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史志㊼访谈启示录|新冠肺炎遗体解剖第一人刘良:解剖前医生只能“盲打” 法律仍有空白需填补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0-04-20 14:30 91866

封面新闻记者 田雪皎 梁波 王祥龙

战疫关键词

病理解剖

人体病理解剖是病理部门的常规业务之一,在最终明确疾病诊断和寻求病因上有绝对不可替代的指导作用。病理解剖一直作为解释死因、厘清困惑的终极手段而备受重视。同时,病理解剖还是病理学教学的核心内容和知识来源。

战疫人物志

刘良

新冠肺炎遗体解剖第一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法医学系教授。在国家法律政策允许下,并征得患者家属同意,2020年2月16日凌晨3时许,全国第1例新冠肺炎逝世患者的遗体解剖工作在武汉金银潭医院完成,并成功拿到新冠肺炎病理。刘良教授团队承担了解剖任务。

新冠肺炎遗体解剖第一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法医学系教授刘良

打开第一具新冠肺炎逝者捐献遗体,法医看到了什么?

“终于弄清楚了‘敌人’的进攻路线。”3月31日,在接受封面新闻专访时,新冠肺炎遗体解剖第一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法医学系教授刘良表示,这一次解剖终身难忘,他和团队的解剖方案,也无偿给了乌克兰法医。

为什么有患者无症状?为什么有患者复阳?还有什么问题待解?经过10多例遗体解剖,刘良和团队从中找到了答案。新冠肺炎第七版诊疗方案在关于重症、危重症患者的治疗部分,强调“根据气道分泌物情况,选择密闭式吸痰”,也与刘良解剖发现新冠肺炎逝者肺部存在大量黏液,主张引流的观点一致。

解剖之难

解剖仅有口头授权  缺乏法律细则支撑

封面新闻:解剖新冠肺炎遗体的想法,是什么时候开始形成的?

刘良:从2019年12月30日就开始做准备,从群里看到了那例不明肺炎的报告。我们单位对这件事可能比较敏感,一看那个报告,当时就说要赶快准备好解剖。

封面新闻:为什么会那么早呢?

刘良:职业敏感,那个事情曝出来,马上就跳起来了,因为类SARS,是非常恐怖的事情。

封面新闻:2003年的SARS,你们做过吗?

刘良:我和周亦武(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法医学系副主任)就搞过一次。但是那个人临床上还是疑似,我们按疑似做的,做出了就是SARS。所以这一次来的时候,我们觉得就可能差不多是新冠肺炎了,1月24日,大年三十,一场大疫情爆发成现在这样了。

封面新闻:为什么会职业敏感第一反应就要做好准备?

刘良:法医除了刑事案件以外,大量的就是传染病。

封面新闻:但是2月15日才做成第一例。

刘良:2月12号左右有一个,家属想做,后来调解了。当时家属提出解剖是为了打官司,最后没有做成。

封面新闻:真正可以做第一例时,当时是什么心情?

刘良:2月15日晚上9点多,接到金银潭医院的院长张定宇电话,很激动。但是,我们团队成员散在各地的,有人在武昌,我在汉口,还在阳逻的。当时封城,车子不通,人也不能出去,手续都没办,好在是晚上,我悄悄摸出来的。4个人赶到金银潭医院,已经11点了,有一点突然袭击。

封面新闻:还是很顺利?

刘良:我们早作准备了,但是没想到那么快,其实还是费了一老鼻子的劲了,到处求爹爹告奶奶。

封面新闻:为什么会这么折腾呢?

刘良:一部分人想做,包括医学界,但有一部分人不想。这是一个乙型传染病,按甲型管理,解剖要有安全的环境,相当于我们安全三级实验室的环境,全国没有一个,这是传染病和解剖相关法律明确规定的。

我们已经跟医院谈好了,院长已经同意了,过两天又说不行,他那里不能解剖,因为法律规定,传染病遗体殡仪馆马上要拖走,拖了以后直接火化。我们在哪一时间段做解剖?是在殡仪馆来之前做,还是殡仪馆拖走的路上做,还是到火葬场做?这涉及到很多部门,比如说在路上做,在车上做?殡仪馆的人敢承担这个风险吗?殡仪馆说我们没有接到民政部门的通知,你们不能做。所以,遗体离开医院就不能做了,那就在离开医院之前,肯定有一两个小时宝贵的时间,但新问题来了,在哪里做?

封面新闻:医院没有解剖室?

刘良:医院哪有解剖室,院长说不行,在我这儿做了以后,本来就有病人,还有人可能会感染。达标的解剖室没有,现在按照这个法律来抠,我们都没有法律支撑。至今,我们也没有收到公开发文,按传染病法,解剖人员要有资质,房屋要有条件,可这些没有配套的法律细则,我们哪有这个传染病解剖资质,全国都不知道在哪个单位办证。法律条款滞后了。

封面新闻:那后来怎么又行了?

刘良:这样下去不行啊,我们通过官方提了很多报告,也通过省卫健委跟国家卫健委沟通。2月15号上午开了一个紧急会,湖北省卫健委加上几个医院的一起开,就谈这个尸检的事情。会上达成了一致意见,尸检肯定要做,而且要快做,你看前六版的诊疗方案,上面没有病理,这不是开玩笑,都没有搞清楚敌人是什么玩意儿。

要求赶快做,我们就提了一个方案,卫健部门提出能不能到金银潭医院去,第一那里死亡比较多,第二个他们有一个负压的病房。然后他们就跟金银潭的院长打电话,请医院配合,他们也动员逝者家属,我们只负责解剖。相当于口头授权了,然后说第二天发内部通知,我们以为至少等到下午发了文,最快第二天做,哪知道当天晚上就可以做了。所以我们还没有看到正式文件,就是口头上的。

封面新闻:到医院就很顺利了?

刘良:还算顺利。我们也预先购了一些防护物资,按照三级防护,解剖和防护装备一直放在我车后面。但其实当时我们都不会穿防护服,还专门学了十几分钟。实际上我们去的时候,心里真是没有底。

刘良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法医学系副主任周亦武(左)

解剖发现

病毒也像细菌 早期患者可能无症状

封面新闻:打开尸体,你们第一眼看到了什么?

刘良:新冠肺炎嘛,肯定肺是重点。大家都知道毛玻璃、大白肺、咳嗽、呼吸困难。打开胸腔后,正常的肺在胸腔里面,跟胸壁之间有一个空隙,这种肺鼓起来肋骨会压下去,所以肺上有肋骨压痕,这个人的肺很胀,但又不像溺水的那么胀。颜色上,正常的肺是粉色有一点透白,他的是暗红色的。正常的肺摸上去像海绵一样,因为有气,这个肺摸上去就像肉一样的,很实。再切开肺,从断面上涌出很多黏液一样的成分,是水肿引起还是气道里的,要用显微镜看,小气道里面还有一些像果冻一样的东西在。肺的病变外面比较重,靠近中央的肺门的地方稍微轻一点,靠近背部的比较重,靠着胸前的比较轻,下面一段比较重,上部的肺要轻一点。

跟正常的感冒比较,感冒一般是上呼吸道下去,会引起咳嗽、咽痛、咳痰,这个病毒也是肺,但完全是反着来。他从外周往肺门去,从下呼吸道往上呼吸道走,所以他不流清鼻涕,也没有打喷嚏,因为上面没有刺激,第二个他咳嗽,会有干咳,没有痰,我们上呼吸道会有咳痰,会咳出来,他没有。再一个他发烧,他不像我们这个感冒发烧,伴随着马上出来的,实际上等他发烧的时候,他的病变已经开始好多天了,所以我们叫沉默型轻症。很多人在发烧之前的症状就是有一点干咳,有一点胸闷,最大的症状是疲劳乏力,偶尔会有肌肉疼痛,还有一些腹泻的表现,完全是一个非典型的病毒肺的表现。所以当他在沉默型的时候,就有传染性,发展到第二期的时候,肺的代偿性已经不行了,缺氧马上就出来了,快速往重型、危重型发展。

还有为什么不咳痰,因为他上呼吸道没有问题,他都堆积在下面边缘,没有刺激,咳不出来,为什么采咽拭子采出来是阴性,咽喉、颊黏膜、鼻黏膜,因为他的病灶不在这里,在下面。就像一棵大树,病变发生在叶子的边缘,很难看出来。只有他猛咳,咳出来的东西可能呈阳性,还有的肺泡灌洗液,一次两次都是阴性的,第三次是阳性的。另外最可怕的事情,我们出院的标准是两次阴性就可以了,两天之内,三天之内阴性,出去以后又变成阳性了,到底是这个试剂不行,还是采集的东西不行?到底是复阳了,还是根本就是阳性?

根据我们的解剖,有医院医生对一位轻症患者肺部吸痰,并用纤维支气管镜进行观测。10分钟的观测过程中,从鼻腔通过器官进入肺部,前8分钟可以看到上呼吸道光滑没有异物。纤支镜继续深入,随后2分钟,白色的黏液被吸了出来,很粘稠的痰液,还很有韧劲,像抓鳝鱼抓泥鳅一样。其实,很多医院也进行了吸痰,但是只达到4-5级,是没有纤支镜的盲吸,没有达到12级,所以可能就没有吸出黏液来。我们也做了试验,这种黏液最怕酒精,一遇到酒精马上就化掉了。

封面新闻:也有人说对其他器官有损坏。

刘良:对免疫系统是有的,还是直接伤害。如果是一个年轻人,没有基础病变,他脏器的功能受损不是主要的问题,缺氧才是核心,这是我们说的标和本的问题。

基础病变的发作是有条件的,长期疲劳、运动过量等情况下才发作。氧跟不上,肺出现了持续乏氧状态,整个身体一直在缺氧状态下,心脏、胰腺、肝脏、肾脏等器官,自然会出现一些应激状态,所以不要把矛盾的主要问题放弃了,核心问题还是肺出了问题,氧供不上去,引起肌体一系列的紊乱。

所以说,经过第一具到现在十多个了,全国范围内有二三十个了,从一定程度直接改变了医护人员对这个病毒“盲打”的状态,就是作出了病理该做的事情。短期把我们现在救急的事情解决了,比如说这个病到底引起器官哪些脏器受损,比如说肺、脾等问题,还有继发性改变,全身的血栓、肝脏、肾脏,血管内皮的受损问题,也可以看到病毒分布情况,但是我们还有没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呢,这个人远期效果怎么样,比如他的肺还能不能恢复。

封面新闻:你们看到这个病毒最可怕的地方在哪?

刘良:这个病毒有兼容性,它既像SARS在攻击你的肺,也像艾滋病在攻击你的淋巴系统,一般的病毒很难这样。某种程度上它又像细菌,病毒感染治好以后,肺功能是完整的,结构不破坏,细菌会引起化脓,就像房子的水泥板被打掉了,所以有毁坏性的。它既有病毒的逃逸性,能潜伏到你身体里面去,又有细菌的攻击性,像换了一件新武器,攻击你的器官。

持续关注

病例样本不全 愈后是否可评残

封面新闻:这次解剖中,觉得还有什么遗憾?

刘良:有一部分年轻人去世了,我们还不知道为什么,我们解剖的没有年轻的。小孩子的病例也没有,孕妇病例也没有。

封面新闻:大概都是什么样的年龄段呢?

刘良:最小的51岁,最大的86岁。

封面新闻:所以,你们的关注还会有很长一段时间?

刘良:我们肯定持续关注,我们法医的优点在什么地方?将来这些病人中,如果某一天因为民事纠纷、刑事案件发生,去世之后可能要做解剖,所以我们要有长期关注的意识,一两年之内都会去问病史,新冠肺炎得过没有。

封面新闻:现在全国才20多例,能代表全部规律吗?

刘良:刚刚说了,病例不全嘛,但大部分的规律应该是那样的。解剖的遗体中,80%、90%的病毒都还在体内。现在我们找到的规律是大部分,医学上讲统计学,10个里面8个有,10个里面9个有,那我们就该认它了,也可能有特殊的个体,但大部分是走这条线的。

不过,个例爆发的其实也很有价值,我们有时候关注是95%的人,但往往这5%的人是可以做突破性的东西,他为什么肺没有问题,他还死了?

封面新闻:您前面也提过传染性疾病,逝者捐献遗体也很困难。

刘良:我们也提过建议,第一还要经过家属同意。但是,我们可以在法律上立一条规矩,不明传染性疾病导致患者去世,应该强制性要求临床医生和家属谈一次话,动员他做尸检。如果家属不愿意,在突发事件的时候,国家应该有权利强制性地做解剖。

封面新闻:还有什么是值得今后关注的?

刘良:我们解剖发现最可怕的就是黏液,它堆在肺泡和气道里,影响通气和换气,如果没有清理出去,最后变得很硬很实,你的肺就完了。即便是已经转阴出院了,这一堆垃圾还在里面放着,就像海啸过后,瘀泥没有冲出房间,房屋空间就变小了,病走了,肺却还不到原了。那么,这个人将来是不是涉及到评残的问题?他上楼梯下楼梯都会喘气,可能是只有半条命了,生活质量很差,这种你给他评什么残呢?怎么评呢?

评论 11

  • 柚子茶叶 2020-04-20

    谢谢负责解剖的医生,因为你们也是冒着生命的危险来了解新冠的病理,以便可以更好的挽救患者的生命,你们也是当之无愧的英雄,致敬

  • 麦子酱 2020-04-20

    其实刘良教授自己就是关键时刻奋不顾身无私奉献的白衣天使。 一直以来,每逢危难,中华民族总会涌现一批仁人志士,为国为民,无私无畏,勇往直前。

  • 桔子酱 2020-04-20

    刘良老师来过我们学校开讲座 真的是很好的老师 感谢家属,也感谢为此付出刘良老师和所有医护人员你们辛苦了

查看更多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