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成都环保“大脑”、揭秘落叶三种用途……10余家主流媒体“碳”寻成都绿色生态之道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2-11-05 10:55 79823

媒体团参观成都市生态环境指挥调度中心。

封面新闻记者  杨芮雯 摄影报道

推窗遥望雪山、蓝天白云相映成趣、天府绿道重构城市版图……良好的自然生态本底,勾勒出“雪山下的公园城市”大美画卷。

11月3日,“共筑高品质生态圈 共绘都市圈蓝图”媒体行活动走进成都,来自中央、省市的10余家主流媒体深入探访成都生态环境保护特色点位,一起探寻成都的“绿水青山”答案。

智慧赋能 环保“大脑”“数治”生态环境

在宽阔整洁的道路旁,可能藏着监控机动车尾气的“千里眼”,在入河排水口装着AI“眼睛”,24小时监测河道水质……生活中,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在潜移默化地让城市变得更加低碳。

本次活动第一站,采风团走进了成都生态环境保护的“中枢大脑”——成都市生态环境指挥调度中心,看成都如何“数治”生态环境。

媒体团参观成都市生态环境指挥调度中心

调度中心电子大屏上,成都市域地图正实时更新着环保数据。点开其中某个点位,可实时看到监控画面,由平台分析该点位是何原因引起的污染值偏高。

“大气污染监测、溯源是难题。”成都市环境应急指挥保障中心主任贾滨洋说,数治环境大气系统通过整合各类监管数据,传统巡查,并结合走航、激光扫描、遥感、电力报警等科技手段,建立了智慧生态环境、智慧工地、智慧水务等平台,形成了可视化、系统化、高效化的工作体系。

该平台具体能监测哪些数据?实现哪些功能?工作人员演示介绍:“这是分布在成都周边各点位的PM2.5、PM10监测数值。切换到智慧工地平台还可看到在线工厂数量,能精准、快捷掌握点位的实时动态。数值若有异常,平台会A I识别报警,随后触发任务派发机制,形成数据分析、指挥调度、审核反馈的线上闭环管理工作链条。”

据了解,近年来成都市生态环境局以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为统领,积极融入“智慧蓉城”建设,创新构建“碳惠天府”机制,在全国上线“碳惠天府”碳普惠公益平台。该平台上线了15个公众碳积分场景和14个低碳消费场景,参与用户数达45万人,通过自主认购实施碳中和,促进排量实现价值转换,是积极创新低碳发展的成都模式。

“多走一公里、骑共享单车、停开一天车……生活中的减碳行动无处不在,积极让绿色生活成为我们的方式,才能为守护碧水蓝天贡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四川经济日报记者刘婕有感而发。

变废为宝 普通落叶竟有三种用途

风过叶落,环卫工人会及时清扫,却少有人知道这些落叶其实是堆“宝”。

本次活动第二站,采风团走进了金牛区绿化再生资源利用基地。

媒体团走进金牛区绿化再生资源利用基地

“好香啊,湿漉漉的青草味。”还未抵达基地,一阵清香扑鼻而来,引得媒体记者们纷纷感叹。走近一看,车间门口的落叶末屑堆得像小山一样高,准备运往几台大型设备。

“落叶经过粉碎机作业后,变成沙粒状的碎末,最后会形成三种不同的‘归宿’,你们知道是什么吗?”成都金牛天府环境管理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抛出问题。“肥料、化肥、饲料、燃料……”采风团成员争相回答。

“对的,第一种会进入颗粒机压制,变成“燃料棒”;第二种进入车间内堆肥槽,40天发酵后变成发酵有机肥;第三种进入破碎机进行粉碎风干后,变成淤泥中和剂。”工作人员揭晓答案。

该工作人员继续说,而传统的焚烧方式,处理设备和运行费用较高且会排放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物质,填埋方式则会占用大量土地资源,在填埋过程产生的垃圾不易处理。

据悉,该基地是成都市首家针对园林垃圾和大件木质废弃物的资源再利用项目,每年可处置利用绿化废弃料约1万吨,产出相关衍生产品约4000吨,可以有效减少颗粒物、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及二噁英等有毒有害物质排放。

金牛区绿化再生资源利用基地,只是成都市生态环境局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上的一个缩影。除此外, 成都市生态环境局还聚焦于动力电池及储能、光伏、氢能、节能环保及资源循环利用、绿色建筑、绿色低碳服务六大领域,在生态环保领域发展上跑出了加速度。

“坐而论道,不如躬身力行!”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蔡雨洁感触颇深:“探寻了‘落叶’的秘密后,很期待去到下一站,也很开心可以用脚步丈量生态环境的发展和变化,这次采风活动给媒体打开了一扇链接生态文明建设的窗口。”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