
雷暴天气往往伴随着闪电、空气对流、大风和强降雨等多个气象条件的突然变化。“雷暴型哮喘”是在特定情况下多个大气环境因素构成的复合暴露模式所造成的健康效应。目前科学界主要的假说认为,强对流天气中的上升气流使空气中的花粉、孢子被带到云层,而云端的闪电和降雨使花粉、孢子水合裂变,释放出大量易进入呼吸道的致敏性颗粒,强风使这些颗粒下降到地面附近并传播得更广,从而增加哮喘患者的发作风险。
除此之外,也有学者提出闪电会导致空气中的花粉电离,从而使其产生的致敏颗粒在下呼吸道粘膜附着时间更长,雷暴发生时产生的电场还会进一步加速花粉破碎和致敏性物质的分散,增加哮喘患者的过敏原暴露风险。同时,除花粉、孢子外,空气污染可能也在雷暴型哮喘的产生机制具有重要作用。
02
气候变化是否影响过敏症发病率?
记者:您的研究领域是“气候变化与健康”,请问气候变化对过敏症发病率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黄存瑞:首先,全球平均气温升高及二氧化碳浓度增加,有助于增加植物生长和花粉产生的速度,可能会使致敏性植物花粉季节提前和延长,增加患者对过敏原的接触,提升过敏性疾病发病风险。
其次,高温、二氧化碳和太阳辐射增加会影响花粉、孢子的蛋白质含量和化学组成,使单位过敏原颗粒中含有的致敏物质增多、致敏性增加,患者接触后产生的过敏反应进一步增强。
另外,气候变化还会导致大气中空气污染物浓度升高。一方面,气候变化导致的野火、沙尘暴、热浪等极端天气事件不仅增加了空气污染物的天然排放,还增加了因取暖或降温措施产生的人为排放,而且升高的温度和增强的太阳辐射会加剧光化学反应,导致在地面生成更多臭氧等二次污染物。另一方面,大气环流模式的变化增加大气停滞现象发生,削弱空气污染物扩散,提高局部空气污染物浓度。最终,这些空气污染物的增加会直接损害过敏症患者的呼吸系统,不仅降低患者免疫力,还提升了过敏性呼吸道疾病的发病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气候变化导致的强降雨增多,洪涝事件发生的频率和强度不断增加,从而使大气环境和室内环境的湿度升高,为霉菌生长提供了更适宜的条件,从而导致患者居住的室外和室内环境霉菌增多,而霉菌作为一种常见过敏原,可诱发鼻炎、皮肤过敏和哮喘等过敏性疾病发病。
03
过敏发病率上升有何原因?
记者:我国过敏群体逐渐增多,且呈年轻化趋势。过敏发病率上升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黄存瑞:过敏性疾病发病率受到环境、生活方式、遗传及免疫能力等多个因素的综合影响。
其中,环境因素可能是近年来过敏性疾病发病率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一方面,随着工业化发展,环境污染可能导致人体免疫系统异常反应增加,与过敏性疾病的发病风险和疾病严重程度息息相关。另一方面,气候变化加剧和城市化进程使环境发生快速变化。研究证明,城市人群过敏性疾病发病率高于农村地区,经济发达地区发病率高于欠发达地区。城市环境中多个危险因素可能会增加过敏风险,如长期接触汽车尾气、家装甲醛污染等有害的化学物质会加速过敏性炎症反应的发生。此外,气候变化导致的高温、强降雨等极端天气叠加城市化导致的人口密度高、热岛效应的风险,会对人群造成更严重的健康风险,提升过敏性疾病的发病风险。
生活方式的改变也可能增加过敏性疾病发病风险。比如,过度消毒和洗手可能削弱免疫系统适应性,使其更容易对无害物质产生过度的免疫反应;饮食结构改变可能增加人群的食物过敏;高压力和缺乏锻炼,以及吸烟、饮酒、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可能削弱人群免疫能力。
另外,过敏性疾病发生也受到遗传因素及免疫系统影响。家庭结构变化和人们的迁移可能导致人群过敏基因在不同地区传播。现代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暴露于免疫系统的刺激物中,如细菌和病毒,这可能导致免疫系统功能失调,诱发过敏症状。
04
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对过敏患者的影响?
记者:应对气候变化给过敏患者带来的不利影响,相关部门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黄存瑞:气候变化与空气污染同根同源,空气污染治理和“减污降碳”政策不仅有助于缓解气候变化,还能直接降低污染程度,改善大气环境。可推动新能源技术创新升级,加强对工业排放和车辆尾气控制,提倡绿色出行和低碳生活方式等。
科学合理的健康城市规划有助于应对过敏风险。应将减少空气污染物和过敏原暴露,以及抵御不利气象条件纳入基础公共设施设计和城市规划,避免三者的协同效应。
环境、健康和城市规划领域的专家应共同制订有益健康的城市建设方案,以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加强气候变化应对能力。具体来说,在城市建筑区和绿地的布局调整方面,建设降温通风廊道、城市森林步道、“口袋公园”等绿色基础设施,促进自然风和水体的散热功能,有助于缓解中心城区的热岛效应;还可以在交通繁忙区域和居民工作、学习、生活空间之间设置200-300米的简易缓冲区,减少人群空气污染暴露;致敏性植物的种植可能释放过多过敏原而诱发哮喘,在规划公共绿地区域之前调查人群敏感的植物类型和水平,在公共和私人绿地种植非过敏性植物,或在开花或花粉释放之前修剪树篱等。
应加强对极端天气、不利气象条件诱发的过敏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事前预防方面,加强对医疗从业人员和患者的宣传教育,提高其对气候变化与过敏性疾病的认识,从而主动避免极端天气和不利气象的暴露。事后治疗方面,如雷暴型哮喘往往常规用药和治疗手段效果不佳,应研究开发更有效的治疗方案,从而更好地抵御气候变化带来的过敏性疾病风险。
记者:您认为过敏患者应注意哪些问题,以更好地控制病情?
黄存瑞:患者需了解过敏源,并尽量避免接触过敏源。此外,还可以定期监测自我症状变化,记录症状发作时间、频率和严重程度,可帮助更好调整治疗方案。
可采取措施改善居住环境。如改善室内通风,在白天最佳通风时间,如冬季午后和夏季清晨打开窗户进行通风,使用家用空气净化器,降低室内各类污染物的浓度。针对室外极端天气和不利气象,应关注预警预报信息,在高温热浪、雷雨天气避免外出,在梅雨潮湿天气使用除湿设备等。
正确使用药物,也是管理过敏性疾病的重要一环。应根据医生建议合理使用抗过敏药物,如抗组胺药、类固醇、支气管扩张剂等。同时,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和副作用。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有助于过敏患者提高免疫力,改善疾病状况。均衡的饮食、适度的运动、充足的睡眠和压力管理都有助于加强免疫系统,减轻过敏症状。此外,还应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定期更换床上用品、保持居住环境的整洁等,以减少过敏源的暴露。
评论 16
Jeep一家 2023-09-12 发表于四川
“雷暴哮喘”是指雷暴天气发生后,短时间内哮喘发作病例显著增加的现象
仙境 2023-09-12 发表于四川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柒柒羽 2023-09-12 发表于四川
第一次听说,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