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宁芝 曾亚 视频拍摄 剪辑 周彬
继2020年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后,2021年成都再次摘得桂冠,其中“医疗健康幸福度”指标上,成都的“医疗健康幸福度”更是在各大城市中位居榜首。
“成都的医疗健康幸福度在全国排名第一,说明了我们的工作得到了老百姓的认可!”作为医务工作者,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陈泽君倍感骄傲,她说:“过去十年,成都的医疗卫生服务资源不断完善,三甲医院越来越多,老百姓的健康获得感不断增强。”
这十年来,陈泽君见证了成都医疗的高速发展,而她自己也不断成长,为医疗事业的发展贡献了力量。2020年,她带领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率先截住四川省首例武汉输入病例和四川省首例境外输入病例,拉响了成都疫情防控的警报,在成都疫情的每一个关键点上,她快速反应,确保医院防疫诊疗两不误,保障了市民的安全和就医需求。
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陈泽君
契机
从救一个人到为人民健康谋福祉
陈泽君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我为什么选择从医?医生这个职业,它能救死扶伤,是了不起的工作,也能帮助他人,是一个有意义的工作。”
陈泽君还记得一名年轻的肾病患者,“他来医院时全身肿胀,感觉皮肤轻轻碰一下就会破开,当时很多医生诊断过,都说没有特别的治疗方法,这种急性肾功能损伤,如果不治疗就会发展为尿毒症。我们对他的治疗方式进行了创新,患者在进行规律的疗程治疗后,水肿全部消退,身体完全康复。看到患者变得非常健康时,我感到自己的工作非常值得。”
为什么又从临床转到行政岗位?陈泽君坦言,当时领导的一番话让她有了改变。“那时医院在选合适的人来做科教管理,找到我时,我说我不愿意,我从医就是为了做一名好医生,让所学的专业发挥最大作用。领导说,当医生,你是一个病人一个病人地看,只能帮助一部分肾脏病人,可做行政工作,你能通过科教研体系,培养出更多好医生,让专业发挥更大作用。”
2022年9月,陈泽君前往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市一医院)北区,对疫情防控、医疗质量、安全生产、科室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导。
陈泽君感慨:“无论是做医生还是做行政,自己时刻谨记从医的初心和使命,目的都是让病人获得更好的诊疗服务。”
大考
回忆四川首例“新冠肺炎”患者发现过程
作为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陈泽君面临过很多“考试”,其中一个大考就是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
时间回到2020年1月11日,陈泽君回忆到,“ 这天,一名患者因发热咳嗽、流鼻涕到我们医院就诊。得知患者有武汉回蓉流行病学史后,我们医生高度警惕,第一时间给病人戴上口罩并陪同患者到发热门诊,后来,该病人被确诊为四川第一例新冠肺炎病例。”
作为一家非传染病专科医院,在当时人们对新冠肺炎一无所知时,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是如何第一时间发现这名新冠患者的?
这与医院的事前“练兵”密不可分。陈泽君解释说:“医院一直在对所有员工和医务工作者进行疾病知识培训。当武汉出现不明原因肺炎的消息传回成都后,医院领导班子高度警觉,第一时间进行预判,紧急为全院医护培训呼吸道疾病相关知识,并快速搭建了发热门诊。”
2020年,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陈泽君院长(中)、钱树森医生、周学斌医生荣获“成都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称号。
有了更充分的准备,两个月后,医院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再次及时发现四川省首例境外输入病例。
“我们不知道病毒会从哪里来,如何防病毒?院感防护是关键。”为此,陈泽君提出了很多人看来近乎苛刻的要求,比如每个科室配有院感防控专员,严格监督,每个月有院感知识考核,“现在不仅是医护人员,我们医院所有领导、其他职能部门和行政人员都会穿脱防护服。”陈泽君介绍,疫情发生以来,医院最终实现了“不漏诊一个疑似患者,不感染一名医务人员”的目标。
担当
及时解决群众急难医疗服务问题
“这块砖头放这里”“这块砖需要切一下”……这是2021年11月5日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门口的场景:30余名医护人员正在把一块块砖头铺在地上,他们正在搭建一个900平方米的核酸采样点,人群里的陈泽君也手拿红砖。
去年11月1日,成都出现了首例本土新冠病例,陈泽君预感将有很多市民需做核酸采样,为避免排队久的情况出现,医院立即协调了门口的一块绿化带作为核酸采样场地。由于时间紧急,一时间找不到更多工人,“我们就立马动手,把原来备用的砖头拉来,开始铺砖。大家都没干过这样的活儿,也没有帆布手套,很多医护人员在铺完砖后手都磨出了血,之后又连夜加帐篷、布线、布电脑,为老百姓开展紧急核酸采样。”陈泽君介绍,这个核酸采样地点运行一年多后,医院又开辟出一个30多个窗口的核酸采样点,足以应对核酸采样市民骤增的情况。
2021年11月,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务工作者搭建的核酸采样点连夜投用。
一边是疫情防控,另一边是患者诊疗,如何兼顾?今年2月,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在省、市卫健委指导下,医院探索实施“3456”工作方针,即3个体系(组织领导、驻点保障、院内保障),4支队伍(救治、转运、协调、宣传),5个结合(线上+线下、区内+区外、医院+社区、全科+专科、中医+西医),6项措施(全面精准摸排需求、迅速设置医疗点位、紧急增设上门服务、大力拓展“互联网+健康”医疗、持续畅通绿色通道、24小时回应群众需求)。
这一方针在成都“8·25”本土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陈泽君说,在成都市高新区,有一些被隔离在封控小区的患者,“有孕妇要生孩子、有肿瘤患者要化疗、有患者要血透……如何保障这些患者的医疗治疗?医院按照‘3456’工作方针,在线下,派了高年资专家到社区做定点专家,药物送到家;在线上,医院有34个微信救命群、39个健康快递员蹲点服务、555个医生线上看病,为大家提供移动式医疗服务。”最终,疫情期间,医院无一例拒收、延误,无一例漏诊、误诊。
陈泽君(前排右四)
变化
成都的医疗卫生服务资源越来越好
这十年,陈泽君深刻体会到了成都医疗卫生事业的变化。她举例称,因为成都市委市政府的重视,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2007年从春熙路闹市区迁至成都高新区,不仅面积扩大,建设速度也非常快,短短十余年间便成为市管公立医院中规模最大的医院。
陈泽君提到,今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印发《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总体方案》。
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陈泽君
建设公园城市示范区,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怎么做?作为医务工作者,陈泽君道出了她的愿景:“我们要建公园城市示范区,不仅把院区建成公园,还要为老百姓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第一,作为四川省中西医结合旗舰医院,医院要把西医做得更强,中医做得更有特色。第二,通过防病养生、健康管理,让所有老百姓活得更健康。第三,打造重点专科,将医院建成全国一流、西部领先、区域最优的学院型中西医结合医院。”
下一个十年,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将继续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维护公众健康。
评论 4
fm1179827 2022-10-24
为人民服务
共同好友 2022-10-24
赞👍
夏三水 2022-10-24
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