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万晓英:良师益友高建平老师

封面新闻 2021-04-09 15:10 50358

文/万晓英

下课后,回到办公室,拿出手机,好几个未接电话。

“刚才在上课,没有带电话,有事吗?”

“快来,高建平主席快不行了,现在过来,可能还能见上最后一面。”

放学,开车,来到高老师的住宅小区。刚进小区,就碰见了两位朋友,不用问,就知道他们刚从高老师家中出来。

“我们市政协马上有一个会议,快进去吧。楼层还记得吗?”“记得。来过好几次。”

高老师刚得病时,就代表民进德阳市委机关二支部和旌阳区作协来看望过几次。这条熟悉的小路今天不知是我的心急,还是焦虑,竟然找不到楼层了。问了两人,才得知。看见120救护车停在楼下,心中已有不祥之兆。

走进屋,里面已经有10多个人了,德阳市作协班子成员和高老师的生前好友都来了。看见高老师夫人姚姐,我的鼻子一酸,眼泪还是情不自禁地流了出来。稳了稳情绪,和作协副主席钟正林一起走进了高老师房间。钟老师说,没什么,高老师就像自己的亲人。

……

“高跟鞋踏碎小路的寂寞/孑然的影子被脚步拉长/雨的轻音乐随乌云演奏/湿了她的心事/湿了过去和现在的事情……”读着这首《变奏》一诗,心中有着太多的感触。我的这首处女作1988年4月发表在高老师主编的《德阳文苑》上。还记得当我拿到这份报纸时的激动万分,还记得我大声朗读时的汹涌澎湃……

小小说《邂逅》(1990年6月),诗歌《夏雨》(1991年7月),诗歌《无题》《阴凉的相思巢》《心泪》(1994年3月、4月)相继发表在《德阳文苑》上……翻开我的这本发黄的作品剪辑簿,《德阳文苑》占据着重要的篇幅。也就是从那时起,我的文学生涯翻开了重要的一页;也就是从那时起,高老师就成了我的良师益友。

后来,和高老师的作品陆续在《汉语文学》《榕树下》等网站碰面,每当看见高老师的作品时,都要认真地读上好几次,然后在网站上向高老师请教一些文学上的知识,交流一些心得体会。高老师亲切的话语中,满含着对我的鼓励和支持。那时的我,感觉人生最大的快乐莫过如此了。

多年后,当我从乡村小学调到城里,才见到了既陌生又熟悉的高老师。

再后来,我加入民进,被分到民进德阳市委机关二支部。加入民进,是一件高兴的事,更让人高兴的是,高老师也在机关二支部。我们不仅是同一组织,还在同一支部里。

高老师是民进德阳机关二支部首任主委,但已经退下了。高老师带领的支部不仅是民进德阳市委优秀支部,还是省优秀支部。作为主委,他不仅积极建言献策,关心民生问题,撰写的社情民意、新闻信息经常被民进市委、省委采用。

我当选机关二支部副主委后,经常向高老师请教一些支部的问题。高老师每次都是不厌其烦地帮助我,指导我。支部的每次活动,他也是积极参与,建言献策。

旌阳区作协起步得晚,发展得晚。我还记得2019年3月,他参加区作协的探访古绵竹城遗址黄许采风活动上的建议,还记得和高老师一起走在乡间小路上的亲切交谈。作为德阳市作协主席,他非常关心旌阳区作协的成长,经常了解区作协的发展情况、会员情况、作品的发表情况等。

如今,高老师走了,永远离开了我们。网络上,是铺天盖地纪念他的文章,朋友圈中,到处是他的音容笑貌。人们忘不了他的优秀作品,朋友们忘不了他慈祥的面容和亲切的话语。他虽然走了,但是永远不会走远;他离开了,但是他高大的身影永远在朋友们的心中。

我也以此文章来纪念我心中永远的良师益友高建平老师。

【作者介绍】

万晓英,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德阳市旌阳区作家协会主席,《旌城》杂志执行主编。出版诗集《淡淡的紫薇花》,散文集《情感咖啡屋》。有诗歌、散文、小说在《特区文学》《四川文学》《青年作家》《星星》《天津日报》《中国铁路文艺》《四川诗人》等报刊杂志发表。有散文、诗歌获奖,诗歌被收入《2019四川诗歌年鉴》《袖珍诗千首》等集子。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