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还是“蜀道易”?诗人们争论不休

封面新闻 2016-09-13 20:17 2693

封面新闻记者张元玲

一提到蜀道,大家自然会想到

李白那首脍炙人口的诗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从古至今,蜀道一直是文人骚客们咏叹的重要题材。封面新闻(thecover.cn)查询发现,从古至今,关于蜀道的诗词竟然达到367首!

古今不少著名诗人都咏叹过蜀道,比如陈子昂、李贺、李白、杜甫、辛弃疾、陆游、杨万里、苏轼骆宾王、岑参、刘禹锡、范仲淹、欧阳修……明代还有唐伯虎,清代还有梁启超,近现代的陈独秀……反正,你课本里面提到的诗人几乎都写过“蜀道”。

有意思的是,他们很多的诗作都在“纠结”蜀道的“难易”问题,甚至有些还打起了笔仗。

对于李白的“蜀道难”,有诗人就不赞同:“不觉蜀道难”、“李白休歌蜀道难”……

但对于这些“蜀道易”的说法,也有诗人跳出来反驳:“休疑蜀道难”、“蜀道岂不难”……

蜀道到底难不难?诗人们也是操碎了心。

众所周知,蜀道的艰险难行是诗人们最常咏叹的主题。比如下面这些诗词,大多是说“蜀道难,比登天还难”。除了客观条件,大概是李白太有名了,给带起来的。

(李白画像)

《焦崖阁》

唐·韦庄

李白曾歌蜀道难,长闻白日上青天。

今朝夜过焦崖阁,始信星河在马前。

《大剑送别刘右史》

唐·卢照邻

金碧禹山远,关梁蜀道难。

相逢属婉岁,相送动征鞍。

地咽绵川冷,云凝剑阁寒。

倘遇忠孝所,为道忆长安。

《出游》

宋·陆游

万里崎岖蜀道归,荆州非复壮游时。

行吟自怪诗情减,坐睡人惊酒量衰。

卷地风号云梦泽,黏天草映伏波祠。

一枝藤杖平生事,击鼓开帆未恨迟。

图注:国画中的“蜀道难”

《书怀》

宋·陆游

楚泽巴江两鬓残,夕阳又是倚阑干。

敢言日与长安远,惟恨天如蜀道难。

客枕五更归梦短,新诗千首後人看。

青帘白舫何时发,醉听琵琶兴已阑。

《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

宋·辛弃疾

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行客。

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

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

把功名、收拾付群侯,如椽笔。

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

要新诗准备,庐江山色。

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上三更月。

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

《太白戏圣俞》

宋·欧阳修

开元无事二十年,五兵不用太白闲。

太白之精下人间,李白高歌蜀道难。

蜀道之难难於上青天,李白落笔生云烟。

千奇万险不可攀,却视蜀道犹平川。

宫娃扶来白已醉,醉里诗成醒不记。

忽然乘兴登名山,龙咆虎啸松风寒。

山头婆娑弄明月,九域尘土悲人寰。

吹笙饮酒紫阳家,紫阳真人驾云车。

空山流水空流花,飘然已去凌青霞。

下看区区郊与岛,萤飞露湿吟秋草。

蜀道难

《送左殿丞入蜀》

宋·欧阳修

传闻蜀道难,行客若登天。

紫竹深无路,黄花忽见川。

闻禽嗟异域,问俗访耆年。

欲识京都远,惟应望日边。

清代梁启超也写了一首有关蜀道的诗。这位中国近代维新派的代表忧国忧民,其笔下的“蜀道”象征的是崎岖艰难的国运。

图注:梁启超

《自题新中国未来记》

清·梁启超

却横西海望中原,黄雾沈沈白日昏。

万壑豕蛇谁是主?千山魑魅阒无人。

青年心死秋梧悴,老国魂归蜀道难。

道是天亡天不管,朅来予亦欲无言。

有趣的是,有诗人感叹“蜀道难”,也有倔强的诗人反驳:哼,你们这些骗纸!蜀道哪里难!都是谣传!明明就是“蜀道易”!

岑参就是代表之一。

《早上五盘岭》

唐·岑参

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

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

松疏露孤驿,花密藏回滩。

栈道谿雨滑,畬田原草干。

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

看得出来,岑参也真是一个性情中人。五盘岭,又名七盘岭,以道路曲折难登得名。大诗人清早起来翻山越岭,下雨栈道湿滑难走,还偏要感叹“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

岑参:我是一个重情义的诗人。

《鹧鸪天·谁伴闲人闲处闲》

金·段成己

谁伴闲人闲处闲。梅花枝上月团团。陶潜自爱吾房好,李白休歌蜀道难。林壑静,水云宽。十年无梦到长安。王更门外霜风恶,千尺青松傲岁。

额,不知李白知道了会怎么想。

倔强的诗人还有文天祥。看看他写的:

《山中再次胡德昭韵》

宋·文天祥

人世可能行乐耳,重游不用卜晴阴。

人生柳絮斗坚牢,过眼春光欢伯劳。

蜀道谩传千古险,庐山方许一人高。

只说一句:文大诗人的心好大。

再看看这首:

《题杨如晦二画·蜀道图》

宋·晁说之

山钩树白何年岁,流瀑可听下无地。

行人愁绝却无愁,始信宜歌蜀道易。

这首诗是为杨如晦所画的蜀道图所题写的题画诗。画里面的本该愁容满面的蜀道旅人看上去却很轻松,这让诗人从此开始高歌“蜀道易”。嗯?一幅画就让你高歌“蜀道易”了?

对于“蜀道易”,诗人们也是穷尽词汇:“蜀道易”、“蜀道不难兮”、“蜀道无险”、“西去休言蜀道难”不过,对于“蜀道易”的说法,也有诗人跳出来反驳。我去过别骗我,明明就很难!

“蜀道岂不难”之类的声音也是不绝于耳。

比如这首:

《雨入丈七坳》

年代:宋作者:赵蕃

信是长安远,休疑蜀道难。

千崖悬尽斗,万石列皆攒。

举足无非仄,扪心每为寒。

不堪天更雨,政欲助吾官。

反正,诗人们对于“蜀道难”还是“蜀道易”争论还是挺激烈的。

大概可以看出,说蜀道难的大多是在唐代,那会儿交通条件最为艰苦,相比之下,宋代可能有所改善。此外,蜀道漫长,诗人走的路线不一样,心境也不太一样。

还有些诗人,才懒得去管蜀道难还是易,悠哉悠哉欣赏沿途美景才是真!

图注:蜀道美景画

《龙夜吟》

唐·李贺

鬈发胡儿眼晴绿,高楼夜静吹横竹。

一声似向天上来,月下美人望乡哭。

直排七点星藏指,暗合清风调宫徵。

蜀道秋深云满林,湘江半夜龙惊起。

玉堂美人边塞情,碧窗皓月愁中听。

寒砧能捣百尺练,粉泪凝珠滴红线。

胡儿莫作陇头吟,隔窗暗结愁人心。

《和子由记园中草木十一首》

宋·苏轼

芎穷生蜀道,白芷来江南。

漂流到关辅,犹不失芳甘。

濯濯翠茎满,愔愔清露涵。

及其未花实,可以资筐蓝。

秋节忽已老,苦寒非所堪。

斸根取其实,对此微物惭。

图注:蜀道美景画

《水调歌头·明月照多景》

宋·韩元吉

明月照多景,一话九经年。故人何在,依约蜀道倚青天。豪气如今谁在。剩对岷峨山水。落纸起云烟。应有阳台女,来寿隐中仙。

相如赋,王褒颂,子云玄。兰台麟阁,早晚飞诏下甘泉。梦绕神州归路。却趁鸡鸣起舞。余事勒燕然。白首待君老,同泛五湖船。

《赠卢八象》

唐·崔颢

客从巴水渡,传尔溯行舟。是日风波霁,高堂雨半收。青山满蜀道,绿水向荆州。不作书相问,谁能慰别愁?

《秋中野望寄舍弟绶兼令呈上西川尚书舅》

唐·卢纶

忧来思远望,高处殊非惬。夜露湿苍山,秋陂满黄叶。人随雁迢递,栈与云重叠。骨肉暂分离,形神遂疲苶。红旌渭阳骑,几日劳登涉。蜀道蔼松筠,巴江盛舟楫。小生即何限,简诲偏盈箧。旧恨尚填膺,新悲复萦睫。因求种瓜利,自喜归耕捷。井臼赖依邻,儿童亦胜汲。尘容不在照,雪鬓那堪镊。唯有餐霞心,知夫与天接。

除了蜀道难、蜀道易、蜀道美,诗人们写到蜀道的其他理由也是五花八门:

有怀古的:

《送梓州李使君之任》

唐·杜甫

籍甚黄丞相,能名自颍川。近看除刺史,还喜得吾贤。

五马何时到,双鱼会早传。老思筇竹杖,冬要锦衾眠。

不作临岐恨,惟听举最先。火云挥汗日,山驿醒心泉。

遇害陈公殒,于今蜀道怜。君行射洪县,为我一潸然。

伤怀的:

《送费六还蜀》

唐·骆宾王

星楼望蜀道,月峡指吴门。万行流别泪,九折切惊魂。

雪影含花落,云阴带叶昏。还愁三径晚,独对一清尊。

做梦的: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绝句二首》

宋·苏辙

乱山环合疑无路,小径萦回长傍溪。仿佛梦中寻蜀道,兴州东谷凤州西。日色映山才到地,雪花铺草不曾消。睛寒不及阴寒重,搅箧犹存未著貂。

有弟在那儿的:

《南湖晚秋》

唐·白居易

八月白露降,湖中水方老。旦夕秋风多,衰荷半倾倒。手攀青枫树,足蹋黄芦草。惨澹老容颜,冷落秋怀抱。有兄在淮楚,有弟在蜀道。万里何时来,烟波白浩浩。

劝君的:

《题淮阴侯庙》

宋·郑獬

汉高不得淮阴将,天下雌雄未可知。力劝君王回蜀道,便携诸将破秦师。故人斩首诚非策,女子阴谋遂见欺。终使英雄鉴成败,未图功业自先疑。……

最新近的一首诗大概就是陈独秀写的那首《挽大姊》了。

这首诗是悼念陈独秀逝去的的大姊,是首催人泪下的抒情哀歌。诗中提及了兄弟姊妹四人生死存亡,又追溯大姊勤谨能干的昔日形象,这让他悲伤难抑。当年,胸怀天下的陈独秀与大姊“所亲常别离”。30年后,战乱期间,大姊拖家带口和他相见,悲喜交加。这里的蜀道,大概是姊弟二人移居四川的归程。

图注:陈独秀

《挽大姊》

近现代·陈独秀

兄弟凡四人,惟余为少焉。

长兄殁辽东,二年共和前。

二姊老故乡,死已逾廿年。

大姊今又亡,微身且苟延。

大姊幼勤谨,祖父所爱怜。

及长适吴门,事姑姑称贤。

相夫营市贾,勤俭意拳拳。

夫亡教子女,商读差比肩。

余壮志四方,所亲常别离。

抗战军事起,避寇群西移。

率家奔汉皋,姊颜犹未衰。

卅年未见姊,见姊在危颠。

相将就蜀道,欢聚忘百罹。

卜居江津城,且喜常相随。

诸甥善营贾,市利可撑持。

姊性习勤俭,老益戒怠侈。

纨素不被体,兼味素所訾。

家人奉甘旨,尽食孙与儿。

强之拒不纳,作色相争持。

针帚恒在手,巨细无张弛。

如何操奇赢,日夕心与驰。

生存为后人,信念不可移。

肥甘既失养,身心复交疲。

行年六十九,一病遂不支。

今春还山居,余病静是宜。

姊意愿偕往,临行复迟疑。

送我西廊外,木立无言辞。

依依不忍去,怅怅若有思。

骨肉生死别,即此俄顷时。

当时未警觉,至今苦追忆。

总而言之,蜀道诗词蕴含的价值内涵是十分丰富的,也是令使人们文思喷薄的地方。

其反映的蜀道历史地理、人文风貌十分丰富,这些都是正史文献很少涉及之处。因此,读懂这些诗词,有助于我们了解蜀道的前世今生。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