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张小军:梦里依稀亲人聚

封面新闻 2022-08-17 09:02 62181

文/张小军

近几年,家族里颇不安宁。

大前年,一个紧急电话,远在山西的大哥意外去世。匆匆奔丧,生离死别的钻心之痛在一个个埋葬的环节中层层痉挛。去年,又是一个紧急电话,在老家的二哥又突然去世。今年,姐夫又去世。一次次匆匆奔丧,同样的生离死别,雪上加霜的疼痛,让人窒息,让干涸的泪囊只剩下爆红的血丝。

在父母早逝的家族里,现在只剩下我和姐姐了。往前不敢想,往后更不敢想。但每每夜间那短暂的梦里,总是老家的情形,总是兄弟姐妹们在一起的陈年往事。

那一个蜗居在深山里,破旧但干净的院子,那一方至少三辈人用过褪了颜色的八仙桌,那一座土墙青瓦遮风挡雨的房子,那一条上学、外出必须要靠双脚踏行的曲曲折折山路,那一座当年做梦也想走出去的大山。一个杂粮面馒头,互相传递着吃;一地麦子,互相帮衬着收割、搬运;一本小说,围着大半圈伸长的脖子,聚精会神地阅读……一个个场景,一个个画面,像电影一样,声音、容貌都那么清晰,那样的触手可及。

然而,美梦总被惊醒,泪水常伴无眠。漆黑的夜里,摸着自己脆弱的心,细细倾听那一声声跳动。有人曾说,没有在黑夜里哭过的人生,不是完整的人生。但是,于我而言,黑夜里常哭的眼睛,何时才有幸福眷顾?

我们兄弟姐妹四个,长大之后为了生活各奔东西,也习惯了聚少离多。偶尔一个电话,也是简单地互相问候一下、报个平安。血脉里的深情,藏在传统的观念之下;生活匆忙的车轮,让彼此之间的沟通成了形式与模具。

但是,有事的时候,只要一个电话,再大的困难也挡不住一起处理事情的决心。在需要的地方,兄弟姐妹几个都会齐刷刷出场,有时甚至会异口同声地发出同样的声音。每当此时,大家都感觉到奇怪。也许,这就是所谓的血浓于水吧。

成长的路上,兄弟姐妹们陆续离开故乡,朝着自己的理想奋斗,各自走上人生道路。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尤其是四通八达的交通,让我们像蒲公英的种子一样,飘向省内外,成家,立业,养育儿女。但是,没有父母的兄弟姐妹们,就像没有根的树枝,摇曳自己的叶子,享受自己的阳光,背负自己的风雨,没有稳定亲情的固定理由。

岁月在不知不觉中一天又一天地消逝,我们有了自己的小家,有了自己的儿女,却从没想到死亡的恶魔离我们这么近,来得如此突然。50岁左右的大好年华,活生生地就成了两位哥哥人生的句号。

不愿回忆过去,不愿面对眼前的凄凉,更不愿去揭开内心深处血淋淋的疤痕。太痛苦了,泪水像经过黄连浸泡过一样。

但是,梦啊,却在不经意间伸出柔软的触角,常常与失去的亲人团聚,或一起干活,或一起出游,或欢笑嬉笑,或促膝长谈,血浓于水敞开怀,无所顾忌尽诉说。然后,总被一场惊吓催醒,睁大无助的双眼,静观生命的长夜漫漫。

长梦依稀,落笔无言。寸心波澜,落墨无泪。

【作者简介】

张小军,陕西省青年文学协会会员,铜川市作协会员,在《鸭绿江》《延河》等发表作品若干。

【“浣花溪”文学栏目征稿启事】

欢迎投来散文(含游记)、小小说等纯文学作品,诗歌因系编辑部自行组稿,不在征稿范围内。字数原则上不超过1500字,标题注明“散文”或“游记”或“小小说”。作品须为原创首发、独家向“浣花溪”专栏投稿,禁止抄袭、一稿多投,更禁止将已公开发表的作品投过来。作者可以将自我简介、照片附加在稿件中。邮件中不要用附件,直接将文字发过来即可。在封面新闻发表的部分作品会被华西都市报《宽窄巷》副刊选用。作者信息包括银行卡户名、开户行及网点的详细准确信息、卡号、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投稿信箱:huaxifukan@qq.com。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