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第二批省级城乡社区治理试点县绩效评价结果出炉

封面新闻 2022-10-26 15:52 42441

封面新闻记者 赵紫萱

10月26日,封面新闻记者从四川省民政厅获悉,民政厅、财政厅正式公布了第二批省级城乡社区治理试点县绩效评价结果。

据悉,2020年以来,民政厅把社区治理作为“后半篇”文章的重要内容,作为建制调整、空间优化后的治理体系创新,作为加强公共服务、增进民生福祉、促进社会和谐、助推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会同省委组织部、省财政厅策划实施了“城乡社区治理试点示范三年行动计划”,旨在“党建引领+综合服务+综治保障+科技赋能”的治理架构,探索社区治理的新理念、新机制、新模式、新场景,实现硬件上有改观,软件上有提升,服务上有亮点,场景上有呈现的目标。通过试点探路、示范创建,打造一批特色社区,推动全省社区治理水平整体提升。

2021年3月,民政厅公布了第二批省级城乡社区治理试点单位名单。2022年3月,民政厅委托第三方机构,通过资料分析、现场察看、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等方式,对第二批试点单位开展了为期96天的评价工作,并开展了实地调研,最终确定成都市青羊区等24个“优”,攀枝花市西区等16个“良”试点县。

一年来,各地坚持高位推动,40个试点区(市、县)中,由党委政府一把手亲自挂帅的有32个;注重整合资源,以省级奖补资金为牵引,2021年,省级投入试点资金1.28亿元,带动整合各级各部门资金超8.23亿元;突出示范引领,省级试点引领73个街道(乡镇)和329个社区(村)市级示范试点协同跟进,创造了一批鲜活经验,产生了一批典型案例,形成了一大批特色社区。

空间营造:提档升级、布局优化

针对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已经基本解决了“有没有”,但与“够不够”“优不优”还尚有差距,各地以试点为契机,促进社区综合服务设施面积达标、布局科学、功能完善。在阵地建设方面,共新建社区综合服务设施点位302个,新增面积达48011平方米;改造提升点位347个、面积达86375.96平方米。在环境营造方面,遵循“风格亲民化、功能综合化、流程便捷化”理念,全面推行去行政化、去办公化、去形式化,推进“一房多用”、动静分区,优化活动空间布局和服务时段管理,开放式、互动式的社区服务场景加快呈现。在运营模式方面,各地积极探索以资源置换服务、社会组织低偿运营公共空间等新路子,社区空间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更加成熟。

主体培育:多元参与、五社联动

社区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各方参与,才能形成最大合力、取得最大实效。各地通过试点,加强社区“两委”建设,孵化培育社会组织、专业社工人才队伍,建立常态化志愿服务力量,链接内外慈善资源,改变了由社区“两委”唱“独角戏”的局面。据统计,全省第二批试点县引入118个外地社会组织、124个本地社会组织,培育在街道(乡镇)、社区备案的社会组织(自组织)1227个,培育专业社工人才1133名,成立社区志愿者队伍934支,新增注册志愿者37455名,相继成立社区微基金,撬动社会慈善资源参与社区治理,“一核多元、共建共享”的治理格局加快形成。

服务供给:内容丰富、特色明显

社区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是基层公共服务的重要提供场所。各地把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社区服务的多元需求,提升政务服务,丰富社会服务,增强自我服务,丰富服务供给。有的地区通过加强民事代办、打造智慧平台等,快速响应群众诉求。有的地区探索“公益+低偿”“公益+市场”等方式,吸引社会组织、社工机构、社会企业,提供养老托幼、教育健康、文化体育、琴棋书画等专业服务。有的地区探索“道德银行”、积分兑换等机制,鼓励成立社区“自组织”“微组织”等,提高自治、互助服务水平。第二批试点项目提供各类社区便民服务126万余人次、救助服务4万余人次、“一老一小”关爱服务近26万人次。

治理场景:亲民利民、温馨和谐

各地把握传统社区空间向居民生活、情感、价值领域渗透融合的场景延伸新趋势,改变传统的单一、刻板、冷清的社区印象,打造了一批特色社区。比如,有的通过政府购买、社区资源链接或空间让渡,营造党务政务、教育健康、法律心理、书吧水吧等多样化治理场景;有的地区结合各个社区的区位、人口、历史、文化、资源和群众需求等,打造一批各具特色、形态丰富的高品质宜居社区;有的结合“互联网+社区”行动计划,营造教育、健康、商业、平安等场景,打造了一批智慧科技型社区;有的积极打造集社区党务、政务、教育、文化、休闲、体验、商贸、文创、科创等多种场景于一体的社区服务综合体。目前,全省已建成社区综合体205个、智慧社区110个。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