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晓幸
封面新闻记者 王祥龙 刘虎
10月15日,由射洪市委、市政府,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共同主办的巴蜀文旅走廊百城行活动走进遂宁射洪市。作为特邀嘉宾,四川省文联主席郑晓幸在活动中发表题为《提升创新能力 培育发展动力 激发内需潜力 高质量推动文旅经济发展》的主旨演讲。他以射洪市作为范例,为遂宁甚至是全省的文旅产业在成渝双城经济圈大背景下的发展,提出真知灼见。
郑晓幸说,射洪的诗画酒等文化,是巴蜀文化中璀璨的一页,这里人文荟萃,文旅资源富集。促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要把握好文旅经济发展中灵魂与载体、形态业态文态之间、传统文化传承保护与创新时尚潮流等十大问题之间的关系,关系着文旅高质量发展的成效。
对于射洪市文旅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郑晓幸建议,着眼微旅游、微度假,夯实公共文化基础,围绕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加强基层文化阵地建设,激发近百万射洪人文化旅游的消费需求,寻求多方合力讲好射洪故事,进而吸引遂宁、成渝经济圈的游客,实现县域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10月16日,2021中国全民健身走大赛(四川·射洪站)开赛
【思考】
把握文旅融合发展中的“十个重要关系”
“公鸡母鸡”理论阐释景区产业布局原理
郑晓幸认为,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中,首先就需要把握“诗与远方”、“灵魂与载体”的关系。
“文旅融合,是诗和远方的结合。文化为魂,旅游是载体。”郑晓幸说,我们要防止在文旅经济发展中,文化被边缘。诗与远方,远方能够走多远?郑晓幸认为着取决于诗的”厚度”“韵味”、“品味”和“质量”。
近年来,文旅发展中,经济发展中的文化贫困,文化发展中的经济贫困,已经在一些地方显现。文化事业在文旅经济发展中受到削弱的现象应引起关注。
郑晓幸认为,在文化强国、文化强省的战略中,第一任务应是提升社会的文明程度、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在应对风险与挑战中,文化能彰显出强大的力量。因此,我们应当壮大公共文化服务的力量,努力繁荣文艺事业,加强基层文化创新活动,做好夯实基础的工作。
其次,文旅发展中,要正确把握形态、业态、文态之间的关系。郑晓幸认为,现在四川各地文旅发展势力强劲,但许多地方的文旅项目还仅仅在发展的形态上做文章。
“大家都在搞文旅小镇,但很少见到在业态、文态上深入,而业态和文态才是文旅可持续发展关键所在。”郑晓幸说,很多地方是有“形”无“神”,产业链条延伸程度差,对业态的配置、文态的研究也很少下真功夫。
射洪举办龙舟赛
关于业态的配置,郑晓幸以成都“锦里”为例,接地气地讲出“公鸡母鸡”的理论进行阐释。郑晓幸说,公鸡打鸣,母鸡下蛋。“公鸡打鸣”意在景区布点在游购娱上要以特殊优惠政策,注重引进具备留住游客、吸引吸引眼球的艺术工匠、大师、非遗传承人工作室、作坊等可以吸引游客、聚集游客的文态,母鸡则是提升经济收入,延长服务链条,带给游客舒适体验的基础业态。
到底布局多少公鸡?多少母鸡?如何配置?怎样吸引到公鸡来打鸣?这需要当地文旅部门、专家根据实际,潜心研究分析来做出部署安排。此外,也要注意形态、业态同质化的问题。
郑晓幸还重点讲到了传统文化保护传承与创意时尚潮流之间、非遗资源保护传承与活态应用之间、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与新文旅之间、文旅消费群体与文旅消费供给之间等八大关系。
【建议】
射洪应着眼微旅游激发内需
多方发力讲好射洪故事
郑晓幸坦言,从射洪的消费、街道陈列能够感觉到文化的寄生程度还不够。射洪由“县”到“市”,群众由“居民”到“市民”,每一个转身,都应该伴随文化格调、文化品味、文化消费甚至是文化认知文明程度的提升。
他建议,未来五年中,射洪要夯实公共文化服务的基础、壮大公共文化服务的力量,吸引更多的市民参与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强化群众对文化艺术的关注,进而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
郑晓幸认为,也需要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够有效激活社会的文旅内需。
“当下旅游的两个热词,‘微旅游’、‘微度假’。在后疫情时代的影响下,旅游是‘内循环’,即激活内需、扩大内需。”郑晓幸说,发展全域旅游,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激活射洪城区30万人,总数近百万人的旅游内需。对文旅经济发展极具重要性。
关于讲好射洪故事,郑晓幸认为,射洪县文旅资源富集、人文荟萃。但在讲好射洪故事方面,当地的能力仍然需要提升。
郑晓幸以荥经砂器的故事开头,表诉了讲故事的重要性,讲好了砂器故事,一个人的带来的产值,达到千万级。而射洪拥有国家级非遗的沱牌曲酒传统酿制技术,以及子昂文化和高跷等多项民间艺术,人文资源和生态旅游自然都非常丰富,讲好射洪故事素材储备充足。射洪需要深度挖掘这些资源的文化底蕴、文化内涵、文化扩张力,使其与文旅经济有机融合,形成快旅满游、体验式旅游项目。
郑晓幸表示,射洪可以利用好射洪人的资源,包括当代的文人。据他了解,射洪籍的中国美协会员、中国作协会员各有十位。射洪籍的中国书协会员有六位、省市级的美协书协会员则达到近百位。这些人,是支撑射洪诗画文化的基础。射洪要谋划如何吸引这些文人回乡,请他们利用特长,用手中的笔讲好射洪故事,提升转化能力。
此外,郑晓幸认为现在的文旅发展,需要线上、线下同行。文旅产业可以利用数字化,搞云旅游、云展览,以此串联当地知名景区,形成积聚效应。
郑晓幸说,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联系受众的力度和吸引到的关注度,超出他的想象。现在的年轻人,更多关注移动终端。射洪与封面传媒的合作,开展巴蜀文旅走廊百城行走进射洪活动,在他看来,是一种双赢。封面传媒利用其融媒体平台,使射洪文旅资源的传播发散力几何性增长,极具影响力和穿透力。
评论 0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