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永康演唱会因涉毒旧闻被举报下架!底线问题岂容“年代久远”淡化?|文艺评论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5-09-16 17:50 448678

文/徐语杨

近日,歌手苏永康原定在温州举办演唱会,有网友举报其曾涉毒引发舆论关注。据媒体报道,浙江相关部门已回应其演出审批合规,但舆论依然反应强烈。目前该演唱会已经全面下架。

有部分人认为,苏永康涉毒一事已过去20余年,且他当年积极悔改,这些年也一直投身公益,是很正能量的歌手,网友们又何须“咄咄逼人”“揪住旧账不放”呢?事实上,这并非不给人改过自新的狭隘,而是民众集体情感的坚决捍卫。涉毒行为是对法律的公然违背,是对生命的漠视,也是对社会秩序的破坏。

如果涉毒问题因“年代久远”“艺人已改过自新”而自动合理化,这个口子一开,相当于向公众传递一种极危险的信号:只要时间足够长、只要事业仍有市场,哪怕曾经触碰底线,仍可以重新成为被追捧的对象。这种信号无疑会削弱毒品警示教育的严肃性,甚至可能误导部分受众形成“沾染毒品并非不可饶恕”的错误认知。

我们固然鼓励曾经犯过错的艺人积极悔改,重返生活,但这并不等于公众必须接受他们重返聚光灯。在个人层面来说,苏永康积极转变当然值得肯定,社会也应当为真心悔过的人提供重新开始的机会。然而,“重返社会生活”和“重返公众舞台”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

公共舞台是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公共资源,它不仅是艺术表达的场所,更代表着社会认可。社会公众能接受苏永康正常生活、开展工作,甚至也愿意支持他,但这和不愿意接受他继续作为公众人物享受鲜花和掌声,两者间并无矛盾。这不是大家“心胸狭窄”,而是对社会价值观的维护和对底线问题的清醒认知。

再有,虽然法律并无对涉毒艺人重返舞台有明令禁止,但“合规”是否就“合理”呢?合规是最基本的程序要求,合理才是既符合程序也符合人民情感诉求的。我们也希望各级审批部门尽快建立更加统一、明晰的标准,对涉毒艺人一视同仁。

艺人名利双收的背后,必须是如履薄冰的自我要求。一次涉毒,终身留痕,这不是社会苛刻,而是作为公众人物必须付出的代价。近年来,不断有艺人乃至极为知名的“流量”艺人触犯法律底线,践踏公众情感。艺人及其团队应当清醒认识到,只有加强自律、珍惜羽毛,艺术之路才会长青。试图通过时间淡化错误、试探底线,最终只会遭到公众更强烈的反感和抵制。

苏永康演唱会被举报一事,从根本上说并非针对他个人,而是社会集体对毒品问题“零容忍”态度的再次彰显。

另一方面,我们也注意到一些非理性的声音:部分网友“激情开麦”,对苏永康进行超出批评范畴的人身攻击与辱骂。这种行为同样不可取,且偏离了事件应有的讨论方向。理性的批评、基于原则的抵制,其力量远胜于污言秽语的情绪宣泄。一个成熟、文明的社会,既能坚守底线不让步,也应该拥有就事论事、不堕入暴戾之气的理性。

评论 2

  • 悠悠李子 2025-09-16 发表于四川

    [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

  • 说个正事 2025-09-16 发表于四川

    公共舞台影响力极大,为避免错误引导青少年,支持浙江文化局审核决定!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