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熊英英
疫情过后,企业品牌建设有何新内涵?品牌战略该如何重建,才能让企业更好的发展呢?
12月24日举行的“2020成渝双城经济圈品牌大会”上,四川省工商联党组成员、副主席陈建指出,品牌力才是企业最好的风险免疫力,越是疫情期间,市场资源越是向头部企业聚集,因此企业更应苦练内功,加强品牌建设。
陈建指出,年初疫情爆发给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巨大的难题和挑战。即便如此,以高质量发展为特征的中国经济品牌化的发展方向并没有改变,无论是实现高质量发展,还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加强品牌建设都正当其时。
“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品牌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品牌更重要的外在表现和内涵要求。”陈建提到,疫情发生后,四川民营积极履行社会担当。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共有4200余家民营企业踊跃捐赠,驰援抗疫一线,累计捐款捐物达8.5亿元,为疫情防控作出了积极贡献,也彰显了自身品牌价值。
如何推动“四川造”优质品牌走进千家万户?就此,陈建也对广大民营企业也提出几点建议:一是树立品牌意识,勇于创新。推动企业品牌建设健康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坚持创新驱动,激发内生动力。尤其是增强企业的技术研发能力,以技术创新打造自身品牌优势,力争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权。
其次,推进数字化转型。广大民营企业应充分学习、利用“5G”“大数据”“区块链”等先进技术,打造新模式新业态,不断赋予品牌新的内涵,借助数字化转型实现更新更强的品牌力。
她还指出,企业应将品牌建设与社会责任紧密结合。广大民营企业应进一步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塑造企业形象,将品牌经营融入到“忠诚企业、奉献社会”的追求之中。
评论 1
fm1066571 2020-12-24
[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