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院士“支招” 四川产业发展 他们说了这些内容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0-09-18 10:53 45482

封面新闻记者 刘秋凤 罗田怡 实习生邹阿江 张弋凌宇

9月17日至20日,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指导,四川省委、省政府主办的“四川省创新驱动发展两院院士四川行”活动在成都举行。140多位川籍院士、在川院士和与四川有合作项目、合作意愿的院士受邀出席此次活动,共谋四川高质量发展大计。这是截至目前全国省级层面规模最大的一次“院士地方行”活动。

9月17日,4名院士在成都接受了记者采访。他们包括电子信息领域的邬贺铨院士和侯朝焕院士,生物医药与现代农业领域的樊代明院士,先进材料与装备制造领域的干勇院士,他们从三个不同的领域分析行业最前沿信息,并从专业领域为四川的产业发展支招。

电子信息行业

院士邬贺铨:做更有特色的5G应用

邬贺铨院士

“现在大家说5G,往往提到一秒钟下载一部高清电影,实际上那是一种宣传,而非一种刚需。”中国工程院邬贺铨说话很实在。他认为,“对于个人来讲,干嘛要一秒钟下载一部高清电影,用1分钟甚至5分钟也是可以的。”

现在用4G在手机上看电影,也很顺畅。为何要发展5G?可能有些人会有这样的想法。邬贺铨认为,这和4G发展之初,有些人认为3G已经够了,是一个道理。这是因为相关的应用还没有发展起来。

“跟大家密切相关的是远程医疗,将来的无人驾驶等应用。实际上,在内蒙的一些矿区,因为道路较危险,无人驾驶可以得到很好地应用。未来,危险的、辛苦的、有污染风险的、无聊的工作全都可以用智能化的机器人服务。”邬贺铨说,此外,还有虚拟现实技术应用等,5G可以进一步的发挥作用,可以让我们工作生活更舒适一点。

此外,医疗资源的不均衡是一个长期的事实。通过VR的培训,5G办法可以让边远地区医疗水平得到适当的提高。邬贺铨以救护车为例,如在救护车上装配5G,可以实时的把救护车上病人的状况、医疗影视图像直接传到医院,医院可以最快指导如何进行救治。5G在远程医疗上的应用,可以实现可靠性高,时间短的作用。

5G在防震减灾的应用领域,邬贺铨提到一种办法,无人机带上5G的高清摄像头,对风险地带进行扫描,通过定位和遥感,收集预警信号,并对地质灾害进行预测。

“汽车产业在四川发展不错,未来汽车就是一个带轮子的移动智能终端,是一个运动中的大型计算机。”他说,未来企业也需要5G提供快速的网络信息。

针对四川如何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如果四川下定决心,可以在全国做出更有特色的5G应用,市场前景很好。”邬贺铨说,现在是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黄金时期。面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历史机遇,从电子信息产业结构和上下游关系来讲,成渝是互补的。两地的协同可以使市场腹地更大。

中国科学院院士侯朝焕:

四川应大力发展系统芯片产业

侯朝焕院士

侯朝焕院士出生于四川自贡,195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是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研究员,信号处理和声学专家。在侯朝焕看来,微电子产业是随着超大型规模集成电路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就产业发展领域而言,产业必须走高端、高质量发展的道路。

“四川在元器件、集成电路、晶体管、电子管等方面发展比较早,投入比较大,发展得不错。” 侯朝焕表示,四川电子信息产业具有坚实的基础。

此外,除了培养本地的年轻一代专家挑大梁之外,相关的产业配套体系也应及时跟进。侯朝焕还提到,现如今无论是发展物联网领域还是人工智能领域,归根结底都要注重系统芯片的发展。他希望,四川应该注重芯片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要大力发展系统芯片。

对四川未来电子产业发展,侯朝焕建议,四川应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此外,侯朝焕对四川将构建与院士合作服务长效机制表示了肯定,认为通过在四川建立院士工作站,院士能够起到指导作用,对本地该产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生物医学

院士樊代明:加快创建整合型健康服务体系

樊代明院士

“这并不是我第一次来四川了,一直以来,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通过此次交流活动,140多位院士相互交流,将对未来四川项目引进、人才培养起到重要作用。” 中国工程院院士、空军军医大学西京消化病医院院长樊代明告诉记者。

虽然樊代明出生于重庆市,但在他看来,自己同样是一名四川人,“作为一名川籍院士,更应该把自己的家乡建设好。”

樊代明表示,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和发展,不仅人民的生活习惯正在发生改变,医学也在发生相应变化。“例如现代的很多疾病,造成的原因是多因素多方面的,针对这样的情况,一个国家或一个相关专业专家的单打独斗将不再起效,只有建立整合型的健康服务体系,才能应对接踵而来的医学挑战。”

整合型的健康服务体系包含哪些要素?樊代明告诉记者,整合型的健康服务体系涵盖了医学的方方面面,例如整合型的医学研究体系、医学教育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学预防体系、将这些体系根据人类健康需求发展进行整合,就能形成新的健康管理服务体系,助于中国医学走在世界前列。

“我们已在四川设立了整合医学中心,在远程会诊、学术活动、科研项目等领域都建立了联系,未来也将继续加强交流与学习,定期开展培训、进修等活动。”樊代明谈到。

同样在9月17日,成都中医药大学发展战略院士专家咨询委员会成立。根据框架合作协议,11名院士重磅加入,组建学校发展战略高端专业智库。这11名委员均为生物医药领域领军人物,其中樊代明任主任委员。

“西医与中医本就是一个取长补短,相互学习的过程。” 樊代明表示,当前,四川正在建设中医药强省,在建设过程中,不妨向吉林、云南、贵州等省份学习,取长补短,充分利用自身优势资源,多角度多方面地建设中医药强省。

先进材料产业:

院士干勇:应采取集群式发展 建一套完整且长久的产业链

干勇院士

“在新材料发展领域,四川省应该在中国产业核心短板上发挥作用, 做出一定贡献,四川省也有基础条件和能力去完成这样的使命。”9月17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干勇在成都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作为四川人,我非常关心四川的发展,特别是新材料领域的发展。”干勇坦言,四川是一个能源大省, 其钒钛和稀土资源一直以来分别位居全国第一和第二,石墨矿产资源探明储量也位居全国前列,而石墨资源、钒钛资源、反稀土资源都是制作高端材料的必须原料,在战略资源都相对丰富的条件下,四川省更应在中国新材料领域作出贡献。干勇认为,“突破瓶颈制约需要开放合作,吸收高端技术产业模式和重大科技成果是当前四川省下一步在新材料领域发展的重点之一。”

“四川省拥有众多院校,人才资源丰富,但还缺少一个创新型的大平台去引进顶尖的人才和团队。”干勇院士认为,四川省在新材料领域应采取集群式发展,单打独斗不是长久之计。一套完整且长久的产业链包括高端技术、高端材料、高端装备企业,同时还要引入大量的投资机构、人才团队,并充分利用以工业互联网为代表的高效率的运转体系,快速发现转化科研成果。目前,四川省政府对新材料领域的发展重视程度都很高,但从规模而言大多都是城市层面的单点发展,干勇院士认为,眼下应调动整合资源,形成规模效应,“一盘棋”谋划效率更高,效果更好。”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