阆中被宋代状元写诗赞过的李子遇滞销 第一书记求助:别让乡亲们的果子烂地里|云求助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5-07-04 16:03 120843

四川阆中江南街道田公社区佘家沟的李子。(拍摄:谢杰)

封面新闻记者 谢杰

“我们村有阆中规模最大的李子产业园,种植有10万多棵李子树,其中有140多株百年李子树都在挂果。但以前签的采购协议到期,今年树上的果子怎么抢抓最佳采摘期卖出去呢?”

7月3日下午, 四川阆中江南街道田公社区佘家沟,第一书记莫征宇站在地里,手里摘着熟透泛红的李子,嘴里给乡亲们加油鼓劲,脑子里则想着——这批次50多吨青脆李,怎么卖。

莫征宇代表乡亲们向封面新闻云求助平台求助:“希望大家帮帮我们,别让乡亲们果子烂地里!”

从清朝开始种李子的山沟村

果树,是这里的“传家宝”

“叔叔嬢嬢们,又发布高温预警和雷雨天气预报了,红透的果子快摘,别被晒干了或者被雨打掉地里了!”

7月3日下午5时许,  四川阆中江南街道田公社区佘家沟,村民们趁着暑气渐弱,收起李子来。

西华师范大学派驻阆中江南街道田公社区的驻村第一书记莫征宇,一边提醒大家,一边加入摘收李子的队伍。

西华师范大学派驻阆中江南街道田公社区的驻村第一书记莫征宇,代表乡亲们求助。(拍摄:谢杰)

“佘家沟种植李树历史悠久,可以溯源至清代嘉庆年间。”收完当天的李子,莫征宇告诉封面新闻记者,佘家沟位于距阆中城区约7公里的山沟里,这里风景秀丽、人文厚重。清代嘉庆年间就已经开始种植李子,此后逐渐形成规模。宋代阆中状元陈尧叟曾盛赞这里的李子:甜于糖蜜软于酥,阆苑山头拥万株。叶底深藏红玳瑁,枝边低缀碧珊瑚。

种李子,是这里的“传家宝”。

经过几代人的传承发展,佘家沟李子产业园,成为阆中当地最大的李子产业园。 目前,李树规模已达1100余亩。现今挂果的10万余株中,100年以上的老李树100余株,50年以上的李树400多株。

依托这些“老树”,和祖辈流传的种植方法,佘家沟李子产业园应运而生。除本地土李子外,还有玫瑰李、苹果李、青脆李、脆红李、皇冠李等10多个品种。

在这里,李子是乡亲们的“致富果”。这几年,带动村子越来越和美兴旺。

四川阆中江南街道田公社区佘家沟,村民们正在采摘李子。(受访者供图)

50多吨青翠李迎来佳期

全村找销路,“不能让果子烂地里!”

但最近,乡亲们犯了难:今年李子怎么卖呢?

“前几年是订单销售,但签约采购协议今年到期,采购方今年来考察时,李子树还没挂果还不出品相,于是选择签约了村里创新发展的羊肚菌。”莫征宇为羊肚菌感到高兴,但也着急李子销路。

“从4月底,我们就开始找销路,全村都发动起来了。”莫征宇介绍,找果商自荐、线上直播、农贸超市跑销路等,大家都尝试了。5月底6月初,第一批次脆红李成熟,保住了销量。但眼下,量更大的青翠李,销售却更难。

6月以来,天气热、雨水少,天干导致这批青翠李个头小,品相不好。推销李子时,大家把照片发过去,之前的销售方都嫌卖相不好。

“但事实上,由于光照多,今年李子虽然个头小,却口感更好,口味依旧纯正、味美多汁!”可也正是因为个头小,导致品相一般。这两天,果农们正在摘收辛苦一年的果实。

“眼下正是青翠李最佳采摘销售期,预计青翠李有50多吨。但近期天气常是高温或暴雨,我们就希望快点找到销路。”莫征宇代表乡亲们向封面新闻云求助平台求助:“希望大家帮帮我们,别让乡亲们果子烂地里!”

莫征宇表示,希望大家能助果农们一臂之力,如果能有水果超市或者李子深加工企业,也欢迎到有百年种植历史的佘家沟来实地考察。

有意愿的读者网友,可以在网络平台搜索“阆中佘家沟”,联系官方工作人员。

封面新闻“求助报料平台”


参与方式:


1

扫描下方小程序码,填写详细内容,即可求助、报料。


2

打开“封面新闻”客户端,点击底栏“求助报料”按钮,进入求助、报料页面。


3

可以私信封面新闻的官方微博、微信或抖音账号,发起求助、报料。


4

您还可以拨打热线028—86969110,进行求助。


封面新闻将24小时实时解答、跟进,并提供相关协助(为保护隐私,相关信息将会保密,请放心)。



评论 2

  • 嘿嘿呼啦啦 2025-07-04 发表于四川

    好吃不?

  • real 2025-07-04 发表于四川

    看起很好吃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