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的乡村题材该怎么写?阿来为四川多位作家开“文学课”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2-10-21 15:02 54436

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乡村题材是文学创作的重要资源宝库。“三农”是文学写作的重要对象。文学史上有很多卓越的文学作品都是以农村农民农业为题材。“乡村振兴”伟大实践也呼唤着文学作品的崭新表达。

10月21日上午,四川省文学创作培训基地、四川作家“深入生活 扎根人民”新时代文学实践点,在彭州市龙门山镇宝山村举行了授牌仪式。在省作协二级巡视员罗勇的主持下,中国作协副主席、省作协主席阿来把授予彭州“四川省文学创作培训基地”牌交到彭州市文联主席韩小强手中;彭州市龙门山镇宝山村则被授予四川作家“深入生活 扎根人民”新时代文学实践点,由省作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侯志明授牌,宝山村党委书记、村主任贾卿接牌。

来自彭州当地以及全省各地参加“全省乡村振兴重点扶持作品”改稿活动的多位作家,到场参与授牌仪式。在授牌之后,中国作协副主席、省作协主席阿来为到场的作家们做了一场文学讲座。

阿来:不要被随风流转的流行文化裹挟,写作不要陈词滥调

当下的乡村题材文学该怎么写?作家该如何用艺术作品更精准表现今天的新农村?要写出与时代共鸣的作品,需要做哪些准备?在农村长大的阿来,有着丰富的乡村题材创作经验。他在讲座中旁征博引,从《华阳国志》、三星堆、山水田园诗讲到今天的绿水青山,重点谈到文学的主题与形式,典型与普遍,文物与文献,故事与人物等关系,为在场的作家上了一场生动深刻的文学课。

写一部好的小说,往往离不开讲一个好故事。什么是故事?“故事就是人和人关系的变化。在这个变化中,人的观念、立场、性格会展现出来。一个作品里要设置多少个人物?现在写乡村题材小说跟以前写乡村题材小说就有不同的考虑。”在讲座的末尾,阿来建议作家们要多到乡村振兴的现场,切实体验生活,“像宝山这样的新农村,我们在写时候,要调动各方面的知识,用新颖的艺术手法来表现。”

阿来特别提醒,作家不要被随风流转的流行文化裹挟,写作不要陈词滥调,“今天我们描写乡村黄昏风景的时候,首先要想到,古人对乡村黄昏的表现,已经达到非常高的水平。我要努力找到新鲜的写法。”

接下来的两天,还将举行“全省乡村振兴重点扶持作品”改稿活动。改稿将分为6个小组,每个小组有一位改稿专家帮助两位作家。改稿专家包括省作协副主席伍立杨,四川省总工会党组成员、副主席,作家苗勇,《青年作家》副主编、作家卢一萍,《星星》诗刊原副主编、诗人李自国,省社科院教授、研究员向荣,成都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张建锋。改稿对象则有绵阳作家胡正荣《情满壤巴拉》,黎明泰《百花深处》,廖兴友《春志》,朱晓剑《在希望的田野逐梦》,周家琴《红村日记》,马希荣《冷盐》,许岚《中国田园》,孙国贤《诗寄光雾山》等。

阿来(左)授牌

侯志明(左)授牌

四川作家“深入生活 扎根人民”新时代文学实践点 第一批名单出炉

为进一步为四川作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搭建优质文学创作平台,为四川作家面向社会、面向基层开展文学服务提供重要载体,四川省作协决定在多个点位建立第一批四川作家“深入生活 扎根人民”新时代文学实践点。

除了彭州市龙门山镇宝山村之外,还包括中国“两弹城”、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成都市新都区斑竹园街道升庵村、眉山市三苏祠博物馆、眉山市东坡区太和镇永丰村、凉山州越西县板桥镇瓦岩村、泸州市古蔺县太平镇等。这些实践点成立后,将按相关规定开展文学活动。

评论 1

  • 北海之滨 2022-10-23

    深入生活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