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见习记者 罗石芊
9月5日,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四川省内多个地方有震感。在雅安市石棉县草科乡,作为受灾最严重的地方之一,逶迤磅礴的大渡河拦住了救援队伍的脚步。
凉山州森林消防支队是最早一批达到石棉县草科乡的专业救援队,接到灾情通报后,支队政治委员张永强立即带领支队第二前指和西昌市森林消防大队共100名救援队员,向受灾严重的草科乡前进。面对未知的情况、危险的现场,张永强第一时间用舟艇“强渡”大渡河,并带领前突小队挺进草科乡,因此,他也被灾区群众誉为——“铁血指挥长”。
张永强带领前突小队奔赴灾区
带领前突小队“强渡”大渡河
借用渔船徒手救出被困人员
受地震影响,通往草科乡的道路受损,导致交通中断。张永强立即挑选精干力量,组成7人1搜救犬的前突小队,乘坐橡皮艇星夜“强渡”大渡河,再徒步前往王岗坪镇幸福村、跃进村。9月6日凌晨,从幸福村撤离的受灾群众与前突小队一行人相遇。受灾群众告诉前突小队,现在山石滚落得太厉害,再加上又是夜路,太危险。
灾情就是命令。即使前路充满未知的危险和挑战,救援队也要第一时间赶到最危险的地方。张永强决定让前突小队继续前进。凌晨1时30分左右,前突小队在前往草科乡的途中经过省道隧道口,遇到了十余名受灾群众正围着篝火取暖。
张永强走上前,正准备向当地老乡了解前方道路情况,却得知有一名72岁的老人被困在附近的山坡上,伤势不详,情况十分危急。“不能放弃任何一个生的可能,再晚我们都得去!”得到了被困老人的具体位置后,张永强和其他两名队员一同赶赴援救。
由于被困老人所在地位于河的对岸,张永强三人只能在大渡河边借用群众的渔船赶过去。一路小跑后,他们终于在一堆乱石倒塌的半山腰上发现了这位被巨石与大树埋压超过12小时的老人。被埋老人面无血色、手臂皮肤发白,张永强知道,这是缺氧的表现。
为了避免被困时间过长导致被埋老人出现更严重的危险,张永强在现场勘察后决定利用便携、快速的工具,刨出泥土,营救被埋老人。前突小队另外4人到达现场后,紧张地救援有序展开。
救援现场余震不断,掉落的滚石从前突小队所在位置头顶飞过,砸进河里,发出“咚咚咚”的回声。斜上方一块未滑落的巨石半悬在崖边,摇摇欲坠,让原本就不安分的山体变得更加危险。但张永强和其他几位救援队员早已顾不上自身的安危,一边加速刨泥石,一边不断和老人说话,还不时地抬头观察着周边的环境。从胸口到胯部再到脚踝,张永强他们用手刨了整整一个多小时。3时30分,老人被成功救出,随即被送往镇上,转交给医护人员进行紧急治疗。
徒步挺进草科乡
打通石棉方向救援最后一公里
在救出老人后,张永强和前突小队并没有停下脚步,而是继续向前。他的心中,只想早一点到达草科乡,早一点救到更多的受灾人员。
张永强带领前突小队奔赴灾区
从黑夜走到黎明,再走到太阳高悬。9月6日11时许,历时近12个小时徒步,行进30余公里,张永强所带的前突小队终于抵达草科乡。草科乡是距离雅安市路程最远、道路最险、受灾最重、贯通最难、抢险盲点最多的灾区,而这支前突小队也是地震发生后第一支进入石棉县草科乡灾区的国家专业救援队伍。
在与当地工作人员对接后,前突小队得知草科乡和坪村尚有1名失联人员,他们便带着搜救犬,又开始了新一轮救援。一路不间断地搜救,9月7日16时,张永强所带队伍到达界碑石,打通石棉方向救援最后一公里,是第一支到达与康定、泸定交界处的队伍,实现石棉方向全覆盖搜救排查。
张永强和救援队伍正向当地老乡了解情况
在救援期间,张永强带队的凉山州森林消防支队被灾区群众亲切地誉为“奇兵团”,而他更是被广大人民群众称赞为“铁血指挥长”,两天时间徒步百余公里,搜救全程累计行进200余公里。张永强和他的救援队队员们星夜兼程、跋山涉水、攻坚克难,始终战斗在最险的地方、最高的位置、最远的距离,为早日实现救援不断贡献自己的力量。
张永强和救援队伍正向当地老乡了解情况
评论 4
老君镇大溪村第一书记 2022-09-14
最美逆行者
西昌市佑君镇磨盘村驻村第一书记 2022-09-13
点赞
中天镇宝盖寺村驻村队员宋道志 2022-09-13
救人是第一要务。